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周刊 | 海南数字经济发展路径探索

海南日报2025-07-23 09:03:47

在全球数字化浪潮奔涌的当下,数字经济已成为经济增长的关键驱动力。海南自贸港作为我国对外开放的前沿阵地,正积极投身于数字经济发展热潮,探寻独具特色的发展路径,取得一定成效。

海南数字经济现状

数字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海南在数字基建领域的创新实践,不仅体现在海底数据中心建设的突破,更渗透到城市治理的毛细血管中。以海口江东新区为例,这里入选交通运输部智能交通先导应用试点,正在构建独具热带旅游特色的车路云图一体化体系。项目引入车联网头部企业,在城市出行与物流服务场景中部署自动驾驶载客运营、无人物流配送等前沿应用。例如,江东新区的无人物流车可根据实时路况自动规划路径,将货物精准送达指定地点,不仅降低了人力成本,还通过车路协同技术将配送效率提升30%以上。通过AI算法优化交通信号灯配时,使主城区高峰时段通行效率提升25%。这些基建成果如同数字时代的“神经网络”,让海南从天涯海角的地理末端,逐步转变为数据流通的前沿枢纽。

数字产业集聚效应凸显。除了海口复兴城的跨境数据服务,海南国际设计岛建设同样迸发活力。已举办三届的海南国际设计师大赛吸引全球设计作品参赛,推动昌学漫创社等企业落地。其中,昌学漫创社数字创意设计基地入驻一年便实现营收近9000万元,其参与设计的《斗罗大陆》动画衍生品,通过跨境电商销往东南亚,成为“海南设计+全球制造”的典型样本。

在游戏出海领域,复兴城的亿游网络科技自主研发的《江湖传说》在东南亚吸引3万用户。企业依托海南自贸港数据跨境流动政策,与泰国企业达成数据标注合作,将游戏角色建模效率提升40%。这种“政策红利+产业生态”的叠加效应,使复兴城园区2024年营收突破1600亿元,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占比超过30%,成为名副其实的“千亿级数字引擎”。

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加速。农业领域的数字化实践在文昌市公坡镇展现得淋漓尽致。当地建成数字化育秧基地,通过“天、地、空、人、农机”五位一体的数据采集体系,实现水稻种植全流程智能化管理。农户只需在手机端查看土壤墒情、病虫害预警等数据,即可远程控制无人机施肥、智能灌溉系统补水,每亩节约水资源30%、减少化肥使用量20%。项目带动村集体年均增收超百万元,还培育出“公坡香米”等品牌产品,通过电商平台实现溢价销售。

旅游业的数字化升级则以三亚国际免税城为标杆。线下通过“即购即提”“邮寄离岛”等数字化提货方式,方便旅客购物。更值得关注的是,海旅免税与海关合作搭建的商品快速通道,实现热销品24小时上架、口岸提货商品当日可提,使顾客平均等待时间从45分钟缩短至10分钟以内,真正让“购物即旅游”的体验落地生根。

尽管海南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成绩显著,但仍存在提升空间,网络速度和稳定性在高峰时段或偏远地区有时会出现波动。在数据中心建设方面,虽然数量不少,但整体算力水平与国内先进省市相比还有差距,难以充分满足日益增长的数字经济发展需求。海南数字经济产业内部各环节之间的协同合作不够紧密。数字产业园区之间缺乏有效的联动机制,企业之间的信息交流和资源共享存在障碍,难以形成强大的产业合力。此外,数字经济与传统产业的融合深度不够,在一些行业中,数字化转型仅停留在表面,未能充分挖掘数字技术对传统产业的赋能潜力,限制了数字经济对总体经济的带动作用。

推动海南数字经济发展策略

持续强化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对网络基础设施的投入,进一步提升网络的覆盖广度和深度,优化网络性能,确保网络始终保持高速、稳定运行。在数据中心建设方面,要注重提升算力水平,引入先进的计算技术和设备,推动数据中心向智能化、绿色化方向发展。同时,加强与国内外云服务提供商的合作,提升海南云服务的能力和水平,为数字经济发展提供更强大的支撑。

深化数实融合创新是核心路径。实施“一链一策”数字化转型工程,例如重庆聚焦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电子信息制造两大万亿级产业,打造“长安领航”等行业级工业互联网平台,推动设备上云率提升。完善数字治理体系是保障基石。需健全数据安全、算法审计、反垄断监管框架,例如开展净网专项行动,建立数据跨境流动“白名单”机制,平衡创新发展与风险防控。通过构建“政府+市场+社会”协同治理模式,推动数字经济在法治轨道上实现高质量发展。

促进产业协同融合发展。建立健全数字经济产业园区之间的协同发展机制,加强园区之间的信息共享、资源整合和产业对接。推动数字经济与传统产业深度融合,设立专项扶持资金,鼓励传统企业加大数字化改造投入,引导数字技术企业为传统产业提供个性化的数字化解决方案。例如,在制造业中推广智能制造模式,在渔业中发展智慧渔业,提升传统产业的数字化、智能化水平,实现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未来,海南自贸港的数字经济有望迎来更广阔的发展天地。在政策利好与技术革新的双重驱动下,海南将加速构建面向全球的数字贸易枢纽,随着数据跨境流动试点的深化,“来数加工”等新业态将不断拓展,吸引更多国际数据资源汇聚。在人工智能、区块链等前沿领域,海南可依托自贸港优势,开展创新应用探索,例如利用区块链技术打造更透明高效的跨境贸易平台。

(作者单位均为海南大学国际商学院)

作者: 张继军 王浩伟
责任编辑: 符金花

推荐阅读

海南南海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1999-2025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盘路30号新闻大厦9楼
电话:(86)0898-66810806  传真:0898-66810545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nhwwljb@163.com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06002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琼B2-2008008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966123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108281
  • 广告经营许可证:46000010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