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贸港的年轻人|从香江哨兵到国门卫士:邢卫凯的自贸港成长之路
南海网、新海南客户端2025-08-03 18:07:12
南海网、新海南客户端记者 叶长文
1988年出生于海南乐东的邢卫凯,曾在部队服役十五年,从青涩新兵成长为刚毅哨兵。2020年转业后,他褪下浪花白换上海关蓝,成为三亚海关关员。凭借部队练就的“钻劲”,他苦学业务,五年间从“门外汉”成长为骨干,推动邮轮监管改革、优化鱼苗出口监管、服务远洋科考船,用专业守护国门。近日,邢卫凯接记者采访时表示,从香江哨兵到自贸港卫士,他始终坚守“为人民服务”的初心,在海南自贸港建设中践行着“国门有我,请党放心”的誓言。
邢卫凯(右一)和同事在免税品监管仓库核对转关运输免税品。受访单位 供图
香江砺剑:十五年军旅淬炼刚毅品格
1988年出生的邢卫凯,从小在海南乐东的渔村听着海浪声长大。2004年至2008年,他在武汉海军工程大学求学,毕业后奔赴三亚海军榆林保障基地,开启了军旅生涯。
2010年,怀揣着保家卫国的理想,邢卫凯投身驻港部队。从“香港回归十五周年阅兵”的挺拔军姿,到“海空联合巡逻”的警惕坚守,维多利亚港的海风见证了他的蜕变。在港数年,他不仅练就了一口流利的粤语,更将驻港军人的信念刻进骨子里。那时,他常随部队在香港与深圳口岸往来,看着海关工作人员严谨高效地忙碌,心中悄悄埋下了对“国门守护”的好奇种子。
2016年,邢卫凯结束驻港任务回到三亚部队。四年后,他选择转业,十年军旅生涯画上句点,但那份“为人民服务”的初心,早已成为他人生的底色。
转型攻坚:从军营到海关的业务突围
2020年,邢卫凯脱下浪花白,换上海关蓝,成为海口海关所属三亚海关的一名关员。面对陌生的海关业务,他拿出了部队里练出的"钻劲"——办公桌上摞着厚厚的业务文件,深夜的台灯下,他逐字逐句研读条文,笔记本上写满密密麻麻的心得与疑问。
“他是我们关行走的‘十万个为什么’。”同事们的打趣,道出了他的勤奋。从向“老海关”虚心请教,到抓住每一次实操机会验证所学,他把在驻港部队观察到的口岸监管场景转化为学习动力,用“理论指导实践”的方法快速突围。
邢卫凯(中)和同事在海上养殖基地监管章雄鱼苗出口。受访单位 供图
短短五年,他从对海关业务一无所知的“门外汉”,成长为能独当一面的业务骨干。这背后,是挑灯夜战的苦学,是反复复盘的执着,更是军人底色里那股不服输的韧劲。
国门担当:自贸港建设中的忠诚卫士
在三亚凤凰岛国际邮轮港,邢卫凯的粤语成了服务香港旅客的“利器”。但他的价值,远不止于语言沟通——为解决邮轮旅客下船等待时间长的问题,他和同事推动监管模式改革,大幅压缩通关时长;为保障出口鱼苗存活率,他们创新“视频监装+随机抽查”模式,让近百吨鱼苗鲜活出海;为服务远洋科考,他为南山港“量身定制”通关方案,保障30艘次科考船高效进出境。
采访中,他提起一件印象深刻的事:一次,两艘外籍远洋船舶因相关证明文件不齐全,面临征税争议。他耐心向企业解读政策,指导其核对补充农业部门及注册地海事、船检部门的证明材料,最终帮助船只快速通关,避免了企业的重大损失。“不管是军人还是海关关员,初心都是为大家服务。”他说,从“为部队战备”到“为外贸提速”,变的是岗位,不变的是“为人民服务”的内核。
南海网版权声明:以上内容由南海网原创生产,未经书面许可,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以任何方式或理由对上述内容的任何部分进行使用、复制、修改、抄录、传播或与其它产品捆绑使用、销售。如需转载,请与南海网联系授权,凡侵犯本公司版权等知识产权的,本公司必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电子邮箱:nhwglzx@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