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有效预防透析相关并发症
海南省肿瘤医院血液透析室副主任护理师 廖保丹2025-08-04 19:10:39
血液透析是慢性肾病患者维持生命的重要治疗手段,通过机器替代肾脏的排泄功能,帮助清除体内代谢废物和多余水分。然而,透析过程中若护理不当,容易引发多种并发症,不仅影响治疗效果,还可能威胁患者生命。了解透析相关并发症的预防方法和日常护理要点,对提高患者生活质量至关重要。
一、血液透析:慢性肾病患者的“生命支持”
血液透析通过将患者血液引出体外,经透析器过滤后再回输体内,实现清除毒素、调节水电解质平衡的目的。对于终末期肾病患者而言,每周3次、每次4-5小时的透析治疗是维持生命的必要保障。但透析过程中,血液动力学变化、体外循环操作及患者自身状况等因素,可能引发一系列并发症。
常见的透析相关并发症包括低血压、高血压、肌肉痉挛、感染、心律失常、营养不良等。其中,低血压和感染的发生率最高,也是导致透析中断和患者住院的主要原因。因此,预防这些并发症需要患者、家属与医护人员共同协作,从透析前、透析中到透析后全程做好管理。
二、透析前护理:为治疗筑牢基础
透析前的准备工作直接影响治疗安全性,慢性肾病患者需从身体状态、饮食管理和心理调节三方面做好准备。
(一)合理控制体重与水分摄入
透析间期体重增长过快是导致透析中低血压、肺水肿的重要原因。患者应严格控制每日饮水量,以“前一天尿量+500 毫升”为标准,避免饮用浓茶、咖啡等刺激性饮料。同时,需每天固定时间、穿着相同衣物测量体重,确保透析间期体重增长不超过干体重的3%-5%(干体重即透析后患者无水潴留状态下的理想体重)。
(二)科学管理饮食与营养
透析患者常存在蛋白质摄入不足或电解质紊乱问题,饮食管理需遵循 “优质蛋白、低盐低钾、控制磷摄入” 原则。每日蛋白质摄入量建议为1.2-1.3克/公斤体重,优先选择鸡蛋、牛奶、瘦肉、鱼类等优质蛋白,减少植物蛋白(如豆类)摄入。
盐分摄入需严格限制在每日 3 克以内,避免食用咸菜、酱菜、加工肉制品等高盐食物。钾元素摄入过多可能导致高钾血症(表现为肌无力、心律失常),应少吃香蕉、橙子、土豆、菠菜等高钾食物。磷元素摄入过量会引起骨病和血管钙化,需避免动物内脏、坚果、蛋黄等高磷食物,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服用磷结合剂。
(三)透析前身体状态评估
每次透析前需测量血压、心率,观察有无水肿、呼吸困难等症状。若收缩压低于90mmHg 或高于180mmHg,应及时告知医护人员,评估是否适合当日透析。此外,透析前应避免剧烈运动、情绪激动,保证充足睡眠,以稳定身体状态。
三、透析中护理:及时应对潜在风险
透析过程中需密切监测身体反应,配合医护人员做好各项指标观察,及时处理异常情况。
(一)警惕低血压的早期信号
低血压是透析中最常见的并发症,发生率约为 20%-30%,多发生在透析中后期。主要因透析脱水速度过快、血容量下降所致,表现为头晕、恶心、呕吐、面色苍白、出冷汗等症状。患者若出现上述不适,应立即告知护士,采取减慢血流量、降低脱水量、抬高下肢等措施。
部分患者可在透析前服用降压药,需提前与医生沟通,根据血压情况调整用药时间(如透析当天暂停或减量)。老年患者、糖尿病患者因血管弹性差,更易发生低血压,透析中需格外注意保暖,避免温度过低刺激血管收缩。
(二)预防肌肉痉挛与疼痛
肌肉痉挛多发生在透析后期,以下肢肌肉(小腿、足部)最为常见,表现为肌肉剧烈收缩、疼痛难忍。主要与透析中低血压、电解质紊乱(如低钙、低钠)或脱水过多有关。出现痉挛时,可通过减慢脱水速度、静脉补充生理盐水或葡萄糖酸钙缓解症状。
患者日常可适当补充维生素 E(每日100-200IU),透析间期进行适度腿部按摩和伸展运动,改善血液循环,减少痉挛发生。
(三)监测凝血功能与抗凝剂使用
透析过程中需使用抗凝剂(如肝素)防止血液在透析器内凝固,但过量使用可能导致出血倾向(如牙龈出血、皮肤瘀斑)。患者若有胃溃疡、脑出血病史或血小板减少,需提前告知医生,调整抗凝方案(如使用低分子肝素或无肝素透析)。
透析中若发现穿刺部位渗血、管路内有血凝块,应及时通知医护人员处理。透析结束后,穿刺点压迫止血时间需适当延长(一般15-20分钟),避免揉搓穿刺部位,防止皮下血肿。
四、透析后护理:巩固治疗效果,预防远期并发症
透析后的护理重点是预防感染、保护血管通路、维持营养状态,减少远期并发症。
(一)血管通路的维护与感染预防
动静脉内瘘是透析患者的“生命线”,需精心保护。透析后 24 小时内保持穿刺部位清洁干燥,避免沾水;每日检查内瘘震颤和杂音(用手触摸或听诊器听诊),若震颤减弱或消失,可能提示内瘘堵塞,需立即就医。
内瘘侧手臂禁止提重物、测血压、抽血,避免穿着过紧衣物。出现穿刺部位红肿、疼痛或脓性分泌物时,可能是感染信号,需及时使用抗生素治疗,防止感染扩散引发败血症。
(二)预防感染与免疫力提升
透析患者免疫力低下,易发生呼吸道、泌尿道感染及皮肤感染。日常需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戴口罩,避免去人群密集场所;接种流感疫苗和肺炎疫苗,降低感染风险。
皮肤瘙痒是透析患者常见问题,应避免抓挠,可用温水洗澡(水温 37℃左右),选择温和的保湿剂涂抹皮肤,减少皮肤干燥引起的损伤和感染。
(三)纠正贫血与营养不良
慢性肾病患者常因促红细胞生成素减少、铁摄入不足导致贫血,表现为乏力、头晕、面色苍白。需在医生指导下补充促红细胞生成素和铁剂(如硫酸亚铁),定期监测血红蛋白水平(目标值 110-120g/L)。
营养不良会增加感染和心血管并发症风险,透析后应及时补充营养,可在透析结束 1-2 小时后进食高蛋白食物(如鸡蛋羹、鱼肉粥)。若食欲差,可少食多餐,必要时通过口服营养制剂或肠外营养支持改善营养状态。
(四)心血管并发症的长期预防
透析患者心血管疾病风险显著升高,需长期控制血压、血脂和血糖。高血压患者应坚持服用降压药,将血压控制在140/90mmHg以下;糖尿病患者需严格监测血糖,避免血糖波动过大。
定期进行心电图、心脏超声检查,观察有无心肌肥厚、心功能不全等问题。透析间期适当进行轻度运动(如散步、太极拳),每次20-30分钟,每周3-4次,改善心肺功能和血管弹性。
血液透析相关并发症的预防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患者从透析前、中、后全程做好自我管理,同时配合医护人员的专业指导。合理控制水分和饮食、保护血管通路、预防感染、监测身体指标,是减少并发症的关键。
南海网版权声明:以上内容由南海网原创生产,未经书面许可,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以任何方式或理由对上述内容的任何部分进行使用、复制、修改、抄录、传播或与其它产品捆绑使用、销售。如需转载,请与南海网联系授权,凡侵犯本公司版权等知识产权的,本公司必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电子邮箱:nhwglzx@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