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痛≠心梗!这3种疼法才要 速打120,记住“锁喉感+冒冷汗”

提起胸痛,许多人会条件反射地心头一紧,“是不是心肌梗塞!”然后惊心动魄坐立不安。这种担心可以理解,毕竟心脏问题生死攸关。不过,生活中遇到的胸痛,绝大多数并不是凶险的心梗导致。肋间神经痛,胃炎胃食管反流,甚至是情绪焦虑都有可能引起胸口不适。过度恐慌于事无补反而忽视了其他需要注意的问题。真正需要火速行动立即呼叫救护车的胸痛,其实是有特征的,掌握几条救命信息,在危急时刻能抓到最后的生机。

一、胸痛五花八门,心梗“疼法”最要命

胸痛就像身体拉响的安全警报但是不同的“方式”危险程度却天壤之别,心梗所致胸痛通常伴随着极大的死亡危机,有以下几种典型“痛法”绝对不容小觑的危险信号:

1、“压榨窒息感”:像被巨石压住胸口

这也是心梗最教科书般的痛法。病人普遍觉得胸骨正中间有块千斤巨石压着喘不过气来。有强烈的憋闷窒息感。这并不是一阵阵地刺痛也不是一瞬间的短暂刺痛而是沉重的持续的让人感觉极其不适的压迫感。很多病患在形容的时候还会下意识双手抱胸像是要推开这块巨石一样。

2、“放射痛”:疼痛跑得不老实

心梗的疼痛可一点也不“安分守己”。它不会老老实实地停在胸口待着,特别爱沿着某些线路跑到身体的另一片区域。最常见的就是向左肩、左胳膊内侧、颈部、下巴放散。有时候也向后背、上腹部乃至牙床方向放散。这种四处乱窜“串着疼”,是心肌缺血缺氧严重到一定程度后导致疼痛感沿周围神经路径一路传导的真实写照。如果你正在经历胸痛,同时莫名感觉到左胳膊酸溜溜、酥酥疼,或者是下巴、脖子也不舒服了,千万要重视起来!

3、“锁喉感+冒冷汗”:死亡威胁的强烈组合

这可能是最容易忽略的,但是也可能最致命的信号三联发组合。胸痛发作的同时,若感觉嗓子犹如两双肉掌狠狠卡着般的“卡喉感”,强烈憋闷濒死感和满身“大汗腺”倾泻而出的汗,尤其是那种顷刻浸湿衣衫皮肤滑腻发凉般的“冷汗”,可能意味着心脏正在遭遇很要命的严重缺血危机。出汗不同于运动后湿透后背的衣服那种热汗,它是毫无征兆的喷薄而出,且量大冷性,是大脑中枢高度紧张强烈兴奋交感神经过度激活的极端应激反应。胸痛+紧卡喉咙+出冷汗这三个信号一起发作,在拨打120时不要犹豫。

二、别让误区耽误宝贵时间!这些情况未必是心梗

知道要注意什么“痛法”,是重要的。但知道一些容易混淆的情况也不失为重要的。这避免了过度紧张。也使我们不会漏掉真正问题:

短暂刺痛或者电击样痛: 这种如同被针扎了一下的痛觉、如同闪电一般一闪而过的胸痛基本上与心梗无关。它多见于肋间神经痛、局部肌肉拉伤,或者带状疱疹前期。在改变体位或深呼吸时疼痛有明显的加重或缓解也多指向骨骼肌或胸膜疾病。

呼吸相关痛: 经过深呼吸、咳嗽时胸痛会更加严重,有种不呼吸就不怎么疼的情况存在,那么这种情况的胸痛就可能胸膜炎、肺炎,以及气胸(肺被压缩)或胸壁疾病相关了。而心梗虽然也很痛苦,但大多跟呼吸动作无关。

情绪性胸闷或隐痛:情绪上紧张、焦虑、生气等情况下,胸闷,胸口隐隐刺痛,觉得有一口气堵着,或者位置不清楚,界限不清的不适,走动一下有所缓解,可能是心脏神经官能症或者焦虑的躯体表现,但情绪波动本身也容易引发心绞痛乃至心梗,因此仍然需要看疼痛的特点来进行分析。

三、关键组合一出现,拨打120别犹豫!

一旦胸痛出现上述几种最危险的“疼法”——特别这种压迫窒息样的感觉,或疼痛向左肩背部放射,尤其同时出现“扼喉感”加突来一阵“冷汗”,这就几乎是人体发出最高级报警信号!此时最合适最妥当的选择只有一种:马上拨打急救电话120。

为什么不自己开车去医院? 很危险,自行开车或者打车去医院的途中十分容易出现意外,心脏病发作有可能随时导致出现心跳骤停或者致命性心律失常(比如室颤),救护车上随车配备的都是专业的医护人员,具备心电监护、除颤仪器,配备一些急救药品等,在第一发现严重的心律失常时第一时间进行抢救,如果在车上有任何危险亲人没有办法处理,随车的医护人员第一时间会为你进行抢救,为自己赢得了生机。

“宁错勿漏”的原则: 担心最后的结果不是心梗,“小题大做”。但是面对关乎生死的心脏问题,“宁错勿漏”是最正确的原则。专业的急救人员会在到后对您快速进行评估,大致排除非高危胸痛。如果不是心梗胸痛中心也能快速甄别,是否有其他严重威胁生命的疾病。为了生命安全这点“麻烦”还是非常必要的!

四、等待救援时,你能做些什么?

拨打过120后,在等候救护车到来的这段时间,科学的自救互救是十分关键的:

立即终止活动: 使病人原地休息,取最舒适之体位,一般是处于半坐卧位或者仰卧(如有憋气明显时,坐起来可能比较舒服点)。任何运动都将增加心肺负担,加剧心肌缺血缺氧。

冷静下来,稳定情绪: 急躁和恐惧会引起心跳加快,血压上升,使心脏超负荷运转。家属一定冷静下来,低声宽慰病人,让其平复心情,尽量平静。

开窗透气,解衣扣,打开窗户让空气流通,将病人的衣领、裤带等解开,减轻束缚感,保证呼吸畅通。

继续观察,做好准备: 密切监测患者的反应、呼吸和脸色。如果患者失去意识和呼吸,立即开始心肺复苏(CPR)。如有附近自动体外除颤器(AED)尽快根据指引展开工作。

五、防患于未然,心脏健康重在平时

心梗虽可怕,但也不是没有办法预防,呵护你的心脏,日常生活中的点点滴滴的积累才是最重要的:

认识风险,定期筛查: 知道你的心血管疾病风险因素,包括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吸烟、肥胖、身体活动不足以及家族史。特别是对于有“三高”的人一定要严格按照医生处方长期吃药,经常性地检测数值,并把它们保持在理想的区间里。经常性地进行全面的身体检查,心电图、心脏彩超等都能提前发现危险。

小心非典型: 心梗并不总是典型的,尤其是女士和糖尿病患者。在胸痛之外,还有持续的、止不住的上腹部疼痛、恶心呕吐、极度疲劳感、无缘无故的大汗淋漓、呼吸困难,甚至突发的头晕目眩、昏迷也是征兆。

胸痛就是身体的红灯标志,不是每次亮灯就会引发心梗灾难,但是它其中的确潜伏着不能大意的致死威胁。牢记下面这三种最危险的“疼法”——压迫窒息,窜着往左肩背去的疼痛,尤其是这“锁喉感”搭着“冒冷汗”的组合拳,这是身体发起最重磅的呼救信号!当它们一现身,请千万不要含糊,立即拨打120。把握生命“黄金时间”,就是握住了生机与未来的生活质量。平时坚持健康生活方式,控制风险因素,就是对心脏最好的呵护。让它成为守护自己,守护家人的护身符吧!关键时刻,它能救命!

作者: 海口市人民医院 杨文菲
责任编辑: 符慧华

推荐阅读

海南南海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1999-2025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盘路30号新闻大厦9楼
电话:(86)0898-66810806  传真:0898-66810545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nhwwljb@163.com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06002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琼B2-2008008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966123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108281
  • 广告经营许可证:46000010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