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带状疱疹的哪些事儿,你了解了吗?

一、什么是带状疱疹?

俗称“缠腰龙”“蛇串疮”“蜘蛛疮”。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急性感染性皮肤病,以强烈神经痛和沿神经分布的 丛聚水疱为特征。这个病毒就是你小时候得水痘后荫蔽在神经节里的那个“老仇家”。

二、诱因有哪些?

当免疫力下降(如疲劳、压力大、感冒、年老、疾病或药物影响)时,病毒被重新激活,沿着神经纤维移动到皮肤,引发炎症和皮疹。

三、典型症状有哪些?

1、前驱症状:发疹前数天,可能出现乏力、低烧、头痛、局部皮肤灼热、刺痛或瘙痒感。

2、皮疹期:身体一侧(很少超过中线)出现成簇的红色丘疹,迅速发展为水疱,疱液清亮,可融合成片。皮疹沿单侧神经支配的皮肤区域呈带状分布(常见于胸腰部、头面部、颈肩部)。

3、疼痛:最突出的症状!表现为剧烈的神经痛,可以是烧灼样、电击样、刀割样或针刺样,可发生在皮疹出现前、中、后。疼痛程度因人而异,可能非常强烈。

4、好发部位:胸背部,肋间神经,55%)、腰腹部、头面部(三叉神经眼支最危险)、颈肩部。

三、辅助检查

1、细胞学检查:疱底刮取物做涂片镜检可见多核巨细胞及核内包涵体。

2、抗原检测:用直接免疫荧光法检查疱底刮片,疱疹病毒抗原阳性。

四、鉴别诊断

单纯疱疹;Kaposi水痘样疹;腰腹部带状疱疹与泌尿系统的结石区别。

五、 核心护理要点

1、皮疹护理:保持清洁,预防感染

(1)保持干燥清洁, 皮疹区域保持清洁干燥至关重要。穿着宽松、透气的纯棉衣物,避免摩擦和压迫皮疹。

(2)水疱处理:切勿自行挑破水疱!这极易引起细菌感染,导致化脓、留疤。自然干燥结痂:让水疱自行吸收、干涸、结痂脱落。这是最理想的过程。

(3)渗液处理:如果水疱破裂有渗液,可用无菌棉签轻轻蘸干(不要用力擦拭),遵医嘱涂抹外用药物(如抗病毒药膏、抗生素药膏预防感染)。

(4)清洁方法:可用温水和温和无刺激的肥皂(或仅清水)轻轻冲洗皮疹区域,动作要轻柔。冲洗后用干净柔软的毛巾轻轻拍干(勿擦)。

(5)外用药物:严格遵医嘱按时涂抹外用抗病毒药膏(如阿昔洛韦乳膏)和/或抗菌药膏。涂抹前确保手部清洁。

(6)避免刺激:皮疹区域避免使用化妆品、香水、刺激性洗涤剂、药膏(非医嘱)等。

2、疼痛管理:重中之重

(1)医嘱用药:疼痛是主要困扰,务必按医生处方规律服用止痛药和营养神经药物(如B族维生素,特别是甲钴胺)。医生可能会根据疼痛程度开具不同级别的止痛药,包括:

①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 - 对神经痛效果有限)

②弱阿片类药物

③抗惊厥药(如加巴喷丁、普瑞巴林 - 治疗神经痛常用)

④抗抑郁药(如阿米替林 - 小剂量可有效缓解神经痛)

⑤外用止痛药膏(如利多卡因贴膏/凝胶)

(2)冷敷:在皮疹早期(无水疱破损时),可尝试用干净的冷毛巾或冰袋(包裹毛巾)进行短时间冷敷(每次15~20分钟),有助于缓解灼热感和疼痛。注意避免冻伤,破损处禁用。

(3)分散注意力:听音乐、阅读、与家人朋友聊天等有助于暂时转移对疼痛的关注。

(4)休息与放松:保证充足睡眠,学习放松技巧(如深呼吸、冥想)有助于减少疼痛感知和焦虑。

(5)记录疼痛: 记录疼痛发生的时间、程度(可用1~10分评分)、性质、诱因,复诊时告知医生,便于调整治疗方案。

(6)长期疼痛(PHN)预警:部分患者(尤其是老年人)皮疹消退后疼痛仍持续存在超过3个月,称为“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早期积极治疗原发病和疼痛是预防PHN的关键。

3、预防传染:保护自己和他人

(1)传染源:主要是皮疹水疱中的液体。结痂后通常无传染性。

(2)传播途径: 直接接触水疱液或通过呼吸道飞沫(较少见)。

(3)易感人群:从未出过水痘且未接种过水痘疫苗的人,接触后可能被传染得水痘(不是带状疱疹)。孕妇、新生儿、免疫力低下人群风险更高。

4、防护措施

(1)覆盖皮疹:用干净、宽松、透气的纱布或衣物覆盖皮疹,避免他人直接接触。

(2)勤洗手:接触皮疹前后、饭前便后务必用肥皂和流动水彻底洗手。

(3)避免接触易感者:在皮疹结痂前,尽量避免接触孕妇、婴儿、未患过水痘的儿童以及免疫力低下的人(如癌症患者、器官移植者、艾滋病患者)。

(4)避免搔抓:不仅防感染,也减少病毒扩散风险。

(5)个人用品分开:毛巾、浴巾、衣物等个人物品应单独清洗。

5、预防并发症:提高警惕

(1)眼部带状疱疹:如果皮疹累及额头、眼周、鼻尖(尤其鼻尖出现皮疹),必须立即看眼科医生! 可能引发角膜炎、虹膜炎甚至影响视力。

(2)耳部带状疱疹: 累及耳部可能影响听力、平衡,甚至导致面瘫。

(3)继发细菌感染:水疱破溃处理不当导致,表现为红肿热痛加剧、脓液、发烧等。

(4)神经系统并发症: 如脑炎、脊髓炎(罕见但严重)。

6、立即就医的信号

(1)皮疹出现在眼周、耳部或面部。

(2)眼部疼痛、发红、畏光、视力模糊。

(3)剧烈头痛、恶心呕吐、颈部僵硬、意识模糊(警惕脑炎)。

(4)听力下降、眩晕、严重耳鸣、面瘫(口角歪斜、闭眼困难)。

(5)皮疹处红肿热痛明显加剧、有脓液、高烧。

(6)排尿或排便困难。

7、药物治疗:抓住黄金期

(1)抗病毒药物(核心):如阿昔洛韦、伐昔洛韦、泛昔洛韦。关键在于尽早使用!在皮疹出现后72小时内开始服用效果最佳,可有效抑制病毒复制,缩短病程,减轻疼痛,降低后遗神经痛风险。即使超过72小时,只要仍有新水疱出现,医生也可能建议使用。

(2)足疗程服用:严格按照医嘱剂量和疗程服用,即使感觉好转也不要自行停药。

8、生活起居与康复

(1)充分休息:保证充足睡眠,急性期避免疲困和剧烈运动。休息有助于免疫系统恢复。

(2)均衡营养:摄入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特别是维生素B族、C、E)、矿物质的食物,促进皮肤修复和神经恢复。多吃新鲜蔬果、瘦肉、鱼类、蛋类、全谷物。避免辛辣刺激、油腻食物。

(3)补充水分:适量饮水,保持身体正常代谢。

(4)衣着舒适:选择宽松、柔软、透气的纯棉衣物,减少摩擦。

(5)心理调适:疼痛和皮疹可能带来焦虑、烦躁、抑郁情绪。与家人朋友沟通,寻求支持。必要时可寻求心理咨询。

(6)循序渐进恢复活动:随着症状缓解,逐渐恢复日常活动,避免过度疲劳。

六、预防复发与后遗症

1、提高免疫力:均衡饮食、规律作息、适度锻炼、管理压力、积极治疗基础病。

2、关注后遗神经痛:皮疹消退后疼痛持续>1-3个月称为“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早期规范治疗(抗病毒+止痛)是预防关键。若发生,需在疼痛科或神经科医生指导下长期规范治疗。

3、疫苗接种(重要预防手段):带状疱疹疫苗,推荐50岁及以上成年人或18岁及以上高风险人群接种,可显著降低发病风险及后遗神经痛发生率。

4、水痘疫苗:未患过水痘的易感人群(尤其是儿童)接种可预防水痘,间接减少未来带状疱疹发生。

作者: 海南省第五人民医院 孙爱玲
责任编辑: 符慧华

推荐阅读

海南南海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1999-2025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盘路30号新闻大厦9楼
电话:(86)0898-66810806  传真:0898-66810545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nhwwljb@163.com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06002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琼B2-2008008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966123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108281
  • 广告经营许可证:46000010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