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快速识别脑卒中,一文教你

健康科普2025-07-24 17:13:51

脑卒中,这个被称为“生命杀手”的急性脑血管疾病,每时每刻都在威胁着我们的健康。当脑部血管突然堵塞或破裂时,每分钟就有190万个脑细胞不可逆地死亡,随之丧失的可能是行走、说话甚至思考的能力‌。掌握快速识别脑卒中的方法,就能为患者争取到宝贵的救治时间窗,最大程度减少残疾和死亡风险‌。

一、脑卒中的基本认知

脑卒中俗称“中风”,分为缺血性和出血性两大类。缺血性卒中就像水管被杂物堵住,脑部供血中断;出血性卒中则是水管爆裂,血液直接冲击脑组织‌。无论哪种类型,都会导致脑细胞因缺氧坏死,引发突发性神经功能缺损,表现为面部歪斜、肢体无力或言语障碍等症状‌。

二、快速识别两大法宝

1. “中风120”三步识别法

这个由中国专家原创的识别口诀,巧妙地将急救电话与症状结合:

‌“1”看脸‌:让患者微笑或露出牙齿,观察是否出现口角歪斜、鼻唇沟变浅等面部不对称表现。由于脑卒中会影响面部神经控制,患者可能连简单的咧嘴动作都难以完成;

‌“2”查手臂‌:要求患者双臂平举10秒钟,若一侧手臂不由自主下垂或根本无法抬起,提示肢体运动功能障碍。测试时要注意比较两侧力量差异,卒中患者常表现为单侧完全无力‌;

‌“0”听说话‌:通过简单对话评估语言能力,如让患者重复“吃葡萄不吐葡萄皮”。若出现吐字不清、词不达意或完全无法表达,说明语言中枢可能受损‌。

2. “BE FAST”国际识别法

这个更全面的评估体系包含六个维度:

‌B(Balance)平衡‌:突发头晕、行走不稳像醉酒,可能提示小脑卒中;

‌E(Eyes)视力‌:视物成双、视野缺损或突然失明;

‌F(Face)面部‌:同“中风120”的面部评估;

‌A(Arm)手臂‌:除上肢无力外,还包括手脚麻木等感觉异常;

‌S(Speech)言语‌:除表达障碍外,还包括理解困难;

‌T(Time)时间‌:记录症状出现时间,立即呼叫急救。

三、容易被忽视的非典型症状

除了上述典型表现,这些症状同样危险:

‌突发剧烈头痛‌:被描述为“一生中最严重的头痛”,可能预示蛛网膜下腔出血‌;

‌意识模糊‌:出现嗜睡、昏迷等意识障碍;

‌癫痫发作‌:突发肢体抽搐、口吐白沫;

‌恶心呕吐‌:特别是伴随头痛的喷射性呕吐‌。

四、现场应急处理要点

识别脑卒中后,应采取以下措施:

‌立即拨打120‌:明确告知疑似脑卒中及症状出现时间,这对后续溶栓治疗至关重要‌;

‌保持患者稳定‌:让患者平卧头偏向一侧,防止呕吐物窒息,避免随意搬动‌;

‌记录关键时间‌:用手机备忘录记下症状开始的具体时间,这是医生判断能否溶栓的重要依据‌;

‌不要喂食喂水‌:吞咽功能障碍可能导致误吸‌;

‌准备就医物品‌:带上医保卡、既往病历和长期服用的药物‌。

五、为什么要争分夺秒?

脑卒中的救治存在严格的“时间窗”:

‌黄金4.5小时‌:缺血性卒中患者在此时间内接受静脉溶栓,可显著改善预后‌;

‌机械取栓窗‌:大血管闭塞者6小时内可行介入取栓治疗‌;

‌每延迟1分钟‌:就有190万个脑细胞死亡,导致不可逆的功能丧失‌。

六、预防胜于治疗

虽然识别很重要,但日常预防更为关键:

‌1. 血压管理:血管健康的基石‌

高血压是脑卒中的头号危险因素,长期高血压会使血管壁承受持续高压,最终导致血管硬化、破裂或堵塞。建议:养成每日早晚监测血压的习惯,记录波动情况;避免突然停药或自行调整剂量,血压骤降反而可能诱发脑缺血;低盐饮食并非完全不吃盐,而是控制总量,可用香料替代部分食盐;注意“清晨高血压”现象,起床后1小时内是血压高峰时段。

‌2. 血糖控制:甜蜜的隐形杀手‌

糖尿病患者的脑血管病变发生率是普通人的2-3倍,高血糖环境会加速动脉粥样硬化。建议:定期检测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反映3个月平均血糖水平;警惕“无症状低血糖”,可能掩盖卒中预警症状;选择升糖指数低的食物,如燕麦、糙米替代精制米面。

‌3. 血脂调节:血管清道夫‌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是血管内的“垃圾”,需要及时清理。建议:并非所有脂肪都是敌人,深海鱼中的ω-3脂肪酸有助于保护血管;控制动物内脏、蛋黄等高胆固醇食物摄入;适度运动能提升高密度脂蛋白(HDL-C),帮助清除血管垃圾。

‌4. 生活方式革命:从细节改变‌

现代生活方式中的很多细节都在悄悄损害我们的脑血管健康:久坐不动会使下肢血液淤积,增加血栓风险,每小时应起身活动5分钟;吸烟不仅损伤肺部,尼古丁还会直接刺激血管收缩;过量饮酒会导致血压波动,建议男性每日不超过25克酒精,女性减半;熬夜会打乱生物钟,增加交感神经兴奋性,诱发血管痉挛。

‌5. 心理健康:看不见的血管压力‌

长期精神紧张、焦虑抑郁状态会通过神经内分泌系统影响血管健康:学会压力管理,冥想、深呼吸等都是有效的放松方式;保持社交活动,孤独感与心血管疾病风险显著相关;避免情绪剧烈波动,大笑或大哭都可能成为卒中的诱因。

‌6. 定期筛查:早期发现潜在风险‌

即使没有明显症状,以下人群也应定期进行脑血管评估:40岁以上人群建议每年做一次颈动脉超声;有家族史者需关注同型半胱氨酸水平;长期口服避孕药的女性应注意血压和凝血功能监测。

‌7. 季节防护:不可忽视的外在因素‌

冬季注意保暖,寒冷刺激会导致血管剧烈收缩;夏季警惕脱水,血液浓缩易形成血栓;春秋季注意过敏,剧烈咳嗽可能引发血管破裂。

七、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年轻人群‌:40岁以下卒中患者占比逐年上升,突发头痛呕吐要警惕‌;

‌糖尿病患者‌:更易出现“无症状性脑梗死”,需定期进行脑血管评估‌;

‌孕妇‌:妊娠期高血压可能诱发卒中,产检时需加强监测‌。

当出现可疑症状时,宁可“虚惊一场”,也不要错过最佳救治时机‌。建议将识别口诀教给家人,特别是常独居的老人,关键时刻这些知识可能就是救命的关键。

作者: 广东省中医院海南医院 急诊科 副主任医师 李泉
责任编辑: 符慧华

推荐阅读

海南南海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1999-2025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盘路30号新闻大厦9楼
电话:(86)0898-66810806  传真:0898-66810545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nhwwljb@163.com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06002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琼B2-2008008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966123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108281
  • 广告经营许可证:46000010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