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功能不全的早期症状与管理策略

肾脏就像人体的“净化工厂”,每天过滤约180升血液,排出代谢废物和多余水分,同时调节血压、维持电解质平衡。当这个“工厂”因各种原因出现功能减退,就会引发肾功能不全。

肾功能不全早期症状隐匿,容易被忽视,等到出现明显不适时,往往已进入中晚期,治疗难度大幅增加。

了解肾功能不全的早期信号,掌握科学的慢性治疗策略,能有效延缓病情进展,保护肾脏功能。

一、肾功能不全有哪些“预警信号”?

肾功能不全早期被称为“肾功能代偿期”,此时肾脏还有一定的储备功能,症状不明显,但身体会释放一些细微信号,及时捕捉这些信号能为治疗争取时间。

(一)泡沫尿和尿量变化

正常尿液表面只有少量泡沫,且很快消散,若尿液中出现细密、持久不散的泡沫(类似啤酒泡沫),可能是蛋白尿的表现。这是因为肾脏滤过膜受损,蛋白质漏入尿液所致。尿量异常也需警惕,如夜间尿量增多(超过白天尿量的一半或夜间起夜超过2次),或尿量忽多忽少(有时一天超过2500毫升,有时不足400毫升),这是肾脏浓缩和稀释功能下降的表现。

(二)乏力和贫血

肾功能下降会导致促红细胞生成素分泌减少,红细胞生成不足,引发肾性贫血。患者会出现面色苍白、嘴唇和指甲盖发白,稍微活动就感到乏力、气短,即使充分休息也难以缓解。很多人会以为是工作劳累或营养不良,自行补充营养却不见好转,此时需检查肾功能和血常规。

(三)血压升高

肾脏能分泌调节血压的激素,当肾功能受损,这种调节功能失调,会导致血压升高,称为“肾性高血压”。与普通高血压不同,肾性高血压多出现于年轻人,且血压难以用常规降压药控制,常伴随头痛、头晕等症状。若高血压患者同时出现尿中泡沫增多,需警惕肾脏问题。

(四)水肿

早期水肿多表现为早晨起床后眼睑浮肿,活动后逐渐消退,容易被误认为是前一天喝水太多。随着病情进展,水肿会蔓延至下肢,按压脚踝或小腿时会出现凹陷,且不易恢复,严重时还会出现全身水肿、腹水或胸水,影响呼吸和活动。

(五)胃肠道不适

肾脏功能下降导致体内尿素氮、肌酐等毒素蓄积,这些毒素会刺激胃肠道黏膜,引起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尤其早晨明显)、腹胀等症状。部分患者会被误诊为“胃炎”或“消化不良”,但服用胃药后症状缓解不明显,此时需检查肾功能,避免延误治疗。

(六)皮肤瘙痒和骨痛

当肾功能严重受损,体内磷排泄减少,血磷升高会刺激皮肤神经末梢,导致顽固性皮肤瘙痒,无明显皮疹,抓挠后易出现皮肤破损感染。同时,钙磷代谢紊乱会引发骨质疏松、骨痛,多见于腰背部和四肢,活动时疼痛加重,甚至出现骨折。

二、肾功能不全的治疗与管理策略

肾功能不全是一种慢性进展性疾病,治疗的核心是 “保护残存肾功能、延缓病情恶化、预防并发症”,需从药物、饮食、生活方式等多方面综合管理。

(一)药物治疗:精准用药,避免肾损伤

控制血压是保护肾脏的关键。高血压会加速肾功能恶化,肾功能不全患者需将血压控制在130/80mmHg以下(尿蛋白超过1克/天者需控制在125/75mmHg以下)。首选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如依那普利)或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如氯沙坦),这两类药物不仅能降压,还能减少尿蛋白、保护肾功能,但肾功能严重受损(血肌酐超过265μmol/L)时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避免高钾血症。

降低尿蛋白,减轻肾脏负担。除了上述降压药,医生可能会根据情况使用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或免疫抑制剂(如环磷酰胺),抑制肾脏免疫炎症反应,减少蛋白质漏出。用药期间需定期检查尿蛋白定量、肝肾功能,避免自行停药或增减剂量,以免病情反弹。

纠正贫血,改善全身状态。肾性贫血患者需补充促红细胞生成素(皮下注射)和铁剂(如琥珀酸亚铁),将血红蛋白维持在110-120g/L。补铁时可能出现便秘,可多吃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如蔬菜、粗粮)缓解,同时定期监测铁蛋白水平,调整用药剂量。

调节钙磷代谢,预防骨病。肾功能不全患者常出现高磷血症和低钙血症,需限制高磷食物(如动物内脏、坚果、蛋黄)摄入,同时服用碳酸钙、骨化三醇等药物,补充钙质、抑制甲状旁腺功能亢进,预防肾性骨病。服药时需与饭同服,以提高钙的吸收。

避免肾毒性药物,减少肾脏损伤。肾功能不全患者需谨慎使用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阿司匹林)、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如庆大霉素)、某些中药(如含马兜铃酸的关木通、广防己),这些药物会直接损伤肾小管,加重肾功能恶化。服用任何新药前需咨询医生,告知肾功能情况,避免自行用药。

(二)饮食管理:科学忌口,均衡营养

控制蛋白质摄入,减轻肾脏负担。肾功能不全患者需根据肾功能损害程度调整蛋白质摄入量:肾功能代偿期(血肌酐正常或轻度升高)每日每公斤体重0.8-1.0克;肾功能失代偿期(血肌酐明显升高)每日每公斤体重0.6-0.8克;透析患者可适当增加至1.0-1.2克。且优质蛋白(鸡蛋、牛奶、瘦肉、鱼类)需占50%以上,减少植物蛋白(如豆类、豆制品)摄入,避免产生过多代谢废物。

限制盐分摄入,预防水肿和高血压。每日食盐摄入量不超过5克(约一啤酒瓶盖),避免咸菜、酱菜、腌肉、方便面等高盐食品。烹饪时可用葱、姜、蒜、柠檬汁等代替盐调味,减少盐的用量。同时注意 “隐形盐”,如酱油、味精、鸡精中也含有盐分,需计入总摄入量。

控制水分摄入,避免水肿和心衰。无明显水肿、尿量正常的患者,每日饮水量约1500-2000毫升(包括汤、粥、水果等);有水肿、尿量减少(每日少于1000毫升)或透析患者,需根据尿量和透析超滤量调整饮水量,一般为前一天尿量加500毫升,避免过量饮水导致水肿加重、心力衰竭。

限制高钾高磷食物,预防电解质紊乱。肾功能不全患者排钾排磷能力下降,易出现高钾血症(导致心律失常)和高磷血症(引发骨病)。需减少高钾食物(如香蕉、橙子、土豆、菠菜)和高磷食物(如动物内脏、坚果、可乐)摄入,蔬菜可先焯水再烹饪(减少钾含量),肉类先煮去汤再食用(减少磷含量)。

保证充足热量,避免营养不良。限制蛋白质摄入的同时,需保证每日热量摄入(30-35千卡/公斤体重),以碳水化合物(如米饭、面条、馒头)和脂肪(如植物油、鱼油)为主,避免因热量不足导致蛋白质分解增加,加重肾脏负担。消瘦或食欲差的患者可在医生或营养师指导下服用营养补充剂。

(三)生活方式调整:细节入手,保护肾脏

戒烟限酒,减少肾脏损伤。吸烟会损伤肾脏血管内皮细胞,导致肾血流量减少、肾小球硬化;过量饮酒会升高血压、尿酸,诱发痛风性肾病。肾功能不全患者需严格戒烟,限制饮酒,最好不饮酒。

适度运动,增强体质。选择低强度有氧运动,如散步、太极拳、游泳,每周3-5次,每次30分钟左右,以不感到疲劳、不出现水肿加重为度。避免剧烈运动(如跑步、举重)、过度劳累,运动时注意补充水分(少量多次),避免脱水。

预防感染,避免病情加重。感染(如感冒、肺炎、尿路感染)会导致肾功能急剧恶化,患者需注意保暖,避免去人群密集场所;勤洗手,保持个人卫生;出现发热、咳嗽、尿频尿急尿痛等感染症状时,及时就医,避免使用肾毒性抗生素。

规律作息,避免熬夜。长期熬夜会扰乱内分泌和免疫系统,影响血压和肾功能。每天保证7-8小时睡眠,养成定时睡觉、起床的习惯,睡前避免喝浓茶、咖啡,避免剧烈运动或情绪激动,提高睡眠质量。

监测指标,及时调整方案。定期复查肾功能(血肌酐、尿素氮)、尿常规、尿蛋白定量、血压、电解质(钾、钠、氯、钙、磷),初期每1-3个月复查一次,病情稳定后每3-6个月复查一次。记录尿量、体重变化(每周固定时间称重),若出现体重快速增加(提示水肿)、尿量明显减少,需及时就医调整治疗方案。

(四)并发症管理:预防为主,及时处理

心血管疾病是最主要的并发症。肾功能不全患者心血管疾病(如冠心病、心力衰竭)发生率是普通人的5-10倍,需控制血脂(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于2.6mmol/L)、血糖(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低于7.0mmol/L),定期检查心电图、心脏超声,出现胸痛、胸闷、气短等症状及时就医。

避免高钾血症,预防心律失常。高钾血症(血钾超过5.5mmol/L)会导致心跳减慢、心律失常,甚至心跳骤停。患者需避免食用高钾食物,慎用保钾利尿剂(如螺内酯)和含钾药物;出现乏力、肌肉酸痛、心慌时,立即检查血钾,必要时进行降钾治疗(如静脉注射葡萄糖酸钙、胰岛素)。

纠正代谢性酸中毒。肾功能不全患者常出现代谢性酸中毒(血液 pH 值降低),表现为乏力、呼吸困难、食欲不振。医生会根据情况使用碳酸氢钠(小苏打)治疗,患者需遵医嘱服药,定期检查血气分析,避免自行停药。

肾功能不全虽然无法完全治愈,但通过科学规范的治疗和管理,多数患者能长期维持肾功能稳定,延缓进入尿毒症的时间。早期发现、早期干预是关键,若出现上述早期症状,及时就医检查;确诊后积极配合治疗,调整饮食和生活方式,才能最大限度保护肾脏功能,提高生活质量。记住,肾功能不全的治疗是一场 “持久战”,耐心和坚持是最好的 “武器”。

责任编辑: 梁楠

推荐阅读

海南南海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1999-2025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盘路30号新闻大厦9楼
电话:(86)0898-66810806  传真:0898-66810545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nhwwljb@163.com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06002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琼B2-2008008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966123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108281
  • 广告经营许可证:46000010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