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被忽视和误诊的“传单病”
海南省妇女儿童医学中心儿童感染性疾病科主治医师 曾贤慧2025-07-29 19:09:17
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简称“传单病”,是一种由 EB 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多见于学龄儿童,因症状与感冒、流感相似,常被误诊。它还有个形象的名字——“接吻病”,但传播途径远不止接吻那么简单。
一、认识“传单病”
“传单病”是由EB病毒(人类疱疹病毒4型)感染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影响儿童和青少年,6-15岁是高发年龄段,3岁以下婴幼儿感染后多无症状或症状轻微。
EB病毒进入人体后,会先在咽喉部的淋巴组织(如扁桃体、腺样体)中繁殖,然后侵入血液,感染B淋巴细胞,引发全身免疫反应。这个过程通常有4-6周的潜伏期(从感染到出现症状的时间),之后才会出现明显症状。
为什么叫“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因为病毒感染后,人体免疫系统会产生大量异常的单核细胞(一种白细胞)来对抗病毒,血液检查时能发现这些异常细胞,这也是疾病命名的由来。而“接吻病”的称呼则源于成人之间的传播常与亲密接触有关,但儿童感染多通过其他途径,这个名字容易让人误解其传播方式。
二、“传单病”的典型症状
“传单病”的症状多样,且轻重不一,容易与感冒、扁桃体炎混淆,但仔细观察会发现其独特之处。
(一)发烧是最常见的首发症状
通常体温多在38.5℃-40℃之间,持续时间长,通常持续1-2周,甚至可达3-4周,退烧药效果不佳,退烧后容易反复。与普通感冒不同,“传单病”的发烧多为持续性,且伴随全身不适,如乏力、肌肉酸痛、头痛等。
(二)咽喉疼痛与扁桃体肿大明显
孩子会说喉咙痛,检查可见扁桃体红肿,表面覆盖白色或黄色分泌物(容易被误认为是化脓性扁桃体炎),但这些分泌物较疏松,不像细菌感染那样紧密附着。严重时,扁桃体肿大可能堵塞气道,导致呼吸不畅、打鼾。
(三)颈部淋巴结肿大是标志性特征
发烧1-2天后,孩子的颈部(尤其是双侧颈部)会出现多个肿大的淋巴结,大小如黄豆至花生米,质地较硬,按压时有轻微疼痛,但不会化脓。部分孩子还会出现腋下、腹股沟淋巴结肿大,这是区别于普通感冒的重要标志。
(四)肝脾肿大需警惕
约50%的患儿会出现脾脏肿大(左下腹可摸到包块),20%会有肝脏肿大,检查时可发现肝功能异常(转氨酶升高)。家长要注意,此时孩子若受到外力撞击或剧烈运动,可能导致脾脏破裂(罕见但危险),表现为突然腹痛、头晕、面色苍白,需紧急就医。
(五)其他伴随症状
部分孩子会出现皮疹,多为红色斑丘疹,分布在躯干和四肢,不痒,持续1-2周后自行消退;还有些孩子会出现眼睑浮肿(早晨起床时明显)、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症状,容易被误认为是肾炎或肠胃炎。
3岁以下婴幼儿感染EB病毒后,症状往往不典型,可能只有轻微发烧或无症状,仅在体检时发现血液异常。但这部分孩子仍是病毒携带者,可能将病毒传给他人。
三、“传单病”的治疗与护理
“传单病”是病毒感染,目前没有特效抗病毒药物,治疗以对症支持、预防并发症为主,多数孩子能在2-4周内自愈。
(一)治疗原则:不盲目用药
无需使用抗生素。“传单病”是EB病毒感染,抗生素对其无效,只有当合并细菌感染(如扁桃体分泌物培养出细菌)时,才需短期使用抗生素。家长要避免自行给孩子吃头孢、阿莫西林等抗生素,尤其是阿莫西林,可能导致部分患儿出现皮疹(并非过敏,而是病毒诱发的反应),加重病情。
抗病毒药物慎用。阿昔洛韦、更昔洛韦等抗病毒药物能抑制 EB 病毒复制,但研究显示,它们不能缩短病程或减轻症状,仅在严重病例(如并发脑炎)时考虑使用,需由医生评估后决定。
对症治疗缓解症状。发烧时可使用对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退烧(用法同流感),避免使用阿司匹林(可能诱发Reye综合征,影响肝脏和大脑);咽喉痛严重时,可使用温盐水漱口(每天3-4次)或儿童专用咽喉喷雾缓解疼痛;肝功能异常的孩子,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保肝药物(如甘草酸制剂)。
重症病例的特殊处理。极少数孩子会出现严重并发症,如气道梗阻(扁桃体极度肿大)、心肌炎、脑炎、脾脏破裂,需住院治疗:气道梗阻可能需要短期使用激素(如泼尼松)减轻肿胀;脾脏破裂需紧急手术;脑炎则需脱水、降颅压等治疗。
(二)家庭护理:细节决定恢复速度
“传单病”的护理核心是“休息+保护肝脏和脾脏+营养支持”,科学的护理能帮助孩子早日康复,避免并发症。
严格限制活动,保护脾脏。发病后2-3周内,孩子需避免剧烈运动(如跑步、跳跃、打球)、弯腰负重、腹部撞击,因为此时脾脏肿大,质地脆弱,剧烈活动可能导致破裂。建议以卧床休息为主,可进行轻度室内活动(如看书、玩积木),直至医生检查确认脾脏恢复正常大小(通常需要4-6周)。
饮食清淡,保护肝脏。选择易消化、富含营养的食物,如小米粥、鸡蛋羹、豆腐、蔬菜泥、瘦肉汤等,避免油腻、辛辣、生冷食物(减轻肝脏负担);多吃富含维生素C的水果(如苹果、香蕉、猕猴桃),促进肝细胞修复;少量多餐,避免一次吃太多导致腹胀。若孩子肝功能异常,需在医生指导下限制高脂肪、高蛋白食物,避免加重肝脏代谢负担。 口腔护理,缓解咽喉痛。每天用温盐水(一杯温水加半茶匙盐)漱口2-3次,保持口腔清洁;鼓励孩子多喝水,保持咽喉湿润,避免脱水;咽喉疼痛严重时,可吃冰棒、凉粥等冷食缓解疼痛(但不要太冰,以免刺激肠胃)。
观察病情变化,警惕并发症。家长要每天观察孩子的体温、精神状态、咽喉情况和腹部症状:若发烧超过1周不退、精神越来越差、出现黄疸(皮肤眼睛发黄)、腹痛(尤其是左上腹)、呼吸困难需立即就医,排除肝衰竭、脾破裂、气道梗阻等严重并发症。
隔离措施,避免传播。EB病毒主要通过唾液传播,孩子患病期间要避免与其他孩子共用餐具、水杯、毛巾,不要亲吻孩子;家长接触孩子后要洗手,孩子的餐具要单独清洗并煮沸消毒(煮沸30分钟可杀灭病毒);一般建议症状完全消失后1-2周再复学,避免传染给同学。
五、“传单病”的预防措施
EB病毒在人群中感染率很高,约90% 的成人曾感染过,但多数人无症状,预防的关键是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儿童。
(一)避免密切接触感染者
EB病毒主要存在于唾液中,传播途径包括:共用餐具、水杯(最常见);亲吻孩子的嘴巴(很多家长喜欢亲孩子脸颊或嘴巴,容易传播病毒);飞沫传播(感染者咳嗽、打喷嚏时的飞沫);接触被唾液污染的玩具、毛巾等。家长要让孩子养成不共用物品的习惯,尤其在幼儿园、学校等集体场所,避免接触有发烧、咽喉痛症状的同学。
(二)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教孩子勤洗手,尤其是饭前便后、接触公共物品后,用肥皂和流水冲洗20秒以上;不要让孩子咬玩具、手指,避免将被唾液污染的物品放入口中;定期清洗孩子的玩具、餐具,用含氯消毒剂擦拭桌面、门把手等高频接触表面。
(三)增强免疫力,降低感染风险
EB 病毒感染后是否发病,与孩子的免疫力密切相关,免疫力强的孩子可能无症状或症状轻微。家长要保证孩子充足睡眠(6-12岁每天9-12小时)、均衡饮食(多吃蛋白质和维生素)、适度运动(每天30分钟户外活动),增强体质;避免孩子过度劳累、受凉,减少免疫力下降的机会。
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虽然症状多样、病程较长,但多数预后良好,家长不必恐慌。这种疾病是儿童成长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小考验”,科学应对就能让孩子顺利康复,不留后遗症。
南海网版权声明:以上内容由南海网原创生产,未经书面许可,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以任何方式或理由对上述内容的任何部分进行使用、复制、修改、抄录、传播或与其它产品捆绑使用、销售。如需转载,请与南海网联系授权,凡侵犯本公司版权等知识产权的,本公司必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电子邮箱:nhwglzx@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