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力下降=老年痴呆?先做这3个自测动作

健康科普2025-07-28 17:24:39

“刚刚要说的话怎么突然就忘了?”,“出门找东西,却忘了要找什么?”不少中老年人都有过这样的经历。于是,有人开始担心:“是不是得了老年痴呆?”其实,记忆力下降是一个很常见的问题,它既可能是正常衰老的表现,也可能与压力大、睡眠差、情绪低落有关。面对这种情况,与其盲目焦虑,不如先学会科学地认识自己的记忆状态。

一、健忘≠痴呆,别让误解吓到你

很多人一旦发现记性不好,就会把自己和“阿尔茨海默病”(老年痴呆)划上等号。但这其实是一种误解,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年龄增长逐渐衰退,这属于自然过程。而老年痴呆是一种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它不仅仅是“记不住事”,还伴随着认知能力的衰退。比如,连日常生活的基本技能都逐渐丧失,像穿衣、做饭、认路等都会变得困难。更重要的是,这种变化是持续性的,它不会像偶尔的健忘那样能被提醒或恢复。所以,如果只是偶尔忘事,大可不必过度紧张。真正需要警惕的,是那种长期、持续、影响生活的遗忘。

二、三招自测,你真的需要担心吗?

1.记忆回溯测试,能否准确回忆过往?

我们的大脑像时间记录仪,能把过去的经历分类、储存、调用。如果担心自己记忆力下降,不妨试试“回溯测试”。找一个空闲的时间,回忆一下昨天的日常安排:早上几点起床?吃了什么早餐?有没有出门,去了哪?跟谁通了电话?如果能比较连贯地回忆这些细节,那记忆功能基本是正常的。相反,如果对昨天的事情印象模糊,甚至连是否出门都记不清,那可能需要注意。

2.时间感知测试,时间感是否混乱?

一个健康的大脑对时间有天然的感知能力。比如,起床后大致能判断现在是上午还是下午;计划做一件事后,能大致判断当前时间距离计划执行的时间还有多久,并且能按时想起并执行这个计划。想自测时间感是否正常,可以在一天当中不看手表、不看手机,试着自己估算时间:比如闭上眼睛感受一分钟,睁眼后看看是否相差太大。正常情况下,偶尔会记错具体日期,但大致时间顺序不会错。而老年痴呆往往会在时间感上出现明显混乱,甚至分不清白天黑夜。

3.路线还原测试,能否记住熟悉的路?

走惯的路忽然不认识,是许多痴呆症患者早期的典型表现之一。想象一下:你从家到常去的超市,中间会经过哪些路口?有没有红绿灯?有没有标志性建筑?如果这些路线在脑海中已经变得模糊,甚至连自己常走的路都要靠导航才能找到,那就说明大脑的空间记忆功能可能在下降,尤其是发生在相对熟悉的环境中,那就要引起重视。

三、哪些情况要提高警惕?

1.重复提问、重复讲述同一件事

忘记说过什么话、问过什么问题,是大脑记录功能受损的表现。比如,刚问过“现在几点了”,十分钟后又问一次,而且对前一次问话没有印象。或者刚讲过一件事情,不一会儿又重复说一次,还以为是第一次讲。如果这样的情况变得频繁,特别是在熟悉的人和环境中也常出现,可能是大脑短期记忆系统开始出现问题。

2.常迷路,甚至在熟悉环境中走失

如果只是偶尔记不清路线,那还属于正常现象。但如果一个人在自己生活了十几年的小区里迷路,甚至找不到回家的路,那就不是简单的方向感差。这种空间定位能力的下降,往往表明负责记忆和空间导航的重要区域——海马体可能受到了损伤。如果发现身边有人开始出现这种情况,尤其是频繁发生,那就需要及时就医检查了。

3.熟人面孔认不清,亲戚名字记不住

认不出老朋友、叫不出亲戚的名字,也是老年痴呆常见的信号。比如,看到自己孩子的照片却说“我不认识这个人”,或者明明每天见面的邻居,却突然觉得陌生。这种对熟悉面孔的识别障碍,意味着大脑处理视觉和记忆信息的区域已经出现了异常。正常的健忘不会出现这种彻底遗忘,而是一种“暂时想不起来”的状态。

4.语言表达变差,说话词不达意

词不达意,说话绕圈子是认知障碍的另一典型表现。比如,明明想说“水杯”,却说成“那个喝水的东西”;想表达“头疼”,却说成“脑袋不舒服”。这种语言能力的退化,说明大脑的语言中枢区域已经受到损害。如果这种情况不是偶尔发生,而是逐渐频繁,那就需要引起重视了。

四、科学调理五步法,记忆力还能养回来

1.认知训练:激活大脑,延缓衰退

保持大脑活跃有助于延缓记忆力衰退。比如,可以尝试玩一些益智类游戏,比如数独、拼图等;也可以学习新技能,比如画画、弹琴等。这些活动能有效刺激大脑神经元之间的连接。此外,每天还可以花点时间做“记忆训练”,比如背诵短文、回忆往事等,能帮助大脑保持活跃状态。

2.规律运动:强身健脑,促进神经再生

运动不仅对身体好,对大脑也大有裨益。适度的有氧运动,比如快走、慢跑、游泳、骑自行车等,能够促进大脑中神经元的生长,增强记忆力和注意力。每周坚持3~5次、每次30分钟的中等强度运动,不仅有助于血液循环,还能改善睡眠质量,减轻焦虑和抑郁情绪,间接提升大脑功能。

3.社交活动:情感连接,激活大脑活跃度

人是社会性动物,社交不仅能带来情感上的满足,更能激活大脑的活跃度。与朋友聊天、参加社区活动,这些看似普通的互动,其实都在不断刺激大脑进行语言处理、情绪调节。长期孤独、缺乏社交的人,认知能力下降的往往更快。

4.均衡饮食:营养大脑,补充关键元素

大脑的健康离不开营养的支持。饮食中要注重摄入富含Omega-3脂肪酸的食物,比如深海鱼、坚果、亚麻籽等;富含抗氧化物的食物,如蓝莓、番茄、胡萝卜等;以及富含维生素B族的食物,如全谷物、鸡蛋、豆类等。这些营养素有助于保护脑细胞、减少炎症、延缓大脑老化。

5.规律作息:充足睡眠,修复大脑记忆系统

睡眠是大脑的“修复时间”。在深度睡眠中,大脑会清理代谢废物、巩固记忆、修复神经网络。长期睡眠不足或质量差,会导致注意力下降、记忆力减退,甚至增加患老年痴呆的风险。因此,每天保证7~8小时的高质量睡眠非常重要。睡前可以做些放松的事情,比如听轻音乐、泡脚、冥想等,帮助身体进入睡眠状态。

记忆力变差,是人生旅途中难以避免的课题。但它不等于老年痴呆,更不意味着无能为力。很多情况下,我们只是需要放慢节奏,重新审视自己的生活方式,给予大脑更多“照顾”和“锻炼”。不要一出现健忘就联想到老年痴呆,也不要忽视那些真正需要警惕的信号。早识别、早干预,远比一味焦虑要有意义得多。

作者: 海南西部中心医院 朱丽菲
责任编辑: 符慧华

推荐阅读

海南南海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1999-2025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盘路30号新闻大厦9楼
电话:(86)0898-66810806  传真:0898-66810545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nhwwljb@163.com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06002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琼B2-2008008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966123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108281
  • 广告经营许可证:46000010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