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带状疱疹的哪些事儿,你了解了吗?
海南省第五人民医院 孙爱玲2025-08-04 12:05:10
一、什么是带状疱疹?
俗称“缠腰龙”“蛇串疮”“蜘蛛疮”。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急性感染性皮肤病,以强烈神经痛和沿神经分布的 丛聚水疱为特征。这个病毒就是你小时候得水痘后荫蔽在神经节里的那个“老仇家”。
二、诱因有哪些?
当免疫力下降(如疲劳、压力大、感冒、年老、疾病或药物影响)时,病毒被重新激活,沿着神经纤维移动到皮肤,引发炎症和皮疹。
三、典型症状有哪些?
1、前驱症状:发疹前数天,可能出现乏力、低烧、头痛、局部皮肤灼热、刺痛或瘙痒感。
2、皮疹期:身体一侧(很少超过中线)出现成簇的红色丘疹,迅速发展为水疱,疱液清亮,可融合成片。皮疹沿单侧神经支配的皮肤区域呈带状分布(常见于胸腰部、头面部、颈肩部)。
3、疼痛:最突出的症状!表现为剧烈的神经痛,可以是烧灼样、电击样、刀割样或针刺样,可发生在皮疹出现前、中、后。疼痛程度因人而异,可能非常强烈。
4、好发部位:胸背部,肋间神经,55%)、腰腹部、头面部(三叉神经眼支最危险)、颈肩部。
三、辅助检查
1、细胞学检查:疱底刮取物做涂片镜检可见多核巨细胞及核内包涵体。
2、抗原检测:用直接免疫荧光法检查疱底刮片,疱疹病毒抗原阳性。
四、鉴别诊断
单纯疱疹;Kaposi水痘样疹;腰腹部带状疱疹与泌尿系统的结石区别。
五、 核心护理要点
1、皮疹护理:保持清洁,预防感染
(1)保持干燥清洁, 皮疹区域保持清洁干燥至关重要。穿着宽松、透气的纯棉衣物,避免摩擦和压迫皮疹。
(2)水疱处理:切勿自行挑破水疱!这极易引起细菌感染,导致化脓、留疤。自然干燥结痂:让水疱自行吸收、干涸、结痂脱落。这是最理想的过程。
(3)渗液处理:如果水疱破裂有渗液,可用无菌棉签轻轻蘸干(不要用力擦拭),遵医嘱涂抹外用药物(如抗病毒药膏、抗生素药膏预防感染)。
(4)清洁方法:可用温水和温和无刺激的肥皂(或仅清水)轻轻冲洗皮疹区域,动作要轻柔。冲洗后用干净柔软的毛巾轻轻拍干(勿擦)。
(5)外用药物:严格遵医嘱按时涂抹外用抗病毒药膏(如阿昔洛韦乳膏)和/或抗菌药膏。涂抹前确保手部清洁。
(6)避免刺激:皮疹区域避免使用化妆品、香水、刺激性洗涤剂、药膏(非医嘱)等。
2、疼痛管理:重中之重
(1)医嘱用药:疼痛是主要困扰,务必按医生处方规律服用止痛药和营养神经药物(如B族维生素,特别是甲钴胺)。医生可能会根据疼痛程度开具不同级别的止痛药,包括:
①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 - 对神经痛效果有限)
②弱阿片类药物
③抗惊厥药(如加巴喷丁、普瑞巴林 - 治疗神经痛常用)
④抗抑郁药(如阿米替林 - 小剂量可有效缓解神经痛)
⑤外用止痛药膏(如利多卡因贴膏/凝胶)
(2)冷敷:在皮疹早期(无水疱破损时),可尝试用干净的冷毛巾或冰袋(包裹毛巾)进行短时间冷敷(每次15~20分钟),有助于缓解灼热感和疼痛。注意避免冻伤,破损处禁用。
(3)分散注意力:听音乐、阅读、与家人朋友聊天等有助于暂时转移对疼痛的关注。
(4)休息与放松:保证充足睡眠,学习放松技巧(如深呼吸、冥想)有助于减少疼痛感知和焦虑。
(5)记录疼痛: 记录疼痛发生的时间、程度(可用1~10分评分)、性质、诱因,复诊时告知医生,便于调整治疗方案。
(6)长期疼痛(PHN)预警:部分患者(尤其是老年人)皮疹消退后疼痛仍持续存在超过3个月,称为“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早期积极治疗原发病和疼痛是预防PHN的关键。
3、预防传染:保护自己和他人
(1)传染源:主要是皮疹水疱中的液体。结痂后通常无传染性。
(2)传播途径: 直接接触水疱液或通过呼吸道飞沫(较少见)。
(3)易感人群:从未出过水痘且未接种过水痘疫苗的人,接触后可能被传染得水痘(不是带状疱疹)。孕妇、新生儿、免疫力低下人群风险更高。
4、防护措施
(1)覆盖皮疹:用干净、宽松、透气的纱布或衣物覆盖皮疹,避免他人直接接触。
(2)勤洗手:接触皮疹前后、饭前便后务必用肥皂和流动水彻底洗手。
(3)避免接触易感者:在皮疹结痂前,尽量避免接触孕妇、婴儿、未患过水痘的儿童以及免疫力低下的人(如癌症患者、器官移植者、艾滋病患者)。
(4)避免搔抓:不仅防感染,也减少病毒扩散风险。
(5)个人用品分开:毛巾、浴巾、衣物等个人物品应单独清洗。
5、预防并发症:提高警惕
(1)眼部带状疱疹:如果皮疹累及额头、眼周、鼻尖(尤其鼻尖出现皮疹),必须立即看眼科医生! 可能引发角膜炎、虹膜炎甚至影响视力。
(2)耳部带状疱疹: 累及耳部可能影响听力、平衡,甚至导致面瘫。
(3)继发细菌感染:水疱破溃处理不当导致,表现为红肿热痛加剧、脓液、发烧等。
(4)神经系统并发症: 如脑炎、脊髓炎(罕见但严重)。
6、立即就医的信号
(1)皮疹出现在眼周、耳部或面部。
(2)眼部疼痛、发红、畏光、视力模糊。
(3)剧烈头痛、恶心呕吐、颈部僵硬、意识模糊(警惕脑炎)。
(4)听力下降、眩晕、严重耳鸣、面瘫(口角歪斜、闭眼困难)。
(5)皮疹处红肿热痛明显加剧、有脓液、高烧。
(6)排尿或排便困难。
7、药物治疗:抓住黄金期
(1)抗病毒药物(核心):如阿昔洛韦、伐昔洛韦、泛昔洛韦。关键在于尽早使用!在皮疹出现后72小时内开始服用效果最佳,可有效抑制病毒复制,缩短病程,减轻疼痛,降低后遗神经痛风险。即使超过72小时,只要仍有新水疱出现,医生也可能建议使用。
(2)足疗程服用:严格按照医嘱剂量和疗程服用,即使感觉好转也不要自行停药。
8、生活起居与康复
(1)充分休息:保证充足睡眠,急性期避免疲困和剧烈运动。休息有助于免疫系统恢复。
(2)均衡营养:摄入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特别是维生素B族、C、E)、矿物质的食物,促进皮肤修复和神经恢复。多吃新鲜蔬果、瘦肉、鱼类、蛋类、全谷物。避免辛辣刺激、油腻食物。
(3)补充水分:适量饮水,保持身体正常代谢。
(4)衣着舒适:选择宽松、柔软、透气的纯棉衣物,减少摩擦。
(5)心理调适:疼痛和皮疹可能带来焦虑、烦躁、抑郁情绪。与家人朋友沟通,寻求支持。必要时可寻求心理咨询。
(6)循序渐进恢复活动:随着症状缓解,逐渐恢复日常活动,避免过度疲劳。
六、预防复发与后遗症
1、提高免疫力:均衡饮食、规律作息、适度锻炼、管理压力、积极治疗基础病。
2、关注后遗神经痛:皮疹消退后疼痛持续>1-3个月称为“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早期规范治疗(抗病毒+止痛)是预防关键。若发生,需在疼痛科或神经科医生指导下长期规范治疗。
3、疫苗接种(重要预防手段):带状疱疹疫苗,推荐50岁及以上成年人或18岁及以上高风险人群接种,可显著降低发病风险及后遗神经痛发生率。
4、水痘疫苗:未患过水痘的易感人群(尤其是儿童)接种可预防水痘,间接减少未来带状疱疹发生。
南海网版权声明:以上内容由南海网原创生产,未经书面许可,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以任何方式或理由对上述内容的任何部分进行使用、复制、修改、抄录、传播或与其它产品捆绑使用、销售。如需转载,请与南海网联系授权,凡侵犯本公司版权等知识产权的,本公司必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电子邮箱:nhwglzx@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