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头汤真能补钙?骨科医生揭开真相,教您科学强骨!

作为一名骨科医生,我每天面对最多的就是骨骼健康问题:骨质疏松、骨折愈合不良等等 ,经常有病人或家属关切地问:“医生,我回家多熬点骨头汤喝,是不是能补钙,让骨头好得快些?” 甚至很多年轻人也相信“以形补形”,觉得喝骨头汤能预防骨质疏松。今天,我们就来彻底聊聊这个话题:骨头汤,真的能补钙吗? ,怎样才能真正守护我们的骨骼健康?

一、骨头汤补钙:一个流传甚广的“美丽误会”

首先,必须明确一个科学事实:骨头汤(无论是猪骨、牛骨还是鸡骨熬制的)并不是补钙的良好来源!

误区根源:“以形补形”的朴素想法。

骨头里确实含有大量的钙,这是事实。于是人们自然认为,把骨头熬成汤,钙就会溶解到汤里,喝汤就等于补钙。

科学真相:钙很难溶解到汤里!

骨头中的钙主要以“羟基磷灰石结晶”的形式存在,结构非常稳定。 即使用高压锅长时间炖煮(几小时甚至十几个小时),能溶解到汤里的钙量也微乎其微。

数据说话:权威检测显示,一碗(约250ml)精心熬制的浓白骨头汤,其中的钙含量通常只有2-4毫克。这是什么概念?对比一下:例如一杯(250ml)普通牛奶:钙含量约300毫克。一小盒(约100g)老豆腐:钙含量约130-150毫克。一小碟(约100g)焯过水的油菜:钙含量约100毫克以上。也就是说,喝几十碗骨头汤的钙,都不如喝一杯牛奶补钙来得快!

汤里的“精华”到底是什么?

1. 脂肪(油脂):汤色越白越浓,通常意味着脂肪乳化得越好。这些脂肪主要是饱和脂肪,过量摄入对心血管健康不利。

2. 嘌呤:长时间熬煮,骨头和肉中的嘌呤大量溶解到汤里。嘌呤在体内代谢产生尿酸,高尿酸血症或痛风患者喝浓肉汤无疑是雪上加霜。

3. 少量氨基酸和胶质:主要来源于骨髓和结缔组织中的胶原蛋白水解产物。这些成分可能对关节软骨有一定益处(证据等级不高),但与补钙无关。

4. 盐分:为了调味,通常加入不少盐,钠含量高。

所以我们指望通过大量喝骨头汤补钙,其效果是微乎其微,反而可能摄入过多的脂肪、嘌呤和盐分,得不偿失!

二、科学补钙:骨科医生推荐的“正道”

既然骨头汤不靠谱,那怎样才能有效补钙,强健骨骼呢?这需要从“吃够”和“吸收好”两方面入手。

1. 吃够钙:优质来源在哪里?

奶制品是“王者”:牛奶、酸奶、奶酪。不仅钙含量高(一杯牛奶≈300mg钙),而且钙磷比例佳,还含有促进钙吸收的乳糖和蛋白质。每天300~500ml牛奶或相当量的奶制品是基石。

豆制品是“高手”:豆腐、豆干、豆浆(选择强化钙的更好)。大豆本身含钙量不错,加工过程中使用的凝固剂(石膏、卤水)也增加了钙含量。

深绿色叶菜是“宝藏”:荠菜、苋菜、芥蓝、油菜、小白菜、西兰花、羽衣甘蓝等。它们不仅含钙量可观,还富含维生素K(对骨形成至关重要)和多种矿物质。但注意菠菜、苋菜等草酸含量高的蔬菜,草酸会与钙结合影响吸收,建议焯水去除大部分草酸后再食用。

其他来源:芝麻酱(热量高,适量)、虾皮(盐分高,适量)、部分坚果(如杏仁)、强化钙的食品(如钙强化谷物、果汁)。

2. 吸收好:补钙的关键在“助攻手”—维生素D!

钙吃进去≠被身体利用!维生素D就像一把“金钥匙”,负责打开肠道吸收钙的大门。缺乏维生素D,补再多的钙也是“穿肠过”。

维生素D来源:阳光照射(最主要!):皮肤在紫外线(UVB)照射下合成维生素D。建议在非强烈时段(如上午10点前,下午3点后),暴露四肢皮肤,不涂防晒霜,晒15~30分钟(肤色、季节、纬度影响时间)。隔着玻璃晒无效!

食物来源(有限):富含脂肪的鱼类(三文鱼、沙丁鱼、金枪鱼)、鱼肝油、蛋黄、肝脏、强化维生素D的奶制品/麦片。

而我国人群维生素D缺乏/不足非常普遍!尤其是老年人、室内工作者、防晒严格者、高纬度地区居民。作为一名骨科医师的我更建议:定期体检时检查血清25(OH)D水平。如不足,应在医生指导下合理补充维生素D制剂。

3. 促进钙吸收利用的其他因素:

规律运动(尤其负重运动):运动产生的机械应力刺激骨骼,促进钙沉积,增加骨密度。走路、慢跑、跳舞、太极、爬楼梯、举哑铃等都是好选择。我们常规强调:“用进废退”,骨骼不用就变“脆”!

适量蛋白质:其是构成骨骼基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但过量蛋白质可能增加钙排泄,需平衡。

低盐饮食:高盐(高钠)饮食会增加尿钙排出。

戒烟限酒:吸烟损害成骨细胞功能;过量酒精干扰钙吸收和骨代谢。

三、骨科医生的“防病能力”:不止于补钙,重在预防与管理。

作为骨科医生,我们守护骨骼健康的能力远不止告诉你“吃什么补钙”。我们更擅长:

1.精准评估骨折与骨质疏松风险:

详细问诊与查体:了解您的年龄、性别(女性绝经后风险高)、骨折史(尤其髋部、脊柱、腕部轻微外力骨折)、家族史(父母有髋部骨折史风险倍增)、生活方式(吸烟、饮酒、运动习惯)、疾病史(如甲亢、类风湿关节炎、长期用糖皮质激素)等。

骨密度检测(金标准):无痛、低辐射的扫描,精确测量腰椎和髋部的骨密度值(T值)。这是诊断骨质疏松、评估骨折风险的核心依据。因此建议: 65岁以上女性、70岁以上男性应常规筛查;而针对有危险因素的年轻人群(如绝经早、长期用激素)也应提前评估。

2.制定个体化防治方案:

生活方式干预:不仅仅是“多补钙”,而是根据您的具体情况,给出精确到食物种类、分量、运动类型、时长和频率、日照时间的个性化建议。

药物治疗决策:

钙剂与维生素D:补充维生素D是基础,但补充剂量需因人而异(饮食摄入、血钙、维生素D水平不同)。

抗骨质疏松药物:对于确诊骨质疏松或高风险人群,基础治疗往往不够。我们会评估后选择:

骨吸收抑制剂: 如双膦酸盐类(阿仑膦酸钠等)、地舒单抗(RANKL抑制剂)、雌激素受体调节剂(雷洛昔芬)等,作用是减缓破骨细胞“拆骨”速度。

骨形成促进剂:如特立帕肽(PTH类似物),作用是刺激成骨细胞“建骨”。

但注意的是,上述这些药物作用机制、用法、疗程、潜在副作用不同,必须在骨科医生严格评估、指导和监测下使用!切勿自行购买服用。

因此,强健骨骼,靠科学不靠“汤”,虽然骨头汤承载着家的温暖和长辈的关爱,这份心意值得珍惜。但从科学补钙、强健骨骼的角度看,它真的不是好选择。从现在开始,用科学的方法,为自己和家人筑起坚固的“骨骼长城”。下次家人端上热腾腾的骨头汤时,您可以微笑着说:“汤很香,谢谢您!不过要想骨头更结实啊,我还得多喝杯牛奶,再出去晒晒太阳、走走路!”

作者: 解放军总医院海南医院骨科主治医师 马睿
责任编辑: 符慧华

推荐阅读

海南南海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1999-2025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盘路30号新闻大厦9楼
电话:(86)0898-66810806  传真:0898-66810545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nhwwljb@163.com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06002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琼B2-2008008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966123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108281
  • 广告经营许可证:46000010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