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造影与肿瘤检测
海南省肿瘤医院超声科主治医生 金影2025-07-24 18:48:34
肿瘤的早期发现和诊断在癌症治疗中至关重要。早期发现不仅可以显著提高治疗成功率,还能降低治疗带来的痛苦和费用。在众多医学影像技术中,超声造影以其独特的优势,正在成为肿瘤筛查与监测中的重要工具。
一、捕捉肿瘤“血流信号”的“高手”
超声造影是一种通过静脉注射造影剂,增强组织血流信号的超声检查技术。它的原理类似于“血管造影”,但无需穿刺血管,仅通过外周静脉注射微泡造影剂(直径比红细胞还小的气泡),就能让肿瘤的血液供应情况清晰显现在超声图像上。
这些微泡造影剂不会进入细胞内,也不会在体内代谢,而是随着血液流动,通过肺部呼吸排出体外,对人体安全性极高。当造影剂流经肿瘤组织时,由于肿瘤细胞生长迅速,需要大量血液供应,其血管数量、形态和分布与正常组织存在显著差异——恶性肿瘤的血管往往杂乱无章、粗细不均,而良性结节的血管分布相对规则。超声造影通过捕捉这些血流差异,能为肿瘤的性质判断提供 “可视化证据”。
与传统超声相比,超声造影的优势显著。传统超声只能显示较大的血管,而超声造影能发现微小血管(直径小于0.1毫米)的血流;普通超声检查时,部分深部肿瘤或被气体、骨骼遮挡的病灶难以清晰显示,超声造影能通过增强血流信号提高病灶的检出率;更重要的是,它能实时动态观察病灶的血流灌注过程,就像给肿瘤做 “血管CT”,为良恶性鉴别提供更精准的依据。
二、超声造影在肿瘤筛查中的核心价值
(一)早期发现,捕捉“微小肿瘤”的蛛丝马迹
许多肿瘤在早期体积微小,传统检查容易漏诊,而超声造影能通过血流异常发现“潜伏”的肿瘤。例如,肝癌在直径小于1厘米时,传统超声的检出率不足50%,而超声造影通过观察肝脏内异常的血流灌注,可将早期肝癌的检出率提高到85%以上。对于乳腺癌筛查,超声造影能发现乳腺钼靶和普通超声难以识别的微小病灶(如直径5毫米以下的肿瘤),尤其适合致密型乳腺的女性。
在甲状腺结节的筛查中,超声造影的作用更为突出。传统超声通过结节的形态、边界等特征判断良恶性,准确率约70%;而超声造影通过分析结节的血流模式,能将诊断准确率提升至90%,避免了不必要的穿刺活检。
(二)良恶性鉴别,减少“过度治疗”与“误诊”
肿瘤的良恶性鉴别直接决定治疗方案,超声造影能通过血流特征为鉴别提供关键信息。以肝脏结节为例:良性的肝血管瘤在超声造影下表现为 “周边结节样向中心逐渐增强”,如同 “墨水扩散”;而肝癌则表现为 “快速增强、快速消退”,与正常肝组织形成鲜明对比。这种特征性表现,能让医生在检查过程中就能初步判断结节性质,减少误诊。
对于肾脏肿瘤,超声造影可区分肾错构瘤(良性)和肾癌(恶性):错构瘤内多无明显血流信号,而肾癌则有丰富的异常血管。在卵巢肿瘤的鉴别中,超声造影能通过观察肿瘤内部的血流分布,判断是否为卵巢癌——恶性肿瘤通常表现为“不均匀快速早增强”,而良性囊肿则无血流信号。
三、超声造影在肿瘤监测中的重要应用
(一)评估治疗效果,实时监测肿瘤“活性”
肿瘤治疗过程中,及时评估疗效至关重要。超声造影能通过观察肿瘤血流变化,判断治疗是否有效。例如,肝癌患者接受介入治疗(栓塞肿瘤血管)后,超声造影可立即显示肿瘤是否被完全栓塞 —— 若肿瘤区域无造影剂灌注,说明治疗成功;若仍有部分区域有血流,提示需要补充治疗。
在乳腺癌化疗期间,超声造影能在治疗1-2个疗程后,通过肿瘤血流减少程度预测疗效,比传统的 “测量肿瘤大小” 更早(肿瘤缩小往往需要3-4个疗程)。这种早期评估能帮助医生及时调整治疗方案,避免无效治疗带来的副作用。
(二)术后随访,警惕肿瘤“复发”与“转移”
肿瘤术后复发或转移的早期发现,对提高患者生存率至关重要。超声造影在术后随访中能发挥独特作用:例如,肝癌术后患者,超声造影可发现肝内微小转移灶(直径3毫米即可检出),比CT和MRI更早发现复发迹象;结直肠癌患者术后,超声造影能通过观察肝脏、腹腔的血流异常,及时发现转移灶,为二次治疗争取时间。
对于甲状腺癌术后患者,超声造影能鉴别颈部淋巴结是否转移 —— 转移的淋巴结内会出现异常血流信号,而正常淋巴结的血流分布规则,这比传统超声仅通过淋巴结大小判断转移更精准,减少了不必要的淋巴结清扫手术。
四、哪些人群需要做超声造影检查?
超声造影适用于多种肿瘤的筛查和监测,以下人群尤其需要考虑: 一是高危肿瘤人群。有肝癌、乳腺癌、甲状腺癌等家族史者;长期患有慢性肝病(如乙肝、丙肝)、乳腺增生、甲状腺结节的人群,建议每年做一次超声造影筛查。
二是发现不明结节者。体检中发现体内有结节(如甲状腺、乳腺、肝脏结节),传统超声难以判断性质时,可通过超声造影进一步评估。 三是肿瘤治疗中或术后患者。正在接受化疗、放疗、介入治疗的肿瘤患者,需定期(每1-3个月)通过超声造影评估活性及疗效;术后患者需按医生建议定期随访,监测是否复发或转移。
四是无法做增强CT或MRI者。对碘造影剂过敏、肾功能不全(如尿毒症)的患者,无法接受增强CT或MRI检查,而超声造影剂安全性高,可作为替代检查。
五、超声造影检查的注意事项
(一)检查前准备
1、无需空腹。与腹部CT、MRI不同,超声造影检查前可正常进食饮水,避免空腹引起的不适。
2、告知病史。检查前需告知医生是否有严重心脏病、肺部疾病(如严重肺气肿),是否对蛋类过敏(极少数造影剂含蛋清成分),以便医生评估是否适合检查。
3、穿着宽松。检查时需暴露检查部位(如甲状腺、乳腺、腹部),建议穿着宽松、易穿脱的衣物,避免佩戴金属饰品。
(二)检查过程与体验
1、检查时间短。单次超声造影检查约15-30分钟,从注射造影剂到完成图像分析全程无痛苦,仅在注射造影剂时有轻微的刺痛感。
2、实时观察。检查过程中,医生会实时观察造影剂在病灶内的灌注情况,可能会让患者变换体位(如侧卧、屏气)以获得更清晰的图像。 3、无辐射。超声造影利用超声波成像,无辐射损伤,可反复多次检查。
(三)检查后注意事项
1、短暂观察。检查后需在候诊区观察10-15分钟,无不适即可离开。
2、正常生活。造影剂通过呼吸排出,检查后可正常饮食、活动,无需特殊禁忌。
记住,肿瘤治疗的难点在于晚期发现,而超声造影就像一位“精准侦察兵”,能帮助我们在肿瘤早期就发现其踪迹,为治愈创造条件。
南海网版权声明:以上内容由南海网原创生产,未经书面许可,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以任何方式或理由对上述内容的任何部分进行使用、复制、修改、抄录、传播或与其它产品捆绑使用、销售。如需转载,请与南海网联系授权,凡侵犯本公司版权等知识产权的,本公司必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电子邮箱:nhwglzx@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