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护“生命之泵”,从信号识别开始

心脏,如同永不停歇的“水泵”,每天泵血约 8 吨,维系着生命的循环。然而,当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引发冠心病,或心脏泵血功能衰退导致心力衰竭时,这个“生命之泵”就会出现故障。

我国每年因冠心病死亡的人数超过100 万,心力衰竭患者已达 1370 万,而早期识别症状、掌握急救措施,能显著降低致死致残风险。

一、冠心病:冠状动脉的“阻塞危机”

冠心病全称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是由于冠状动脉内壁堆积脂质斑块,导致血管狭窄或阻塞,心肌供血不足引发的疾病。就像供水管道被水垢堵塞会导致水压下降,冠状动脉狭窄会使心肌缺血缺氧,引发一系列症状。

(一)冠心病的早期典型症状

心绞痛:这是冠心病最具特征性的信号。表现为胸骨后或左胸部压榨性疼痛、闷胀感,仿佛有块石头压在胸口,常在劳累、情绪激动、寒冷或饱餐后发作,休息 3-5 分钟可缓解。部分患者疼痛会放射至左肩、左臂,甚至颈部、下颌,容易被误认为“肩周炎”或“牙痛”。

活动耐量下降:以前爬 3 层楼毫无压力,现在爬 1 层就气短、乏力,必须停下休息;快走或骑车时突然感到胸口发紧,需要放慢速度。这是因为运动时心肌耗氧量增加,狭窄的冠状动脉无法提供足够血液所致。

不典型症状:女性、老年人和糖尿病患者可能症状不典型,表现为胸闷、心慌、恶心、出汗,甚至仅出现 “咽部发紧”“后背酸痛”,容易被忽视。

(二)需警惕的“高危信号”

当冠状动脉完全阻塞时,会引发急性心肌梗死(心梗),这是冠心病最危险的情况,死亡率极高。心梗的典型表现为:

持续剧烈胸痛(超过 20 分钟),休息或含服硝酸甘油无法缓解;

伴有大汗淋漓、濒死感、呼吸困难;

部分患者出现晕厥、心律失常(如心跳加快或不规则)。

二、心力衰竭:心脏泵血功能的衰退“警报”

心力衰竭(简称“心衰”)并非独立疾病,而是各种心脏疾病(如冠心病、高血压性心脏病、心肌病等)发展到终末阶段的表现。此时心脏肌肉收缩或舒张功能下降,无法将血液有效泵出,导致全身器官供血不足,同时血液淤积在肺部或下肢,引发一系列症状。

(一)心力衰竭的早期信号

劳力性呼吸困难:这是左心衰竭最早出现的症状。患者在活动时(如走路、爬楼)感到气短,休息后缓解;病情进展后,夜间睡觉时会突然憋醒,必须坐起来喘气才能缓解(称为 “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严重时需要垫高枕头才能入睡。

下肢水肿:右心衰竭早期常表现为脚踝或小腿水肿,按压皮肤会出现凹陷,且下午或傍晚加重,晨起减轻。这是因为心脏无法将血液顺利泵回,导致血液淤积在下肢静脉所致。

其他信号:早期还可能出现乏力、食欲减退(进食后腹胀)、尿量减少(白天尿少,夜间尿多),这些是由于全身供血不足,肾脏和胃肠道功能受影响的表现。

(二)心衰加重的表现

随着病情进展,患者即使安静状态下也会气短,端坐呼吸时才能勉强呼吸;下肢水肿蔓延至大腿、腹部,出现腹水,导致腹部膨隆;严重时因肺部淤血引发咳嗽,咳出白色泡沫痰,甚至粉红色泡沫痰(提示急性左心衰)。

三、冠心病与心力衰竭的急救措施

无论是冠心病急性发作(尤其是心梗)还是急性心衰,都属于急症,时间就是生命,正确的急救措施能挽救生命。

(一)冠心病急性发作的急救步骤

立即停止活动:让患者就地平卧或坐下休息,保持安静,避免搬动,减少心肌耗氧量。

含服急救药物:若怀疑心绞痛,立即让患者舌下含服硝酸甘油片(0.5mg),每 5 分钟可重复 1 次,最多 3 次。若含药后疼痛缓解,多为心绞痛;若无效,可能是心梗。

拨打急救电话:一旦出现持续胸痛(超过 20 分钟)、含药不缓解,或伴有大汗、濒死感,立即拨打 120,说明 “疑似心梗”,清晰告知地址,等待专业救援。

现场辅助措施:若患者出现心跳骤停,立即进行心肺复苏(CPR):让患者仰卧,双手交叉按压胸骨中下段,频率 100-120 次 / 分钟,深度 5-6 厘米,每按压 30 次配合 2 次人工呼吸,直至急救人员到达。

(二)急性心力衰竭的急救要点

调整体位:立即让患者采取半卧位或端坐位,双腿下垂,这样能减少回心血量,减轻心脏负担,缓解呼吸困难。

保持呼吸道通畅:解开患者衣领,清除口腔分泌物,若有氧气瓶,可给予吸氧(流量 4-6 升 / 分钟)。

紧急用药:若患者有明确心衰病史,可在医生指导下服用利尿剂(如呋塞米),减轻水肿和心脏负荷,但切勿自行用药。

快速送医:立即拨打 120,说明 “急性心衰”,途中避免患者用力,保持车辆平稳,减少颠簸。

四、冠心病与心力衰竭的预防核心

预防远胜于救治,尤其是两类疾病常相互影响(冠心病是心衰的主要病因之一),需从生活方式和基础病管理入手:

(一)控制基础疾病

高血压:长期血压升高会损伤冠状动脉和心脏肌肉,需将血压控制在 130/80mmHg 以下,坚持服用降压药,定期监测。

高血脂: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升高是冠状动脉斑块形成的关键,冠心病患者需将 LDL-C 控制在 1.8mmol/L 以下,通过他汀类药物和饮食调节实现。

糖尿病:高血糖会加速血管硬化,糖尿病患者需严格控糖,空腹血糖维持在 4.4-7.0mmol/L,餐后 2 小时血糖<10.0mmol/L。

(二)养成健康生活方式

合理饮食:减少高盐、高脂、高糖食物,每日盐摄入不超过 5 克;增加蔬菜(每天 500 克)、水果、全谷物和优质蛋白(如鱼、禽、豆类),每周吃 2 次深海鱼(富含 Omega-3 脂肪酸,保护血管)。

适度运动:根据自身情况选择散步、慢跑、太极拳等有氧运动,冠心病和心衰患者需在医生指导下制定运动计划,避免剧烈运动,以 “不感到疲劳和胸闷”为度。

戒烟限酒:吸烟会直接损伤血管内皮,加速斑块形成,必须彻底戒除;饮酒需严格限量,心衰患者建议戒酒。

管理情绪与体重:长期焦虑、愤怒会引发血压波动和心肌耗氧增加,需保持心态平和;肥胖会加重心脏负担,通过健康饮食和运动将体重指数(BMI)控制在 18.5-23.9 之间。

(三)定期体检与监测

40 岁以上人群每年做一次心电图、血脂检查;有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病者,每半年检查一次心脏超声(评估心功能)。

冠心病患者需遵医嘱服用抗血小板药物(如阿司匹林)、他汀类药物,不可擅自停药;心衰患者需定期监测体重(若 3 天内体重增加 2 公斤,可能提示水钠潴留,需及时就医调整利尿剂)。

守护“生命之泵”,从识别信号开始。心脏的损伤往往是悄然发生的,冠心病的心绞痛、心衰的劳力性呼吸困难,都是身体发出的“求救信号”。遗憾的是,许多人因忽视早期症状,错失了最佳干预时机。

责任编辑: 洪祊能

推荐阅读

海南南海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1999-2025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盘路30号新闻大厦9楼
电话:(86)0898-66810806  传真:0898-66810545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nhwwljb@163.com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06002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琼B2-2008008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966123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108281
  • 广告经营许可证:46000010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