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支国家级专业救援队在琼联合演练 提升“炼化事故”应急救援能力

南海网、新海南客户端8月3日消息(记者 王康景 通讯员 范善杰、曲植 文/图)2025年7月27日至29日,国家紧急医学救援队(海南)、国家危险化学品应急救援海南炼化队、国家应急医学救援队在海南儋州联合开展应急救援演练。此次演练在中国石化海南炼油化工有限公司举行,以炼化厂有害气体泄漏爆炸事故为模拟场景,聚焦高温高湿环境下的多队伍协同救援。

图为演练现场

本次演练由应急总医院主办,天津大学卫生应急学院承办,中国石化海南炼油化工有限公司、海南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协办,国家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中心信息管理部演练处全程指导。海南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副院长高炳玉带领国家紧急医学救援队(海南)参与,这也是三支分属不同专业领域的国家级救援队伍首次协同开展“全要素实战化”演练,为热带地区化工事故应急处置积累了实战经验。

图为演练现场

演练严格遵循“极端性、专业性、实战性”原则,现场按功能划分为热区(事故现场)、温区(事故现场外安全区域)、冷区(洗消线以外区域)。热区内,国家危险化学品应急救援海南炼化队运用自动消防车、消防机器人等装备快速控制毒源扩散;温区中,国家应急医学救援队完成伤员初级洗消及紧急处置,并通过“可穿戴生命体征监测设备”实时捕捉伤员状态;冷区则由国家紧急医学救援队(海南)开展精准救治,借助远程会诊系统与温区联动,构建“发现-处置-后送”闭环链条,其首创的“闭环转运链”确保伤员全程化学污染零扩散。

图为演练现场

演练创新采用“三区四链”模式,即“污染控制链(热区)→洗消链(温区)→救治链(冷区)→信息链(指挥端)”,实现伤员从发现到后送的全程追踪。同时,针对海南高温高湿环境特点,投入多项适配性高科技设备,为热带地区化工事故处置提供关键参数,填补了国家级队伍在该类场景下的实战经验空白,更体现“政-企-学”协同的应急能力建设新模式。

此次演练有效验证了相关应急预案的衔接效能,形成的高湿热环境分区处置方案、国家级不同专项救援队伍联合救援规程,对南海区域能源安全保障具有重要战略价值。目前,演练成果已纳入国家级救援队伍培训大纲,将为炼化行业乃至全国危化品应急救援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救援方案”。

责任编辑: 曾令瑾

推荐阅读

海南南海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1999-2025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盘路30号新闻大厦9楼
电话:(86)0898-66810806  传真:0898-66810545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nhwwljb@163.com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06002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琼B2-2008008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966123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108281
  • 广告经营许可证:46000010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