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脂血症也会伤胰腺?揭秘“富贵病”背后的风险

一杯啤酒下肚,34岁的张先生突然腹痛如绞,送医抽血时护士惊呆了——试管里的血液静置后竟分成两层,上层是厚厚的乳白色油脂,甘油三酯浓度高达正常值的20多倍,血液变成了“牛奶血”。

深夜急诊室里,34岁的张先生蜷缩在病床上,额头渗出冷汗。几小时前,他刚和朋友享受完烧烤啤酒的夏日宵夜,此刻却因剧烈腹痛而无法站立。CT扫描显示“胰腺炎”,但更令人震惊的是抽血结果——原本该是鲜红的血液竟呈现浑浊的乳白色,像融化的奶油。

化验单上赫然显示:甘油三酯44.59mmol/L(正常值<1.7mmol/L),超标20余倍。

医生立即诊断:高脂血症性胰腺炎。张先生被紧急推进ICU进行血浆置换治疗,置换出的血浆如同浓稠的黄油。万幸两天后他转危为安,但这场“胰腺风暴”的根源——长期放纵的高脂饮食与酒精摄入,已在他肥胖的身体里埋藏多年。

1、沉默的器官,危险的警报

胰腺,这个藏在胃后方的狭长器官,肩负着双重使命:分泌消化酶分解食物,释放胰岛素调节血糖。它沉默而敏感,一旦“暴动”,后果可能致命。

胰腺炎发作时,身体开始自我消化。激活的胰酶像失控的拆迁队,将胰腺组织当作外来食物分解。轻则水肿疼痛,重则坏死出血,重症胰腺炎死亡率高达20%~30%。

在胰腺炎的众多诱因中,高脂血症已悄然攀升至第三位,仅次于胆结石和酗酒。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医学中心的临床报告指出,约10%的急性胰腺炎由高甘油三酯直接引发,且比例仍在攀升。

更令人忧心的是,高脂血症性胰腺炎患者往往病情更重:住院时间更长、入住ICU比例更高、器官衰竭风险更大。2020年《Gastroenterology》杂志的病例回顾显示,非酒精性胰腺炎患者中32%存在严重甘油三酯升高。

2、油脂如何摧毁胰腺?

高脂血症伤胰腺的机制,是一场步步惊心的连锁反应:

第一步:血液变“奶酪”。当甘油三酯(TG)超过5.6mmol/L时,血液黏稠如粥。胰腺微血管细密如网,乳糜微粒在此淤塞形成微栓塞,导致胰腺组织缺氧。

第二步:脂肪酸的毒刃。胰腺本要分泌脂肪酶消化食物中的脂肪,但高浓度TG在胰脂肪酶作用下分解出剧毒的游离脂肪酸。这些酸分子像微型刀片,直接刺穿胰腺细胞膜。

第三步:自我消化启动。细胞破裂释放的胰酶激活了更多酶原,胰腺开始“自食其肉”。炎症风暴席卷腹腔,可能波及肺、肾等器官,引发多器官衰竭。

2025年《LipidsinHealthandDisease》发表的研究揭示了一个危险拐点:当TG≥9.94mmol/L(880mg/dL)时,急性胰腺炎风险骤增至正常人群的17.4倍。而每1000名此类患者中,每年就有近10人遭遇胰腺炎突袭。

3、高危人群画像

三类人尤需警惕胰腺的“脂质炸弹”:

肥胖的年轻人。张先生身高170cm、体重105kg(BMI37),是典型的高危者。美国研究颠覆传统认知:40岁以下极端高甘油三酯(eHTG)患者胰腺炎风险(17/1000人年)竟是年长者的近2倍。一位20岁肥胖女性因皮肤突发黄红色丘疹就诊,检查发现甘油三酯竟高达79.37mmol/L,随即发展成胰腺炎。

代谢综合征患者。当甘油三酯≥2.3mmol/L、空腹血糖≥6.1mmol/L、腰围超标三者共存时,未来十年患严重慢性病风险是普通人的2.6倍。首都医科大学研究发现:合并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高脂血症胰腺炎患者,重症率高达56.5%,更易发生肺肾衰竭。

饮食不规律者。长期“早餐马虎、午餐凑合、晚餐丰盛”的人群,胰岛素波动打乱脂质代谢节奏。肝脏合成甘油三酯的效率在紊乱的生物钟下不降反升。

4、“富贵病”的致命特点

高脂血症性胰腺炎像潜伏的刺客,具有三大危险特性:

起病隐匿,爆发突然。发作前常无腹胀、食欲减退等预警信号,可能在一顿火锅或几杯酒后骤然引爆。温州乐清市人民医院数据显示,夏季收治的年轻患者中,约30%有长期饮用奶茶、碳酸饮料的习惯。

进展迅猛。从腹痛到多器官衰竭可能只需数小时。张先生从饮酒到进ICU不足24小时。黄金抢救时间窗仅6~12小时,延误治疗将大幅增加死亡率。

复发率高。美国研究显示:曾患胰腺炎者再发风险高达193/1000人年,相当于每5名患者中就有1人在一年内复发。现有降脂药物对极端高TG患者保护有限,eHTG用药者胰腺炎风险(13.9/1000人年)反而高于未用药者。

5、饮食误区与真相

许多人认为“戒油就能降脂”,实则陷入三大认知陷阱:

误区一:脂肪是唯一祸首。真相是:精制糖比脂肪更易转化为甘油三酯。加州大学研究显示,连续7天每日饮用600ml含糖饮料的健康人,甘油三酯平均上升18%。奶茶、甜点中的果糖在肝脏中直接变成脂肪储备。

误区二:戒荤吃素可高枕无忧。案例:某患者改吃素食后仍TG超标,究其原因是摄入大量精米白面和水果。碳水化合物过量同样转化为甘油三酯。

误区三:偶尔放纵无妨。酒精的双重毒害常被低估:既刺激肝脏合成甘油三酯,又抑制脂蛋白酯酶活性,导致脂质无法及时清除。张先生那顿烧烤啤酒,正是压垮胰腺的“最后一根稻草”。

6、科学防御策略

保护胰腺需多管齐下,建立四道防线:

第一道:监测预警线。普通人群每年查血脂,高危者(肥胖、糖尿病)需加测空腹血糖和腰围。记住两个关键值:TG>5.6mmol/L应立即干预;TG>11.3mmol/L(1000mg/dL)属于代谢危象,需急诊处理。

第二道:饮食防火墙。控制脂肪同时更要限糖。医生建议:每周高脂饮食≤2次,男性单次饮酒≤750ml啤酒(女性≤450ml)。增加膳食纤维(燕麦、豆类)和ω-3脂肪酸(深海鱼),有助降低TG。

第三道:代谢调节网。规律进食避免胰岛素波动,尤其避免“饥一顿饱一顿”。晚餐不宜过晚过饱,给胰腺充足休息时间。对空腹TG>10mmol/L者,医生可能开具非诺贝特或ω-3脂肪酸乙酯等药物。

第四道:急救绿色通道。出现持续上腹痛(常向左腰背放射)伴恶心呕吐时,立即禁食并就医。重症高脂血症性胰腺炎常需血浆置换快速清除血脂,置换出的血浆呈乳黄色或乳白色。

结语

定期监测血脂、管住嘴中的糖与酒,才是避免“胰腺风暴”的终极防线。毕竟,胰腺不会突然罢工——它只是在无数次代谢过载后,发出了最后的求救信号。

作者: 琼海市人民医院 消化内科 主治医师 刘运成
责任编辑: 符慧华

推荐阅读

海南南海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1999-2025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盘路30号新闻大厦9楼
电话:(86)0898-66810806  传真:0898-66810545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nhwwljb@163.com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06002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琼B2-2008008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966123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108281
  • 广告经营许可证:46000010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