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急时刻,你知道如何正确拨打“120”急救电话吗?
健康科普2025-07-28 17:24:53
当亲人突然晕倒、邻居突发心梗或是路上遇到严重车祸时,拨打120急救电话往往是挽救生命的第一道防线。掌握正确的120拨打方法,关键时刻真的能救命!
一、拨打前:保持冷静,快速评估
遇到紧急情况时,保持镇定的同时建议用10秒钟做以下准备:
观察环境安全:确保自己和患者处于安全位置,如车祸现场要转移到安全地带,触电要先切断电源;
初步判断病情:快速查看患者意识、呼吸和明显外伤情况,这对后续描述病情至关重要;
准备地址信息:在心中默念或写在纸上事发地的具体位置,包括区、路、小区、楼栋和门牌号等详细信息。
二、拨打时:抓住三个关键信息
接通120后,调度员会优先询问以下核心内容,务必清晰准确地回答:
1. 讲清事发地址
城市居民应报出“XX区XX路XX小区XX栋XX单元XX室”的完整地址;
若在户外,要说明最近的路牌、标志性建筑,如“人民广场东门麦当劳旁”;
农村地区需告知乡镇、村组及明显参照物,如“村口大槐树往东第三户”。
2. 描述患者状况
按照“症状+持续时间+基础疾病”的结构简明陈述:
“一位60岁男性突然胸痛倒地,持续15分钟,有高血压病史”;
“3岁儿童误服降压药片约10分钟,现在意识模糊”;
群体事件要说明伤亡人数,如“车祸现场有5人受伤,其中2人昏迷”。
3. 保持通讯畅通
告知可联系的手机号码,并确保电话不占线;
如果位置偏僻,最好派人到路口接应救护车;
即使手机欠费停机,依然可以正常拨打120。
三、通话后:做好急救准备
挂断电话后到救护车到达前这段时间同样关键,需要做好以下准备:
1. 基础急救措施:抓住黄金4分钟
在等待救护车的过程中,针对不同症状应采取相应措施:
心脏骤停:立即进行心肺复苏(CPR),按压位置在胸骨中下段(两乳头连线中点),深度5-6厘米,频率每分钟100-120次。同时进行人工呼吸,每30次按压后给予2次呼吸。若现场有自动体外除颤器(AED),应尽早使用。
大出血:用干净的毛巾、衣物等直接按压出血部位,避免使用止血带(除非是四肢大动脉出血)。若伤口较深,不要盲目取出插入的异物,以免加重出血。
窒息:对清醒患者鼓励咳嗽排出异物,意识不清者采用背部拍击和腹部冲击法(海姆立克急救法)。切记不要用手指盲目掏挖,可能将异物推入更深。
骨折:用硬纸板、木板或杂志等固定伤肢,避免移动。开放性骨折要用清洁纱布覆盖伤口,不要直接触碰暴露的骨组织。
2. 急救物品准备:细节决定救治效率
提前准备好以下物品能大幅节省抢救时间:
身份证明:身份证、医保卡等,用于挂号缴费;
医疗资料:既往病历本、近期检查报告(特别是CT/MRI影像)、长期服用药物清单(包括剂量和服用时间);
生活用品:住院所需的换洗衣物、洗漱用品、拖鞋等,避免临时回家取物延误时间;
应急资金:准备现金或银行卡,部分医院急救押金不接受移动支付。
特别提醒:不要因为找东西耽误急救时间,若物品不在手边可后续补送。
3. 救援通道优化:为生命让行
确保急救人员能以最快速度到达患者身边:
小区住户:提前联系物业打开门禁,清理楼道杂物(轮椅、婴儿车等),安排人员在一楼电梯口等候;
高层建筑:提前运行电梯至1楼,避免急救人员等待电梯;
夜间救援:在单元门口、楼梯间开启照明,必要时用手机灯光指引;
交通疏导:在小区门口或路口安排人员引导救护车,避免因找路耽误时间。
4. 特殊情况应对预案
电梯故障:提前与物业沟通,必要时安排人员协助搬运;
患者肥胖:提前联系物业确认楼道宽度是否适合担架通过;
传染病患者:提前告知120调度中心,以便做好防护准备。
5. 心理准备:保持通讯畅通
确保手机电量充足,最好同时准备备用电源;
不要离开现场,如需移动应告知调度员新位置;
不要重复拨打120,以免占用急救线路;
若救护车延迟到达,不要擅自移动患者,可再次联系120确认进展。
四、特殊情况的处理技巧
不同紧急状况下,拨打120还需注意以下细节:
1. 语言障碍时
可先用最简短的语句说明需求(如“急救!需要翻译!”),调度中心会启动三方通话提供翻译服务;或将手机交给能说普通话的路人协助沟通。
2. 位置不明确时
使用智能手机的定位功能,点击120发送的短信链接分享实时位置;描述周边显著地标(加油站、银行、学校等)。
3. 多人受伤时
首先报出伤亡总人数,再说明最危重者的情况;若现场有医务人员,可让其直接与调度员沟通。
五、常见误区纠正
在急救实践中,以下错误做法需要特别注意避免:
“先送医院再打电话”:自行搬运可能加重伤情,救护车上有专业设备和随车医生;
“多说病情能快点来”:重复描述会占用调度时间,应按调度员提问顺序回答;
“挂电话催促进度”:挂断后无法回拨确认,务必等调度员先挂电话;
“只留患者电话”:患者可能无法接听,要预留其他联系人方式。
六、儿童与老人的特别注意事项
对于特殊人群的急救呼叫,还需额外关注:
①儿童急救
要说清年龄(具体到几岁几个月),因用药剂量需精确计算;
误食异物要说明物品名称和大概摄入量;
准备好疫苗接种本和出生证明。
②老人急救
长期服用的药物要连同包装一起带上;
有假牙者需注明,防止窒息风险;
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要说明走失时间和衣着特征。
记住:每一次正确的120呼叫,都是在为生命争取黄金抢救时间。建议将本文收藏或转发给家人朋友,关键时刻这些知识可能就是救命的关键。平时也可以带孩子进行模拟演练,让急救意识成为家庭必备的生活技能。
南海网版权声明:以上内容由南海网原创生产,未经书面许可,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以任何方式或理由对上述内容的任何部分进行使用、复制、修改、抄录、传播或与其它产品捆绑使用、销售。如需转载,请与南海网联系授权,凡侵犯本公司版权等知识产权的,本公司必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电子邮箱:nhwglzx@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