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视频 | 今日立秋,暑气未消,来杯海南“快乐小甜水”,幸福指数up up↗

今日

农历闰六月十四

我们迎来了秋季的第一个节气——立秋

也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三个节气

立秋不是入秋

预示着丰收的开始

每年8月7日或8日太阳到达黄经135°时为立秋。“立”即开始,“秋”表示禾谷成熟,预示着丰收的开始。值得注意的是,立秋不是入秋,不代表酷热天气的结束,此时还处在三伏天期间,所谓“热在三伏,秋后一伏”,是仅次于小暑、大暑的第三热节气。在节气排列顺序上,处暑在立秋之后,秋季第二个节气“处暑”(末暑)才出暑。

夜幕降临,海口湾畔风光正好。海口日报记者 杨鹤 摄

8月2日傍晚,海口天空上演一场“超级晚霞”。记者 李昊 摄

立秋之后,早晚的风开始有了凉意。但我国大部分地区白天气温仍然较高,且天气多变,阴雨连绵或秋高气爽,天气干燥。由此,古时民间有祭祀土地神,庆祝丰收的习俗,还有“贴秋膘”“咬秋”“晒秋”“粿汤”“簪楸叶”等习俗。

8月2日,在2025年(第二十六届)海南国际旅游岛欢乐节上,水上表演吸引市民游客驻足。海口日报记者 苏弼坤 摄

游客在日月湾体验冲浪。日月湾国家冲浪训练基地供图

暑气未消

来杯海南“快乐小甜水”

又到了一年一度的立秋节气

“秋天第一杯奶茶”你喝了吗?

立秋的海南

阳光依旧热烈

海南人的立秋清单里

藏着比奶茶更贴心的解暑饮品

街角的清补凉、冰柜里的老盐饮品、树上摘的椰子

……

这些带着海岛气息的“快乐小甜水”

既能接住夏天最后的热意

悄悄给身体埋下秋养的伏笔

芒果炒冰。图源于三亚市旅游发展局微信公众号

老盐饮品:咸甜交织,给燥热收个尾

对于海南来说,少了老盐系列饮品的夏天,根本算不上完整的夏天。老盐柠檬、老盐菠萝、老盐黄皮……这些看似简单的搭配,却藏着海南人对食材的深刻理解。新鲜水果切片或打碎后与老盐、糖水等混合,老盐的咸香与水果的清甜完美融合,尤其烈日下喝上一口,既解渴又提神,既接住了夏天最后一波热辣,又可以补充糖分盐分,悄悄给亢奋的脾胃降了火,本地人都懂这“咸甜交织”的快乐。

海南老盐饮品。海南日报记者 封烁 摄

清补凉:夏耗秋补佳品,解暑届的“扛把子”

说到解暑,在海南,清补凉是绕不开的C位。海南人吃清补凉,从不是单纯的“解嘴馋”,而是把“补”藏进了“凉”里。红豆、绿豆、薏米熬得绵密,通心粉、芋圆添了嚼劲,再舀几勺清甜的椰奶或椰子水清润,最后盖上冰沙“锁鲜”,一碗下肚,暑气全消,难怪有人说“没有清补凉的海南夏天,是不完整的”,看似是夏日食材的狂欢,实则是给秋天的身体“悄悄充电”。

资料图:椰奶清补凉

椰子水:清甜解渴,天然饮品

椰子水堪称大自然的馈赠,是海南人从小喝到大的天然饮品,其富含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不仅能解渴,还能补充身体所需的营养,咕噜咕噜喝上一口,清甜的汁水瞬间沁人心脾,有很好的清凉消暑、生津止渴的功效。立秋当天的午后,抱一个椰子躺在沙滩上,便是海岛最惬意的消暑姿势。

市民游客在海口西海岸海滩边喝椰子水边看海。海南日报记者 陈元才 摄

鸡屎藤:名字“硬核”,清凉温润

听起来像“黑暗料理”,不要误会,鸡屎藤里没有鸡屎。鸡屎藤是一种喜欢生长于气候温热、潮湿灌木丛的蔓藤类植物,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将藤叶打成粉,和糯米粉揉成条或者小圆子,煮得滑溜溜的,加红糖、红枣、枸杞等配料,入口带着草木的清香,甜而不腻,凉得温润,这份带着乡土气息的清凉,藏着海南顺应节气的智慧,它可是海南人心中的“消暑老将”,现已成为海南“糖水界”的一道经典。

养生小贴士

科学度过交替季节

立秋后

自然界的阳气开始收敛

阴气渐长

那么

怎样科学健康度过季节交替?

“贴秋膘”不宜暴饮暴食

立秋“贴秋膘”也是大家特别关注的养生话题。在“贴秋膘”的过程中,要注意固护脾胃和肺肾的功能。不建议过度进食一些高热量、高脂肪的食物,可能会增加肥胖、高脂血症,“贴秋膘”不光要吃肉,还要注重合理的养结构。立秋时节为人体最适宜进补的时候,适当食用一些具有健脾、清热、利湿的食物,还要谨记“秋瓜坏肚”,西瓜、香瓜、菜瓜等,都不能任意多吃,否则会损伤脾胃阳气。

早睡早起适当运动

立秋时节,是开展各种运动锻炼的好时期。养生不能离开“收、养”这一原则,要把保养体内的阴气作为首要任务,运动也应顺应这一原则,即运动量不宜过大,宜选择轻松平缓的项目,尤其是老年人、儿童和体质虚弱者,以防出汗过多,阳气耗损。

注意防暑防燥防感冒

立秋后防暑降温要继续,不能有丝毫懈怠,应当心“秋老虎”,小心中暑。首先要预防中暑,提醒大家尽量要保证充足睡眠,注意补充水分,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不要长时间待在空调房里,以免因室内外温差过大引起“热伤风”。

云天收夏色

木叶动秋声

在夏秋的轮转中

愿您曾经的辛勤耕耘

都能在秋天迎来硕果累累

监制:吴婵

视觉审核:杨彦婷、邱苗、侯昭政

策划:庞小晴

AI海报制作:陈文珠

AI视频制作:王运超

资料来源:南海网、新海南、海南日报客户端,海口发布微信公众号,央视新闻客户端、央视网、新华社等

责任编辑: 庞小晴

推荐阅读

海南南海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1999-2025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盘路30号新闻大厦9楼
电话:(86)0898-66810806  传真:0898-66810545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nhwwljb@163.com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06002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琼B2-2008008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966123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108281
  • 广告经营许可证:46000010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