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望自贸港 | 4年多,减免税款逾10亿元

海南日报2025-07-25 07:27:32

《海南日报》2025年07月25日A02版

《南国都市报》2025年07月25日01版

《南国都市报》2025年07月25日02版

《南国都市报》2025年07月25日03版

编者按

经党中央批准,海南自由贸易港全岛封关运作将于2025年12月18日正式启动。在全力冲刺全岛封关运作的关键时期,海南日报报业集团整合旗下全媒体资源,联动主要传播平台,策划推出《“首”望自贸港》系列报道,透过一个个“首单”看自贸港核心政策落地见效,看自贸港建设成型起势,为全岛封关运作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 海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曹马志

前一秒还在深海与鲸鱼共舞,下一秒便置身于万米云端俯瞰山脉——每次到海南海洋欢乐世界度假区游玩,上海游客张晓星必打卡景区里的球幕影院,沉浸式体验“抬头即宇宙,环顾皆山海”。

热门的球幕影院已成为景区引流聚人气的宝藏“利器”。“这套设备来自英国,‘零关税’进口!”该度假区开发部报关员杨海珍介绍。她参与引进的设备,已经在景区上岗一年多,游客观影热情持续升温。

国外进口设施,政策红利下,景区买得划算。杨海珍向海南日报全媒体记者算了一笔账:受益于海南自贸港自用生产设备“零关税”政策,价值约2000万元的球幕影院,减免税款,企业一次就省下400万元,进口成本直降约20%。

在海南自贸港自用生产设备“零关税”政策下,企业进口自用的生产设备,免征关税、进口环节增值税和消费税。2021年3月23日,该政策首单落地——海南一龄医疗产业发展有限公司进口一台低温理疗箱,设备售价高达358万元,通过“零关税”进口,减免税款83万元。

从“首单”到“多单”,政策不断落细落实。海南一龄医疗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国际医疗合作发展处招商经理滕文深说,截至目前企业一共进口了47台/套医疗设备,总货值超过3780万元,享惠税款减免累计近590万元。

得到实惠的还有旅游行业。由于大件文体娱乐设备货值高,海南旅游企业享受政策红利,能实打实收获“真金白银”,买一套设备就能节省数十万乃至数百万元的成本。

但外人不知道的是,海南海洋欢乐世界度假区差点和这个政策利好擦肩而过。2021年3月,海南自贸港自用生产设备“零关税”政策发布,一一梳理研究政策后,杨海珍发现球幕影院等文体旅游业所需的生产设备不在享惠产品目录中。

产业发展的实际需求,呼唤政策迭代升级。

海口海关关税处优惠政策和原产地管理科科长唐亚青介绍,为进一步释放政策效应,支持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在政策发布不到一年后,财政部、海关总署、税务总局在2022年2月对该政策进行升级调整,增列文体旅游业所需的旋转木马、秋千和旋转平台,过山车,水上乘骑游乐设施,水上乐园娱乐设备等8项商品。

同样享惠的还有三亚苑鼎演艺有限公司。“公司在三亚投资建设的景区项目需要进口大批游乐设备,‘零关税’的利好政策让我们享受到了实在的税收优惠,极大降低了项目的建设成本。”三亚苑鼎演艺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王海朋说。该企业进口的一批游乐设施货值630.8万元,减免税款124.8万元。

享惠主体也同步实现大幅扩容——从企业扩大到公立医院、研究中心及科研院所等在海南自贸港注册登记并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事业单位,政策受益面进一步扩大,政策红利进一步释放。2022年10月,海南省人民医院进口一台430万元的医疗设备,减免税款56万元,海南自贸港自用生产设备“零关税”政策首次惠及公立医院。

受益产业类型越来越丰富——从落地初期的医疗健康,到基础设施建设、加工制造、研发设计、检测维修、物流仓储、医疗服务、文体旅游……一业逐步扩展为百业,浇灌产业补链强链,为产业发展增添新活力。首单从琼海博鳌乐城先行区起步,逐步扩展到海南自贸港重点园区,再进一步扩大到海南全岛,实现了从特定园区到重点园区再到全岛铺开“三级跳”,一域最终变全域。

政策优势加速转化为发展先机。纵观全岛享惠企业布局,产业“抱团”,集聚园区,成为政策落地应用鲜明特征,如海口国际高新区的生物医药产业组团,儋州洋浦经济开发区的石化新材料组团、琼海乐城大健康特色产业组团。政策实施以来截至今年6月,全省享惠货值61.27亿元,减免税款10.29亿元。

海口海关关税处处长冯云云认为,海南自贸港自用生产设备“零关税”政策红利持续释放,进一步降低海南自贸港企业经营成本,吸引更多国内外优质企业前来海南自贸港发展。政策受益面广,有力地支持了海南产业发展,助力海南加快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重要交汇点。

越来越多企业从海南自贸港自用生产设备“零关税”政策中受益 

4年多,减免税款逾10亿元 

“首”望自贸港·实践者说 | 海南一龄已进口47台零关税自用生产设备

■ 海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曹马志

炎炎夏日,在博鳌乐城国际医疗旅游先行区海南一龄园区,许多康养旅游的人竞相体验一台智能“大冰箱”,沉浸式感受超低温冷疗。

很多人不知道的是,这台设备是海南自贸港首单自用生产设备“零关税”政策享惠产品。“安家”海南4年多来,这台低温理疗箱一直稳定运行,成为健康消费热门打卡地。

时间见证变化。首单变N单,一域至全域,“零关税”进口设备持续扩容,用时4年多,享惠货值跨越60亿元大关,为琼岛带来发展新机遇。

图片由AI生成

首单 一台理疗箱的奇妙旅行

这台“零关税”进口的低温理疗箱自己都没想到,起初,从法国过来,原本它只打算在乐行先行区短暂“出个差”,因为那时它的身份只是临时进境展品。

海南一龄工作人员正在操作利用“零关税”政策进口的低温理疗箱。海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曹马志 摄

临时“出个差”,咋变成了“永久牌”?

一切得从一则重磅政策通知说起。海口海关所属文昌海关综合业务科科长陈莉至今仍清晰记得这个日子,2021年3月4日,财政部、海关总署、税务总局联合发布了《关于海南自由贸易港自用生产设备“零关税”政策的通知》。

惠企政策重在从“纸面”落到“地面”。陈莉说,这项政策没有先例可循,政策执行需要“摸着石头过河”。吃透政策后,海关关员第一时间进园区、进企业开展宣传。

双向奔赴,一拍即合。在海南一龄园区时,企业明确提出,因为业务发展需要,想要利用这项政策,购买一台国外的低温理疗箱。“当时,这台设备正好在乐城参加医疗器械展,我们一开始相中了但没想买,有点贵。”海南一龄医疗产业发展有限公司运动医学科行政主任丰维涛说,政策机遇不期而来,企业索性转变了想法,和卖家一商量,就决定买下来。

政策红利下,企业一算账,确实划算——设备售价高达358万元,通过“零关税”进口,减免税款,足足省了83万元,到手价只需275万元。

“2021年3月23日,在文昌海关通关放行,顺利完成进口,设备到手。”丰维涛说。伴随首单落地,这台理疗箱的身份大变样,成了企业自用设备,永久留在了海南。

首单变N单 企业获得感持续递增

尝到“甜头”后,一发不可收拾。进口理疗箱在海南一龄园区“上岗”后,很快,越来越多“同伴”汇聚而来。

打开企业享惠产品清单,一个个医疗器械专业名词跃然眼前:眼底多模式影像平台、普利施加强版抗衰仪、心肺功能测试系统、镜像康复仪……

“首单后,年年有,进口不停歇。”海南一龄医疗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国际医疗合作发展处招商经理滕文深说,到目前,企业一共进口了47台(套)医疗设备,总货值超过3780万元,享惠税款减免累计近590万元。

首单变N单,企业获得感持续递增。

“用了还想用,好用爱用常用!”滕文深还记得,从第一单开始,海关专门配备了“关企协调员”,为企业享受政策提供一站式全流程暖心服务。

和海南自贸港同频共振,海南一龄医疗不断发展壮大。如今,已建成博鳌一龄生命养护中心、博鳌一龄生命品质改善中心、博鳌超级中医院,运营面积从一开始的3.7万平方米扩增至17万平方米。

政策红利,机遇共享。文昌海关有关负责人介绍,截至目前,文昌海关辖区(文昌、琼海、万宁)已进口“零关税”自用生产设备货值近3.8亿元,为企业减免税款6218.8万元。

集聚成势 享惠应用“全面开花”

一屏观全岛,政策应用“全面开花”。在海口海关,点击登录海南自贸港“零关税”自用生产设备监管系统,全省的“零关税”自用设备大数据情况一目了然——

享惠企业持续扩容。从最初的海关高级认证企业,到全面放开,推动享惠企业扩容不断提速。目前,除海关失信企业外,加工增值内销免关税政策不限企业规模大小,也不限国企、民企、外企,已实现对海南省内企业的全覆盖。

受益产业类型越来越丰富。从落地初期的医疗健康,到基础设施建设、加工制造、研发设计、检测维修、物流仓储、医疗服务、文体旅游……一业逐步扩展为百业,浇灌产业补链强链,产业发展增添新活力。

落地区域越来越大。首单从博鳌乐城先行区起步,逐步扩展到海南自贸港重点园区,再进一步扩大到海南全岛,实现了从特定园区到重点园区再到全岛铺开“三级跳”,一域最终变全域。

海口海关关税处处长冯云云介绍,海南自贸港自用生产设备“零关税”政策红利持续释放,进一步降低企业经营成本,吸引更多国内外优质企业前来海南自贸港发展。政策受益面广,有力地支持了海南产业发展,助力海南加快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重要交汇点。政策实施以来,截至今年6月,全省享惠货值61.27亿元,减免税款10.29亿元。

记者“首”记

用好政策,提升企业竞争力

持续追踪政策首单变N单的过程,我深切感受到不同的政策各具特点。海南自贸港自用生产设备“零关税”政策的突出特点是,实施负面清单管理,政策受益面广。

一方面,由于该政策负面清单种类较少,为企业提供广阔的应用空间。有需求的企业应主动争取先机,精准匹配享惠政策,及时引进全球好设备,推动生产制造水平升级,增加市场竞争优势。

另一方面,我发现,自用生产设备“零关税”政策受益面不仅包括加工制造业,还将研发设计、检测维修等生产性服务业,以及医疗健康、文体旅游等海南自贸港具有优势的服务业纳入其中。相关部门可探索完善“政策+企业+产业”联动机制,进一步发挥政策、区位等比较优势,精准“绘制”产业地图,靶向开展招商引资,让优势政策加速赋能千行百业,助推海南重点产业提档升级。 (曹马志)

政策一分钟

海南自贸港 自用生产设备“零关税”政策

海南自由贸易港自用生产设备“零关税”政策指,全岛封关运作前,对海南自由贸易港注册登记并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企业和事业单位进口自用的生产设备,除法律法规和相关规定明确不予免税、国家规定禁止进口的商品,以及该项政策负面清单所列设备外,免征关税、进口环节增值税和消费税。

海口海关介绍,“零关税”自用生产设备实行“一企一账”管理。符合享受政策条件的企业在首次申报“零关税”自用生产设备进口前,应按有关规定在海关注册登记,并在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完善企业账户信息。“零关税”自用生产设备仅限符合政策规定条件的企业在海南自由贸易港内自用,并依法接受海关监管。监管年限为3年,监管年限届满自动解除海关监管。

(整理/海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曹马志)

“数”说政策红利

2021年3月4日,财政部、海关总署、税务总局联合发布《关于海南自由贸易港自用生产设备“零关税”政策的通知》,标志该项政策正式出台。

2021年3月23日,海南一龄医疗利用该政策进口一台低温理疗箱,货值358万元,减免税款83万元,标志政策首单成功落地。

政策落地以来

享惠主体从企业扩大到公立医院研究中心及科研院所等

享惠产业领域覆盖医疗健康基础设施建设加工制造等

截至2025年6月

全岛享惠货值61.27亿元

减免税款10.29亿元

(整理/海南日报全媒体记者曹马志)

实践者说

海口海关所属文昌海关综合业务科科长陈莉:优化对企服务,加速政策红利释放

我是海口海关一线业务关员陈莉,非常荣幸参与推动海南自贸港自用生产设备“零关税”政策落地见效,见证政策加力扩围实施,首单变N单,释放源源不断的发展活力。

政策能给企业多少真金白银,这是企业最关心的焦点,也是海关关员政策宣传的重点。以海南一龄医疗产业发展有限公司的首单为例,企业申报的压缩式低温理疗箱,货值358万元,减免进口关税9%、进口环节增值税13%,减免税款合计约83万元。

让政策“直达”企业,还需要精准服务。我和同事们坚持强化监管、优化服务,为企业提供个性化、全流程服务,积极推动政策落地实施,帮助企业享受政策红利。如,通过“关长送政策上门”、为企送“服务包”等形式,深入企业、重点园区开展政策宣讲,“一对一”“面对面”答疑解惑。

在和企业交流中,我也发现部分企业对商品归类、申报流程等问题了解不足,这可能影响企业享惠的时效。对此,文昌海关及时设立“关企协调员”,推出“一企一策”精准帮扶措施,并指导企业申请海关归类预裁定,进一步用好用足政策。

我深切感受到,关企同向发力,才能高效打通政策落地“最后100米”,让政策红利持续惠及企业。清晰记得,自“首单”设备通关放行以来,海南一龄医疗已累计进口47台(套)设备,涵盖了来自法国、德国、英国等国家的运动分析仪、镜像康复仪、脊柱曲度测量仪等医疗设备,货值总计达3780.6万元,共计减免税款589.8万元,企业感受到了实实在在的自贸港“力度”。

政策实施4年多了,应用的“广度”也在不断增加。覆盖行业从最初的医疗健康、高新技术产业扩大到了制造业、航空维修及保税加工等,政策红利释放明显,为企业降本增效提供了有力支撑,竞争力大幅增强。

服务企业,一直在路上。我和同事们还将聚焦政策实施效能,着力在政策制度、业务流程、系统功能、机制保障等方面加大政策推广力度,不断强化业务指导、优化监管服务模式,让更多符合条件的企业享受政策红利,加强自贸港产业集聚,让政策优势切实加速转化为发展优势,为海南自贸港建设注入强大动能。

(整理/海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曹马志)

总监制:尚林

总策划:牛晓民

策划:陈忆多 周 元

统筹:罗霞 纪燕玲 林莹

执行统筹:胡诚勇 周圣涛

记者:曹马志

摄像:黄东光

编辑:雷亚平

包装:陈明福

责任编辑: 陈倩柔

推荐阅读

海南南海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1999-2025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盘路30号新闻大厦9楼
电话:(86)0898-66810806  传真:0898-66810545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nhwwljb@163.com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06002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琼B2-2008008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966123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108281
  • 广告经营许可证:46000010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