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被亮证”当事男子最新发声:调查结果挺透明,相信政府

极目新闻2025-08-03 11:15:11

近日,广西防城港“奔驰女司机亮证”事件持续引发热议。(此前报道

8月3日上午10时左右,当事人李先生回应极目新闻记者称,调查结果挺透明,相信政府。

据此前报道,8月3日上午8时许,防城港市委、市政府调查组通报称,奔驰车女司机侯某某系钦州市某汽车配件有限公司(民营企业)员工,非公职人员,车上为其父亲侯某海及其年幼妹妹。侯某海家与男司机李某某父母家相距约800米,双方为未出五服的邻村表亲。侯某某与李某某互不相识,但侯某海认识李某某及其父母。

侯某某丈夫黎某是防城港市上思县某镇消防救援站二级消防士,视频中侯某某所亮证件系黎某放在车上的个人持有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执法证》,亮证是为了吓唬李某某。侯某某上述行为在网上曝光后产生不良社会影响,公安机关正依法调查处理。黎某当时虽未在场,但违反证件管理相关规定,未妥善保管应由其本人保管的行政执法证件,导致该证件被非法使用,造成严重不良后果,涉嫌违反工作纪律,防城港市消防救援支队已对其立案调查。

网传视频截图

极目新闻记者注意到,8月2日18时许,当事人李先生表示将和防城港相关领导见面。8月3日凌晨0时49分,李先生表示一切安好,以官方通报为准,“耐心等待官方通报,相信官方调查结果。”

那么,女司机侯某某的行为是否涉嫌假冒公职人员?可能面临什么处罚?河南泽槿律师事务所主任付建律师认为,侯某某构成假冒公职人员行为,但不构成犯罪。她亮证是为了吓唬对方以达到退让目的,未体现以谋取非法利益为目的,不符合招摇撞骗罪等犯罪构成要件。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五十一条规定,冒充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或者以其他虚假身份招摇撞骗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她可能面临上述治安管理处罚。这种行为破坏了公职人员形象和社会公序良俗,应当进行处罚。

付建认为,侯某某丈夫作为二级消防员,未妥善保管行政执法证件,导致证件被非法使用,造成严重不良后果,涉嫌违反工作纪律。防城港市消防救援支队已对其立案调查,他可能面临消防队伍内部的纪律处分,如警告、记过等。

前述通报还提到,7月24日15时35分许,李某某到户籍所在地江山边境派出所报警,用手机向值班民警提供了文字内容,称侯某某蛮横且霸道,使其人身安全受到威胁和侵害。值班民警查看了李某某提供的行车记录仪视频,未发现有肢体冲突和财物损失,遂告知李某某该事属于一般纠纷,建议协商处理,如果涉及公职人员违纪违法问题,可向相关部门反映。李某某表示认可后离开派出所。调查组分析认为,民警接报警工作符合警务工作规范。

付建认为,派出所执法存在一定问题,如果男子在报警时能够注意该女子利用丈夫的执法证书来恐吓该男子,警察应当立刻对该奔驰女子进行批评教育,而非以没有发生肢体冲突和财务损失为由不予处理,因为警方的不正确处理导致不当舆情进一步发酵,损坏国家机关形象,破坏公权力公信力。

评论 | 普通的民间纠纷何至于此?

官方通报,回答了很多公众关心的疑问。奔驰车是二手的,亮证件的女司机侯某某是民营企业员工,证件是其老公遗留在车上的。李某某的个人信息是侯某某的父亲侯某海因为认识而提供的。侯某某带警察上门要求删帖不违规,李某某去派出所报警,民警说属于一般纠纷不管没问题。公安局工作人员挂媒体电话是因为业务不熟。原来,整件事情就是“虚惊一场”。

不过,回到网上,种种“巧合”和“不违规”,引发舆论热议。侯某海认识李某某,两家相距不远,按常理,这该谁让车的问题不就容易解决了吗?为什么要使用亮证这样的高压手段呢?

李某某到派出所报警,提供了行车记录视频。民警看到后,是不是应该联系亮证的侯某某了解详情。如果是侯某某该让车不让车,是不是应该批评教育?同时,应该询问她的证件问题,如果有违规行为,是不是要向相关部门报告?哪怕就是联系对方调解一下,李某某也不至于心生对侯某某有后台的联想吧。

与此相反的是,在侯某某报警后,派出所民警晚上10点上门帮忙解决纠纷,还亲自打电话为侯某某维权。怎么又不让侯某某自己去和当事人协商解决呢?再加上公安局挂记者电话,就给人感觉侯某某有通天的本事。所以网友就质疑,难道,其中真没有其他因素在干扰,造成这种奇怪的局面?

当地的详细通报,相信是做了详实调查,从理论上说能逻辑自洽,但却无法令舆论完全信服。个中原因,在解释之余,令公众对此事有开脱责任之感,从网络舆论反馈来看,这个通报结果,显然并不算是成功的。

开展群众工作,化解基层矛盾,作为一线的派出所,接警后应该高度重视。在对干部作风高度重视的今天,民警看到其中有“亮证”情节,就应该提高警惕,了解详情。一步处理不到位,就可能导致后面每一步都给人误解。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的一篇评论称,要提高基层党组织负责人预防化解矛盾纠纷的能力和水平,公平公正解决问题、化解纠纷,让群众认可、服气。

从“亮证姐”的事件来看,当地各级部门预防、化解矛盾纠纷的能力显然有待提升。一桩本普通的民事纠纷,舆论热度不断膨胀,以至全网讨论的境地,个中原因值得深思。

来源:极目新闻(记者:唐佳燕 邓波 评论员:吴双建)

责任编辑: 周玉敏

推荐阅读

海南南海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1999-2025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盘路30号新闻大厦9楼
电话:(86)0898-66810806  传真:0898-66810545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nhwwljb@163.com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06002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琼B2-2008008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966123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108281
  • 广告经营许可证:46000010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