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江钱铁洞——皇帝洞遗址考古发掘工作启动

南海网、新海南客户端7月28日消息(记者 陈望 实习生 王佳婧)近日,海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与中央民族大学、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昌江博物馆正式开启2025年度昌江钱铁洞——皇帝洞遗址的联合考古发掘工作。

考古发掘工作现场。海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供图

钱铁洞——皇帝洞遗址考古发掘是海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2025年度四个主动发掘项目之一。钱铁洞和皇帝洞遗址分别位于昌江黎族自治县王下乡钱铁村和牙迫村,是昌化江流域最重要的两处史前洞穴遗址。前期该院对两处遗址已开展系统性考古调查,并对钱铁洞下洞进行试掘,发现打制石器、磨制石器、骨器、陶器和动物骨骸等各类遗物。

该遗址对于解答华南地区旧石器时代向新石器时代过渡时期的人类迁徙和文化扩散等重大史前考古问题具有重要意义,将为研究海南岛晚更新世人类迁徙和文化发展轨迹提供重要线索。

预计第一阶段田野考古发掘工作将持续至今年10月。

距今1万年前后 海南首次发现旧石器时代旷野遗址

5月14日,记者从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南或河遗址发掘领队处了解到,海南白沙金波乡南或河遗址是海南首次发现的一处旧石器时代旷野遗址。

南或河遗址位于海南省白沙县金波乡石碌河上游的支流南或河北岸。2023年其被确认为一处以旧石器时代为主体的文化遗存。经国家文物局批准,2024年9月至12月,由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海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中山大学联合对南或河遗址进行了主动性考古发掘。

遗址目前已出土编号石制品6000余件,筛洗出土石制品已达20000余件,另有相当数量的果壳和炭屑遗存。经光释光测年,初步得到遗址年代结果为距今1万年前后。

从发掘情况来看,火塘遗迹的发现以及保存良好的人类石制品打制活动现场,结合果壳的发现,可以推测古人类在此发生了打制石器制作等生产和生活行为。

南或河遗址的发掘成果显示其无论在考古新发现还是科学研究及文化溯源和地方文旅建设方面都具有极为重要的历史意义和深远的社会价值。

从目前尚属有限的考古发掘与调查结果来看,南或河遗址是海南岛已知面积最大、保存状况最好、地层堆积最厚、文化层序最多、文化遗物数量和内涵最丰富,且具有明确年代序列的唯一一处史前旷野遗址,极大地丰富了海南地区史前考古的遗址类型和文化内涵,具有重要的考古新发现价值。

从现有的初步观察整理结果考量,南或河遗址发掘石制品具有中国南方的砾石石器文化传统的特征,但又不同于目前所见中国华南地区的石器技术特点,其在一定程度上与东南亚和平文化可以对比,但又不乏本有的自适应特色。

南或河遗址的考古发掘不仅为研究中国南方及东南亚地区的人群互动和文化交流提供了重要的考古依据,同时体现了其在多方面深远的学术价值。详情>>

作者: 陈望 王佳婧
责任编辑: 庞小晴

推荐阅读

海南南海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1999-2025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盘路30号新闻大厦9楼
电话:(86)0898-66810806  传真:0898-66810545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nhwwljb@163.com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06002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琼B2-2008008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966123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108281
  • 广告经营许可证:46000010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