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识别和应对儿童高热惊厥?
海南现代妇女儿童医院儿科住院部副护士长 周京京2025-08-01 17:28:21
当孩子突发高热并出现抽搐时,许多家长都会陷入恐慌。
高热惊厥是儿童时期常见的急症,多发生在 6 个月至 5 岁的婴幼儿,发病率约为 2%-5%。这种情况虽然看似凶险,但多数预后良好。
作为家长,掌握高热惊厥的识别方法、紧急处理技巧和预防措施,能在关键时刻冷静应对,减少孩子的痛苦和潜在风险。
一、如何快速识别高热惊厥?
高热惊厥多在发热初期(体温骤升至 38.5℃以上时)发生,发作前可能无明显征兆,家长需警惕以下典型表现:
(一)发作时的典型症状
全身抽搐:孩子突然意识丧失,双眼上翻或凝视,面部和四肢肌肉强直、抽动,有的孩子会牙关紧闭、口吐白沫,部分伴有口唇发绀(发紫)。
发作时间:多数持续数秒至 5 分钟,超过 15 分钟的情况较少见。
伴随表现:发作时可能呼之不应,部分孩子会出现大小便失禁,发作后常伴有短暂嗜睡或烦躁。
(二)与其他抽搐的区别
热性惊厥:必须同时满足“发热”和“抽搐”两个条件,且排除颅内感染(如脑炎)、癫痫等其他疾病。
非热性惊厥:无发热时出现的抽搐,可能与癫痫、低血糖等有关,需进一步检查。
局部抽搐:仅单侧肢体或面部抽动,若频繁出现,需警惕复杂性高热惊厥或其他神经系统问题。
(三)特殊类型:复杂性高热惊厥
少数孩子会出现复杂性高热惊厥,表现为:
发作时间超过 15 分钟;
24 小时内反复发作(≥2 次);
局部性抽搐(如仅一侧肢体抽动);
6 个月以下或 6 岁以上仍发作。
这类情况建议及时就医,需要密切的医学观察,排除潜在疾病。
二、发作时家长该做什么?
孩子发生高热惊厥时,家长的冷静和正确操作至关重要,错误的处理可能加重风险。
(一)发作中的重要应对措施
保持呼吸道通畅:立即将孩子平放于地板或床上,解开衣领和腰带,头偏向一侧(防止呕吐物或分泌物堵塞气道),若口中有食物或分泌物,用手指(缠纱布)轻轻清理,避免强行撬开嘴巴。
避免不必要的干预:不要强行按压孩子肢体(可能导致骨折),不要往嘴里塞东西(如筷子、手指,可能损伤牙齿或口腔黏膜),不要掐人中(无法缩短发作时间,可能造成皮肤损伤)。
记录发作细节:观察抽搐开始时间、持续时长、抽搐部位、面色变化等,为医生诊断提供依据。若有条件,可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用手机录制简短视频(避免近距离拍摄或触碰孩子)。
(二)发作后的正确处理
降温处理:抽搐停止后,用温水(32-34℃)擦拭孩子颈部、腋窝、腹股沟等大血管处降温,避免酒精擦浴(刺激皮肤)或冰敷(可能引起寒战)。体温超过 38.5℃时,可口服对乙酰氨基酚(每次 10-15mg/kg)或布洛芬(每次 5-10mg/kg),按说明书间隔用药。
及时就医:首次发作、发作时间超过 5 分钟、24 小时内多次发作、抽搐后精神差或伴有剧烈呕吐、头痛的孩子,需立即送医。
就医时需告知医生:发热原因、抽搐开始时间、持续时长、发作表现及家族惊厥史。
三、哪些情况需要进一步干预?
多数高热惊厥孩子无需长期治疗,但就医时医生可能根据情况安排检查,排除其他严重疾病。
(一)必要的检查项目
基础检查:测量体温、心率、呼吸,检查咽喉和肺部(判断发热原因,如感冒、扁桃体炎等)。
血液检查:血常规、C 反应蛋白(判断感染类型),必要时查电解质(排除低钙、低血糖等)。
影像学检查:若怀疑颅内感染(如持续高热、精神差、颈强直),可能需做头颅 CT 或腰椎穿刺(查脑脊液),家长无需过度抗拒,这些检查是排除严重疾病的必要手段。
脑电图:复杂性高热惊厥或有癫痫家族史的孩子,可能需要脑电图检查,排除癫痫或脑电异常。
(二)是否需要长期用药?
单纯性高热惊厥:首次发作后一般无需长期服药,频繁发作者(1 年内≥5 次),医生可能短期使用地西泮预防发作(发热时服用,不发热时不用)。
复杂性高热惊厥:若存在脑电异常或反复发作者,需神经科评估,少数需长期抗癫痫药物治疗(如苯巴比妥、丙戊酸钠)。
四、如何减少高热惊厥的发生?
高热惊厥的预防核心是“控制体温”和“早期干预”,尤其有家族史或既往发作史的孩子:
(一)发热初期的体温管理
密切监测:孩子感冒或感染时,每 4 小时测一次体温,体温≥38℃时开始干预,避免体温骤升。
及时降温:体温 38.5℃以上时,口服退烧药(对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根据体重计算剂量,避免过量。服药后多喝水,促进散热。
物理降温辅助:体温未达 38.5℃时,可用退热贴或温毛巾擦拭,保持室内通风(温度 24-26℃),减少衣物(不要捂汗,可能导致体温更高)。
(二)日常预防与护理
增强免疫力:均衡饮食(保证蛋白质、维生素摄入),规律作息,适当户外活动(如晒太阳、散步),减少感冒等感染性疾病的发生。
记录发热与发作史:有过惊厥史的孩子,家长需记录每次发热的原因、体温变化和处理方式,就诊时提供给医生。
避免诱因:季节交替时注意增减衣物,避免去人群密集处(减少病毒感染风险),按时接种疫苗(预防流感、肺炎等引起的高热)。
五、常见误区:家长容易犯的错误
误区一:高热惊厥会烧坏脑子
错误。单纯性高热惊厥多为短暂发作,不会损伤大脑或影响智力,家长不必过度焦虑。
误区二:体温越高,惊厥越严重
片面。惊厥与体温骤升速度关系更大,有的孩子 38.5℃就发作,有的 40℃也不发作,需个体化管理。
高热惊厥虽然来势汹汹,但多数孩子预后良好,随着年龄增长(5 岁后)会逐渐不再发作。家长的关键是掌握“识别 - 处理 - 就医”的正确流程,发作时保持冷静,避免错误操作,平时做好体温监测和预防。若对孩子的情况有疑虑,及时咨询儿科医生,必要时转诊至儿童神经科,制定个体化管理方案。记住,科学应对比盲目恐慌更能保护孩子的健康。
南海网版权声明:以上内容由南海网原创生产,未经书面许可,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以任何方式或理由对上述内容的任何部分进行使用、复制、修改、抄录、传播或与其它产品捆绑使用、销售。如需转载,请与南海网联系授权,凡侵犯本公司版权等知识产权的,本公司必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电子邮箱:nhwglzx@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