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的10个关键事实

高血压被称为“沉默的杀手”,我国患病人数已达2.45亿,其中约50%的人不知道自己患病。它悄无声息地损害血管、心脏、肾脏等重要器官,是导致中风、心梗、肾衰竭的首要危险因素。

近年来,我国高血压患病率持续上升,已成为影响国民健康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尽管我国在高血压防治方面取得了一定进展,但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仍较低,许多患者未能得到有效管理。生活方式的改变,如高盐饮食、缺乏运动、吸烟和过量饮酒等,是高血压高发的重要原因。

了解高血压的关键事实,能帮助我们早发现、早控制,避免严重后果。

一、高血压不只是“血压高”,是全身血管的“隐形损伤”

高血压指血液在血管中流动时对血管壁的压力持续高于正常(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它不仅是数值异常,更会通过以下方式伤害身体:

长期高压冲击动脉壁,导致血管内皮损伤,诱发动脉粥样硬化(血管变脆、管腔狭窄);

增加心脏泵血负担,逐渐引发左心室肥厚、心力衰竭;

损伤肾脏微小血管,导致蛋白尿、肾功能下降,最终可能发展为肾衰竭(与急性肾衰竭的急性损伤不同,高血压对肾脏的损害是慢性、渐进性的)。

二、多数高血压没有症状,定期测量是唯一发现方式

约80%的高血压患者没有头晕、头痛等不适,直到出现中风、心梗等并发症才被发现。这也是它危险的核心原因。

建议测量频率:18岁以上成年人每年至少测1次血压;40岁以上、肥胖、有高血压家族史者每3-6个月测1次;

正确测量方法:安静休息5分钟后,坐位测量上臂血压,连续测2-3次取平均值,避免情绪激动、吸烟后立即测量。

三、高血压有明确的危险因素,有些可以控制

不可控因素:年龄(40岁后风险翻倍)、性别(男性中年期风险高于女性)、家族史(父母一方患病,子女风险增加2倍);

可控因素:高盐饮食(每日盐摄入>5g会显著升高血压)、肥胖(BMI≥28者风险是正常体重者的3倍)、缺乏运动、长期精神紧张、过量饮酒(男性每日酒精>25g,女性>15g)。

四、“盐”是高血压的“隐形推手”,减盐是最有效的防控措施

钠摄入过多会导致体内水钠潴留,升高血压。我国居民日均盐摄入约10.5g,远超推荐的5g标准。

减盐技巧:烹饪时用香料(葱、姜、蒜)替代部分盐;少吃腌制食品(咸菜、酱肉)和加工食品(火腿、方便面);购买食品看营养标签,选择“低钠”产品(钠含量<120mg/100g)。

5、高血压不只是老年人的专利,年轻人也要警惕

近年来,35-45岁人群高血压患病率上升明显,与以下因素密切相关:

久坐不动的工作模式(每天坐8小时以上,风险增加40%);

高糖高脂饮食、熬夜、压力大等不良生活习惯;

肥胖年轻化(我国青少年肥胖率达16%,是高血压低龄化的重要原因)。

六、高血压患者必须控制体重,减重10公斤血压可降5-20mmHg

肥胖(尤其是腹型肥胖,男性腰围≥90cm、女性≥85cm)会导致胰岛素抵抗,引发血压升高。

减重原则:每周减重0.5-1kg,通过控制饮食(每日减少500千卡热量)和规律运动实现;

适合的运动:快走、游泳、骑自行车等中等强度有氧运动,每周150分钟,配合每周2次力量训练(如哑铃、弹力带)。

七、降压药需长期服用,擅自停药风险极大

高血压是慢性疾病,多数患者需终身用药,即使血压正常也不能停药(停药后血压会反弹,增加中风风险);

常用降压药类型:钙通道阻滞剂(如氨氯地平)、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如依那普利)、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如氯沙坦)等,需在医生指导下选择,从小剂量开始,逐步调整;

血压控制目标:一般患者<140/90mmHg;合并糖尿病、肾病者<130/80mmHg;老年人可适当放宽至<150/90mmHg。

八、高血压与肾脏损伤“恶性循环”,需格外关注肾功能

高血压是导致慢性kidney disease的首要原因,而肾功能下降又会进一步升高血压,形成恶性循环。

监测要点:高血压患者每年需查1次尿常规和血肌酐,早期发现蛋白尿(肾脏损伤的信号);

保护肾脏的降压药:优先选择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或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它们在降压的同时能减少尿蛋白,延缓肾损伤(与急性肾衰竭的紧急处理不同,慢性肾保护需要长期用药)。

九、高血压急症需紧急处理,在家可先做这些事

当血压突然升高至≥180/120mmHg,伴有头痛、胸痛、呼吸困难时,可能是高血压急症,需立即处理:

保持安静,平卧休息,避免情绪激动;

若平时规律服药,可按常规剂量服用降压药(不要擅自加量);

拨打120,说明 “高血压急症”,尽快送医(延迟治疗可能导致脑出血、急性心衰等严重后果)。

十、高血压可防可控,健康生活方式是基础

饮食:多吃蔬菜水果(每日500g以上)、全谷物,适量吃鱼类、坚果,少吃红肉和反式脂肪(如油炸食品);

运动:每周至少15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如每天快走30分钟;

限酒:男性每日酒精摄入≤25g(约啤酒 750ml),女性≤15g;

减压:通过冥想、深呼吸、培养爱好等方式缓解压力,长期精神紧张会导致血压持续升高。

高血压的管理是一场“持久战”,早期发现、科学控制,能显著降低中风、心梗、肾衰竭等并发症的风险。记住,高血压虽然终身相伴,但只要积极应对,完全可以像正常人一样工作和生活。定期测血压、坚持健康生活方式、规范服用降压药,这三点是控制高血压的核心,也是保护心、脑、肾健康的关键。

责任编辑: 梁楠

推荐阅读

海南南海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1999-2025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盘路30号新闻大厦9楼
电话:(86)0898-66810806  传真:0898-66810545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nhwwljb@163.com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06002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琼B2-2008008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966123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108281
  • 广告经营许可证:46000010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