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心血管防治体系全面升级 人均预期寿命81岁背后的“护心密码”

南海网、新海南客户端记者 王康景

当前,心血管疾病已成为威胁国民健康的“头号杀手”。全国心血管疾病患者超过3.3亿人,并呈快速增长趋势;全世界每年死于心脏病和卒中的人数高达1500万人,居各种死因首位。

据国家测算结果,2025年海南省人均预期寿命达到81岁,位全国前列。人均预期寿命的提高,与心脑血管疾病综合防控和早诊早治体系的建立密不可分。

为积极有效应对这一“健康杀手”,推动建设更高水平的健康岛、长寿岛,海南近年来不断优化医疗服务水平与能力,从先进医技到先进器械,再到人才引入及科学救治机制的建立,形成以医疗机构为核心的牢靠的心血管疾病“防治网”,让呵护群众心血管健康的成果真正看得见。

多学科协作 以先进TAVR微创手术成功救治严重心血管疾病患者

2025年6月,海南琼海市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团队在多学科紧密协作下,成功为一名高龄、高风险的极重度钙化主动脉瓣狭窄患者实施了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这标志着海南岛东部地区首例TAVR手术的成功开展,开启了琼海乃至海南岛东部地区结构性心脏病微创介入治疗的新篇章。

海医一附院医师在给完成全省首例极简式TAVR手术的老年患者查房,并叮嘱做好术后恢复。记者 王康景 摄

这位62岁的男性患者因“活动后气促、心悸、乏力伴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入院,心脏超声确诊为“主动脉瓣重度狭窄并轻度反流”,心功能严重受损(EF值仅37%)。

琼海市人民医院医师在给六旬患者进行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琼海市人民医院供图

琼海市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叶张章教授介绍,传统开胸换瓣手术风险极高,术前,团队依托先进的CT影像技术,对患者的主动脉根部解剖结构(瓣环大小、冠脉开口高度、钙化分布及程度、外周血管条件等)进行了极为详尽和精准的三维评估。

在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专家帮助下,该院麻醉科、超声科、重症医学科(ICU)、放射影像科等多学科团队全力协作,选择应用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国产球扩瓣系统(RENATUS®)为患者进行治疗。手术团队在DSA和经胸超声的双重精准引导下,通过患者右侧股动脉入路,将压缩的人工心脏瓣膜精准输送到病变的主动脉瓣位置。术中克服了患者血管纤细、钙化严重等困难,通过球囊预扩张、可调弯输送系统的精细操控,最终成功释放瓣膜,并进行了后扩张优化。

这次的TAVR手术具微创性,患者术后第7天即康复出院,安全性高,也得到了患者的点赞。

这已非海南首例。同是今年6月,海南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结构性心脏病团队经过多学科会诊,成功为来自海南琼中的一位六旬阿婆实施了全省首例极简式TAVR手术,为阿婆重启“心门”,改善患者心功能及全身各个脏器的灌注,术后第二天患者即可下地活动,各项指标也逐渐恢复正常。

随着越来越多例TAVR手术的成功实施,海南医疗机构总结了多学科会诊与协作,使用先进仪器设备辅助,开展创伤小、恢复快且安全性比较高的TAVR手术的经验,并积极全岛推广,为众多无法耐受传统开胸手术的心脏瓣膜病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

中西医结合治疗 构建心血管疾病区域救治体系为患者“抢时间”

2024年11月,82岁的钱奶奶因胸痛3小时到琼海市中医院阳江分院就诊,心电图检查结果迅速上传至琼海市中医院胸痛中心区域诊疗群。“心梗了,需要马上介入治疗!”医院急诊科主任李滨副主任医师立即给出诊断。在取得家属同意后,医共体启动胸痛急救应急预案,给予“一包药”口服并建立静脉通道。术中患者突发心室颤动,医护团队迅速实施心肺复苏和电除颤,成功恢复窦性心律并植入支架,最终使患者转危为安。这场成功抢救充分展现了琼海市中医院胸痛中心区域协同救治体系的高效运作能力。琼海市中医院积极与医共体内7个乡镇卫生院和3个农场医院建立帮扶协作关系,形成区域救治体系。

据了解,为积极应对心血管疾病的严重威胁,海南省琼海市中医院心血管内科(心病科)作为医院重点专科,以中西医结合为特色,还构建了一套完整的心脑血管疾病预防、治疗和康复体系,为守护百姓的“生命之河”筑起坚实防线。

据介绍,心血管内科是琼海市中医院引进内地高端人才组建的特色重点专科,科室拥有高水平医疗队伍,配备21张病床和CCU心脏重症监护室,拥有中央监护仪、心脏起搏器除颤仪、心脏电生理刺激仪等先进设备,为急危重症患者提供全方位保障。

在技术创新方面,科室开展急性心肌梗死静脉溶栓、食道调搏终止室上速等治疗技术,运用辨证与辨病相结合的方法治疗顽固性心绞痛、心肌梗死、心律失常等疾病,临床疗效显著。

艾灸疗法。省卫健部门供图

该科室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在治疗心血管疾病方面除了使用西医技术,该院还积极立足中医特色,用“绿色疗法”解决疑难问题。该科室开发了一系列特色院内制剂和中医外治法。比如,使用心痛贴膏贴敷膻中穴治疗心绞痛,使用艾灸疗法灸神阙、石门穴等治疗慢性心力衰竭,使用耳穴压豆方式治疗高血压等。同时,积极开展心血管疾病防治科普,让群众了解发病特征及抢救时间,日常如何进行预防等知识。

中医技术支持下的心痛贴。省卫健部门供图

此外,在琼海市人民医院,联合周边市县多家基层卫生院开展区域协同救治,实施信息共享与无缝对接,利用移动设备建立胸痛中心微信群,对需要转诊的高危胸痛患者实行一键启动程序,共同打造半小时急救圈,为高危胸痛患者的救治赢得宝贵时间,从而有效改善急性心肌梗死的就诊及转运延迟状况,大大提升区域内心血管急症的整体救治水平。

从该院胸痛中心创建至今,共诊治胸痛患者数千名,其中一千多名高危胸痛患者通过该院胸痛中心急性心肌梗死绿色通道重获新生。

体系化建设“海南模式” 全省30家二级以上综合医院“胸痛中心”全覆盖

2024年11月2日,第八届胸痛中心质控大会在海南召开。据悉,海南通过胸痛中心全省模式的推进已经完成全省胸痛中心全覆盖,提升了心血管救治水平,降低了急性心梗死亡率。

据测算,2025年海南省人均预期寿命已达到81岁,位全国前列,人均预期寿命的提高,与心脑血管疾病综合防控和早诊早治体系的建立密不可分。在中国胸痛联盟的大力帮助下,海南省胸痛中心体系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全省30家二级以上综合医院全部完成了胸痛中心建设并获得国家胸痛中心总部验收授牌,胸痛救治单元建设也在省、市卫健委的大力推进下,通过率达到85%,其中临高、白沙、五指山、儋州、保亭、澄迈、东方、琼海、屯昌、定安、陵水、琼中12个市县全域通过。

在“胸痛”这一特定疾病的基础上,向疾病的“前端”和“后方”延伸。海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等16个单位联合制定了《健康海南行动——海南省心脑血管疾病防治行动实施方案(2024—2030年)》,致力于切实提升全省心脑血管疾病防治能力,建立心脑血管疾病综合防控和早诊早治体系,覆盖“早期筛查-分级诊疗-急诊急救-专科治疗-早期康复-院外随访-社区管理”各环节,从而打造“全生命周期”的健康管理服务体系。

此外,海南省人民政府印发了《海南省“2+3健康服务包实施方案》,将“高血压、糖尿病、肝炎、结核病和严重精神障碍”列为主要任务,通过疾病管理协调机制,实现“应防尽防、应筛尽筛、应治尽治、应管尽管”,形成以“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立体化、数字化综合精准防控”为主要特征的“海南模式”,推动建设更高水平的健康岛、长寿岛。

海南全省将进一步提升救治能力,通过培训、演练等方式,不断提升医务人员的业务能力和救治水平,继续深化区域协同,加强各级医疗机构之间的协作,构建区域协同救治网络,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提高整体救治效率;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推动胸痛中心信息化建设,提高数据采集、分析和应用能力,为临床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开展胸痛相关的科研工作,推动新技术、新方法的应用,提升胸痛中心的创新能力和服务水平。

责任编辑: 陈仕超

推荐阅读

海南南海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1999-2025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盘路30号新闻大厦9楼
电话:(86)0898-66810806  传真:0898-66810545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nhwwljb@163.com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06002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琼B2-2008008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966123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108281
  • 广告经营许可证:46000010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