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国智库·市县观察 |一键开启清凉模式!五指山手握“天然空调遥控器”

南海网、新海南客户端记者 余育桑

大暑时节刚过,大部分地区已进入一年中最热的阶段,阳光强烈,地面辐射增温显著,部分地区甚至热到地表可以煎鸡蛋,真是“赤日几时过,清风无处寻”。

当高温让人们深受“烤验”时,海南五指山却握有天然空调“遥控器”,其独特的城市气候、浓郁的人文风情、古朴的建筑、清幽的雨林景区以及诱人的特色饮食共同构筑起清凉系统,为人们带来别样的夏季凉意。

用绿色打开的“E享”模式

五指山位于海南中部山区,整个区域属于热带雨林核心区,森林覆盖面积高达90%,保存着完善的热带雨林生态系统,且四面环山,形成了天然的气候屏障。因此,五指山市结合雨林气候特征和地貌条件规划城市,打造全域“清凉”的避暑典范。

贯穿五指山市城区的三月三大道颇具“清凉”特色。4000米长主干道两旁种满了多棵高大的香樟树,远看像一张张撑开的巨伞,将灼热的阳光筛成细碎的光斑,洒落在柏油路和行人的肩头。每到正午,烈日当空,地面温度飙升,但只要走进香樟树的荫庇下,就能闻到一股草木的清新气味,感受到一阵沁人心脾的凉爽。

三月三大道的树荫给行人提供遮阴。记者 余育桑 摄

据五指山市政府相关部门的工作人员介绍,在自治州州府时期就已经有种香樟树的记录,每棵都有数十年的树龄。随着养护和时间的推移,越发高大,渐渐成为城区的绿化风景。此后,三月三大道也开始种植印度紫檀、海南红豆、秋风等各类树种1355棵,在城市多维度的空间里,提供更多的遮阴纳凉场所。

五指山市中心的三月三广场,每逢周末早晨都十分热闹。附近居民常常聚在广场的香樟树下,悠闲地打着太极,或聚在一起下棋聊天,享受着这份舒适与清凉。孩子们则在树荫下追逐嬉戏,欢声笑语回荡在整个广场。

广场在建设之初,当地政府不仅将黎族、苗族的文化融入广场的设计,还在广场周围合理规划绿化区域,设置市民游客休闲活动的场所,将城市的历史脉络与自然生态巧妙融合,形成一幅生动的绿色画卷。

“这些香樟树就像我们的老朋友,日常和街坊邻居在树下聊天散步,节假日就围在树下观赏非遗汇演,生活也是有滋有味。”住在广场附近的王阿姨笑着说,五指山的城市环境优美,气候宜人,绿树成荫,生活节奏舒缓,成为她颐养天年的理想之地。

树荫不仅是市民休闲活动的场所,必要的时候也给当地城市增加知名度,吸引游客慕名而来。从三亚来的陈先生告诉记者,在社交平台上看到五指山有家粉汤店在大榕树下,能在树下吃一碗粉汤感觉很有特色,周末便和家人过来品尝,顺便留在五指山避暑,感受五指山的凉爽。

在三月三广场的树荫下举行非遗汇演。记者 余育桑 摄

毛纳村的宝山竹屋,以绿色环保、低碳理念著称,是村民和游客的纳凉小憩的场所。竹屋用天然竹材打造,不仅环保可再生,还赋予建筑独特的黎族风情。屋顶设计巧妙,能有效遮阳隔热,搭配四周郁郁葱葱的植被,开放式的通风结构,形成天然的空调效应。夏日炎炎时,步入竹屋,即刻感受到丝丝凉意。

“宝山竹屋是我们村里的热门景点,村民干活累了就到这里乘凉喝茶,游客到访就在这里观光避暑,还能感受村子里的文化氛围。”毛纳村的接待人员王政珠说道。

由此可见,“绿色”不仅提升了城市的舒适程度,也增强了群众对文化认同感和归属感。人们在享受绿色生态的同时,也能深刻感受到城市的历史脉络与文化魅力。

用河流打开“湿度”模式

城市的降温不仅有绿地,还有河流,二者都是天然的冷源地,相互作用不仅能达到良好的降温效果,还能提高空气湿度,使体感更加舒适。

改造过的南圣河,为市民和游客打造出一片清凉避暑的亲水空间,成为夏日里备受青睐的休闲胜地。

晚上龙船和南圣河在灯光下相互映衬。记者 余育桑 摄

过去,五指山市部分河流存在河道淤积、水流不畅等问题,不仅影响城市美观,还削弱了其调节气候的功能。为改善这一状况,五指山市政府积极推进昌化江上游滨河修复项目。

改造过程中,施工人员对河道进行了全面清淤,建设水坝,让水流更加顺畅,在河道两岸种植了大量水生植物和树木。流淌的河水在高温下的吸收热量蒸发,流通空气,岸边的植被在光合作用下提供持续蒸腾,有效降低周边气温,送来丝丝凉意。

每到傍晚时,市民游客沿着沿岸来到南圣河的鱼鳞坝,将双脚浸入清凉的河水中,感受脚底传来的清凉,远眺天边的晚霞,感受着河面吹来的微风,听着河水潺潺的流淌声,心中的燥热顿时消散。

“改造后的南圣河景色宜人,而且有了避暑玩水的地方,日常还能带孩子过来活动,感觉生活更惬意了。”带着孩子在鱼鳞坝纳凉的陈女士说道。

夜幕低垂,华灯初上,南圣河的灯带全部打开。河面上,由16只竹筏链接起来的龙船在灯光映照下流光溢彩,载着游客在水中破浪前行,欣赏两岸的旖旎风光。河岸边,垂钓爱好者们早已各就各位。

“晚上过来河边钓钓鱼,看看夜景,吹吹风,感觉很舒服。”从辽宁来五指山旅居的黄先生告诉记者,夜晚的河边凉风习习,环境优美,在垂钓时难得感受到宁静与舒适。

在不远处,散步的人群三三两两,时不时传来阵阵笑声。河水倒映着岸边的灯光与人们的身影,波光粼粼中,一幅温馨和谐的夏夜图景徐徐展开。

“游山+玩水”多维度的清凉模式

在海南滨海城市,避暑的方法是和大海亲密接触,一头扎进浪花里,吹着咸咸的海风,喝着冰爽的椰子汁。那么在海南五指山却有着截然不同的体验,主打的就是和山水的沉浸式互动。

五指山红峡谷景区热闹非凡。记者 余育桑 摄

踏入五指山红峡谷漂流区,游客乘坐在橡皮艇上随着激流落差处冲进水底,又钻出水面,渐起一朵朵的水花,尖叫声、欢闹声此起彼伏,与湍急的水流声交织在一起,奏响了一曲刺激的夏日乐章。

和朋友一起从深圳乘坐飞机来海南过周末的一菲(化名)在朋友的推荐下改变两天的滨海景区行程,留出一天的时间来到五指山感受雨林里的凉意。一菲说道:“这里的风景和海边城市有所不同,有山有水,气候凉爽,是个充满绿意和野趣的城市。”

在离水满乡2公里的鹦哥景红茶园,茶园的经理陈红帆正在凉亭里冲泡五指山大叶红茶,欢迎远道而来的客人。陈红帆向客人介绍道,五指山大叶茶生长在雨林中,当地人在酷暑时常喝,能生津解渴,还富含多种对人体有益的营养成分,如茶多酚、氨基酸等。随着茶叶在热水中舒展、沉浮,清新的茶香扑鼻而来,让人回味无穷。

在2024年海南省生态旅游示范区的方诺寨景区,保留原有地势风貌,依托自然资源重新开发建设为景区。参天古树、虫鸣鸟叫、丛林绞杀,一步皆为一景,引得游客纷纷拍照留念。

方诺寨一角。记者 余育桑 摄

这个夏天,五指山市政府为了给游客带来更好的避暑体验,依托清凉气候优势打造“游山玩水 天赐‘凉’缘”暑期游品牌效应。五指山市政府相关负责人介绍,五指山市的“清凉一夏”覆盖整个地区。这个暑期将以“亲水避暑+雨林欢歌”淡季旅游产品体系,打造“水岸消暑月”“雨林音乐季”“凉境收官月”三大活动,并推出多个研学路线好,围绕年轻人的需求,差异化打造水陆空三维立体的游玩场景,吸引游客在五指山游山玩水的同时,沉浸式体验雨林风情,让清凉近在咫尺,唾手可得。

责任编辑: 王平

推荐阅读

海南南海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1999-2025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盘路30号新闻大厦9楼
电话:(86)0898-66810806  传真:0898-66810545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nhwwljb@163.com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06002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琼B2-2008008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966123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108281
  • 广告经营许可证:46000010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