奋力书写让人民满意的民生答卷

海南日报2025-08-06 08:04:44

熊安静

让人民生活幸福是“国之大者”,也是海南自贸港高质量发展的题中之义。近日,省委八届七次全会召开,就保障和改善民生作出了系统部署。当前,海南自贸港建设进入成型起势、即将全岛封关运作的新阶段,全岛封关运作不仅是海关监管模式的重大转型,更是推动经济体制、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全面升级的历史契机。应牢牢把握这一战略机遇,以更大力度的改革和更高水平的开放,推动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不断增进百姓福祉。

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是自贸港建设的应有之义

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是海南自贸港作为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的初心所在。习近平总书记每次来海南,都始终牵挂群众生活,作出“海南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把所有的精力都用在让老百姓过好日子上”“全面提高民生保障和社会治理水平”等一系列重要指示。海南自贸港建设的是共建共享、共同富裕的自贸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海南自贸港“中国特色”的核心要义之一。换句话说,海南自贸港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正是为了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

最高水平的开放形态为增强人民福祉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和制度条件。海南自贸港致力于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的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通过贸易自由便利、投资自由便利、跨境资金流动自由便利等政策红利,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产业的集聚与升级、就业机会的增加、营商环境的优化,都将直接转化为居民收入提高、生活品质改善、公共服务完善的现实成果。正如202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必须坚持依靠改革开放增强发展内生动力,统筹推进深层次改革和高水平开放,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激发和增强社会活力。”高水平开放不仅带来经济增长,更应成为提升民生福祉的强大引擎。

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可激发推动自贸港建设的内生动力。当百姓真切感受到自贸港建设带来的好处,就会更加理解、支持并主动参与其中。民心所向,政之所行。群众的积极参与和广泛认同,能够凝聚起攻坚克难的强大合力,为制度集成创新、社会治理优化提供源源不断的智慧与力量。反之,若发展成果不能惠及大众,改革将失去最深厚的力量源泉。海南自贸港建设必须始终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唯有如此,才能真正建成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

把握封关机遇,增进民生福祉

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迎接党的十九大”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其中指出,人民群众的需要呈现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特点,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更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

能否实现这些期盼,是检验海南自贸港建设成效的重要维度。

让群众享有更好的教育和更稳定的工作,必须依托开放优势推动教育提质与就业扩容。全岛封关后,海南自贸港将吸引大量国际企业、研发机构和高端服务业入驻,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将显著上升。应加快推动教育对外开放,引进国内外优质教育资源,发展国际化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构建与现代化产业体系相匹配的人才培养体系。同时,通过优化营商环境、支持中小微企业和经营主体创新创业,创造更多高质量就业岗位,确保本地居民特别是青年群体在开放进程中实现稳定就业、体面劳动。

满意的收入和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是增强群众获得感的基础保障。在推进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双15%”优惠政策落地的同时,应健全收入分配调节机制,拓宽居民劳动收入和财产性收入渠道。尤其要关注转产渔民、农民等重点群体,通过产业扶持、技能培训、生态补偿等方式,确保他们在转型发展中不掉队。同时,完善覆盖全民、城乡统筹的社会保障体系,提高养老、医疗、失业等保险的统筹层次和保障水平,织密扎牢民生安全网。

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和更舒适的居住条件,直接关系群众生活质量。应加快引进国际先进医疗技术与管理经验,推动博鳌乐城国际医疗旅游先行区特许政策向全岛延伸,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实现“小病不进城、大病不出岛”。坚持“房住不炒”定位,加快构建以安居房、保障性租赁住房、市场化商品房为主体的住房供应体系,切实解决本地居民和引进人才的住房难题,让“居者有其屋”在自贸港背景下焕发新内涵。

更优美的生态环境和更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是海南的独特优势。要坚定不移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持续推进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加强热带雨林、海岸带、湿地等生态系统保护,让良好生态成为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同时,深入挖掘黎苗文化、海洋文化、侨乡文化等特色资源,推动文化旅游深度融合,打造一批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品牌和公共文化空间,提升城市文明程度与人文温度。

干部能力作风双提升为增进群众获得感提供重要保障

全岛封关运作不是简单的“政策切换”,而是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系统工程,必须以干部能力作风双提升增进群众获得感。

铸牢人民情怀,始终把群众利益放在首位。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在自贸港建设中,无论是产业布局、项目引进,还是城市更新、生态保护,都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要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倾听民声、体察民情,真正了解群众所思所盼。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各级领导干部要贯彻党的群众路线,牢记党的根本宗旨,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把所有精力都用在让老百姓过好日子上。”只有带着感情做工作,才能把惠民政策落细落实,让群众感受到温度与诚意。

增强干事本领,提升服务高质量发展的能力。全岛封关运作背景下,海南面临政策落地、风险防控、制度创新等多重挑战,对党员干部的专业素养提出更高要求。必须加强学习培训,提升驾驭市场经济、推动科技创新、优化营商环境的能力,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国际化视野破解发展难题。特别是在推动教育、医疗、住房、就业等民生领域改革时,要科学决策、精准施策,确保改革举措与群众需求同频共振,避免“一刀切”和“花架子”,以专业能力、切实成效赢得群众信任。

凝聚各方力量,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格局。增强群众获得感,不能靠“单打独斗”,必须发挥党组织的组织优势和群众工作优势。党员干部要当好群众的“主心骨”和“贴心人”,善于动员企业、社会组织、居民等多元主体参与社区治理、乡村振兴和公共服务。通过党建联建、议事协商、志愿服务等形式,激发群众参与热情,形成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良好局面。

守住廉洁底线,以清正作风保障公平正义。在重大项目审批、土地开发、资金使用等关键环节,必须强化监督制约,防止权力寻租和利益输送。党员干部要严于律己、秉公用权,自觉抵制“四风”侵蚀,做到清清白白做人、干干净净做事。只有在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中,才能确保惠民政策不走样、民生资金不挪用,让群众在公平正义中增强安全感与获得感,使海南自贸港不仅成为对外开放的新高地,更成为全体人民共建共享、宜居宜业的幸福家园。

(作者系海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省社科院副院长、省社科联副主席)

责任编辑: 吉训侦

推荐阅读

海南南海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1999-2025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盘路30号新闻大厦9楼
电话:(86)0898-66810806  传真:0898-66810545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nhwwljb@163.com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06002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琼B2-2008008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966123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108281
  • 广告经营许可证:46000010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