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首次开设218个暑期爱心托管站 官方“带娃”有啥不一样?

海南日报2025-07-23 08:35:30

7月17日6时,今年9岁、家住儋州那大镇清平村的李城旭早早换好篮球服,催促着父亲一起出门,他们的目的地是离家约2公里远的村卫生站,但目的却不是就医问诊。

前段时间,清平村卫生站新添了一块“乡镇(街道)暑期爱心托管站”招牌——作为海南省2025年省级重点民生实事项目,全省共有218个乡镇(街道)爱心托管站(以下简称托管站)。李城旭和30多个小伙伴就在这里接受暑期托管,参加兴趣班课程。

在海南全省,像李城旭这样接受暑期托管的儿童还有6500多人。

据悉,托管站以政府主导、社会协同的模式,为6岁至12岁儿童提供免费托管服务,旨在帮家长破解“暑期看护难”的民生痛点,尤其是留守儿童、困境儿童等特殊群体面临的看护难题。

从课程设置到安全保障,从报名流程到人员配置,托管站如何精准对接家长和孩子们的需求,还有哪些环节有待优化调整?近日,海南日报全媒体记者深入海口、文昌、儋州等地实地走访。

7月7日,在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黎母山学校,“爱心托管站”的孩子们学习手工课程。海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李天平 摄

并非简单的“托儿所”

“没想到孩子这么喜欢”

“这么早就催我出门,真的很少见。”李城旭父亲李超荣的惊讶溢于言表。

由于妻子在外务工,加之自己患病不便照看孩子,李超荣让孩子参加暑期托管,本意是“找个有人带孩子的地方”,“没想到孩子这么喜欢”。

当记者跟随孩子的脚步走进托管站,让人印象最为深刻的,是一个个特色鲜明的课程:篮球、古筝、国际象棋、手工扎染……对于孩子们而言,托管站并非简单的“托儿所”,这里不仅是假期的“充电站”,更是充满活力的成长乐园。

在课程设计方面,各站点均提供“看护+教育”服务,包括作业辅导、心理疏导、生活指导、文体活动等。比如,儋州市那大镇清平村托管站开设了篮球公益课堂,孩子们可以在这里尽情挥洒汗水、强化团队合作意识;海口市遵谭镇托管站开设了国际象棋课程,许多孩子从零基础开始学习,逐渐迷上这项智力运动;儋州中和镇依托苏东坡曾谪居儋州的历史背景,开设了独具特色的“东坡课堂”。

在孩子的托管上,安全措施被细化到了每一个环节。“家长接送是托管的先决条件,接送时家长必须签到签退,避免孩子单独通勤。每天我们课前也会检查桌椅、电路等隐患。”清平村托管站班主任陈东留介绍,在硬件配置上,托管站也必须符合“四有”标准:有固定场所,有消防设施、应急药品、应急通道,有覆盖楼道、操场等主要活动场所的监控设备,有空调或风扇等降温设备。

“托管站的选址,主要考虑因素是服务儿童是否集中、家长或者监护人接送是否方便等,一般优先考虑人口较多的村庄、中心村或者社区。”共青团海南省委相关负责人介绍,这218个托管站的分布呈现几大特色——

比如,有近90个托管站设在社区居委会、村委会、党群服务中心等场所,这些托管站紧邻居民生活圈,大多与基层治理单元结合,场地利用效率高;超70个托管站设在学校及相关教育机构,可以依托校园内较为完备的硬件设施,充分开展课业辅导、文体活动;30多个设在遍布全省的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所);近20个托管站设在文化站、活动中心、书屋、图书馆等公共场所,这些托管站经常开展阅读、科普、手工等文化类托管活动;值得一提的是,还有4个托管站设在极具地方特色的红色纪念园、非遗作坊中,为开展特色课程提供了便利。

破解暑期带娃“几头难”

免费托管下乡镇进街道

假期一到,城乡家庭都面临着同样的“带娃”难题。

“要么让孩子待在家里,要么麻烦老人照顾。”家住海口市遵谭镇的梁红说出了许多双职工家庭的无奈。她的丈夫在海口市区务工,自己在镇政府担任网格员,对于带孩子这件事实在是分身乏术。

“在我省农村地区,很多家长忙于农耕或外出务工,城市双职工家庭则面临上班时间与孩子假期错位的难题。”团省委志社部相关负责人表示,家长既为孩子在家无聊感到无奈,又放心不下让孩子到处乱耍,出钱让孩子上兴趣班则要多一笔开支,陷入了“几头难”。

今年,海南将“乡镇(街道)‘爱心托管站’”列入省级民生实事项目,明确要求在全省196个乡镇、22个街道实现全覆盖。在“公益普惠、安全优先、精准服务”的原则下,托管站以政府主导、社会协同的模式,主要为6岁至12岁儿童,特别是城乡困境儿童、留守儿童、城市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新就业群体子女等,提供免费托管服务。

从政策设计来看,在“公益普惠、安全优先、精准服务”的原则下,托管站的建立旨在破解三大民生痛点,即“填补”看护真空、缓解教育焦虑、减轻经济负担。

“可以说,目前我们已经初步解决了这三个难点堵点。”团省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在托管时长和周期上,各站点因地制宜,基本“无缝衔接”了当地家长的看护空白时段;在课程设置上,各站点结合地域特色寓教于乐,将安全教育、东坡文化、烈士故事、兴趣课程等“请进”托管站的课堂,满足并激发孩子的兴趣与爱好;在托管花费上,全省托管站均不向家长收取任何费用。

“原则上,每个站点均有3万元的专项经费,用以购买孩子的保险、购置托管站耗材、升级站点安全设施、发放志愿者补贴等。”团省委相关负责人说。

优先关照困难群体

托管周期灵活安排

官方“带娃”政策虽好,但如何精准触达有需求的家庭是关键。

据了解,暑期爱心托管站的服务原则为“优先关照困难群体、再向社会开放”,各个托管站均采取“多渠道覆盖”的报名办法,家长可通过微信扫码填写报名表、学校及社区转发的链接登记,或线下填写纸质表格。报名人数超出计划时,未入选家庭将进入候补名单,有空缺后可按序补位。

李超荣就是受益者之一。

起初,他是通过村委会的微信群了解到这一服务的。“看到通知,我们当场就报了名,结果手速慢了,没报上,没想到这么火爆。”李超荣说,抱着试一试的心态,他向社工出示了低保户的证件,托管站向团市委反映后,帮他争取到了托管名额。

对于重点关注人群,不少站点同样采取“动态管理”模式。“我们深入到镇里低保户、残疾人家庭、事实孤儿家庭等,让他们深入了解托管服务。”海口市遵谭镇托管站负责人王敬表示,通过这样的方式,让镇里的困难儿童接受托管。

“社工还热心地建议我们给城旭报两期托管,这样孩子就可以在托管班待40天。”李超荣说。

陈东留介绍,该站点的托管服务只在工作日开展,第一期托管将开展到7月25日,计划7月27日开展第二期托管,并一直持续到临近暑假结束。

但托管周期模式也并非一成不变,各站点可根据实际灵活安排。

例如,文昌市东路镇托管分4期开展,前3期各12天,最后1期4天,总时长40天;文城镇则按“12天上课+2天休息”的节奏推进,兼顾家长的工作安排。

“有的家长要抢农时,就选前两期;有的家长想让孩子上完整个暑假,我们也支持全程参与。”文城镇托管站班主任龙籍宾解释道。

人手不足、资金有压力

需要社会各界支持

7月7日,刚刚开班的文昌东路镇托管站教室里,返乡大学生志愿者符玉美正忙着为孩子们取学习用品。

在海南全省,托管站是首次设立,志愿者一般招收的是附近村镇的返乡大学生。由于招收的孩子家庭条件不同,年龄阶段也不同,这种混龄编班的模式考验着符玉美这些“新手”。

在多日的走访中,记者发现各个站点在不断调整完善,让孩子们的体验感更好;同时,也听到了一些意见与建议。

人力不足,是一些站点遇到的问题。

低年级学生需要更多互动,高年级学生则对课程深度有更高要求,这让仅有1名教师志愿者和2名大学生志愿者的团队时常捉襟见肘。

“我们站点的志愿者主要由返乡大学生组成,有很多事儿都不熟悉。”东路镇托管站负责人张云说,尽管有开班前的志愿者培训,但实操过程中还需要靠志愿者累积经验来解决。

接送问题,则是家长的困扰。

“有时气温高,一天接送4趟着实折腾。”在文昌市文城镇站点进行托管的家长王娟反馈道,“要是托管站能提供午托就好了,哪怕托管站按照市场价格出售午托服务,我也愿意为孩子购买。”

在不少站点,因为家长不能接送,无法参加托管。“当时来报名的有60多个家庭,其中有6个家庭的家长由于务农,实在无法抽身接送,最后不得不放弃托管。”张云表示,很多家长也提出过统一接送的想法,但碍于资金、设备等现实条件的制约,站点只能坚持将家长接送作为托管的先决条件。

同样受到关注的还有资金是否充足。

团省委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团省委已收集了各站点反馈的问题并着手解决,“如果调配资金后仍不足以解决困难,目前只能通过各市县各站点发动多方力量的方式克服,比如联动妇联、消防、文联、水务等部门进行公益授课等,以减少支出。”

团省委相关负责人表示,作为牵头单位,团省委也在筹划募捐等方式筹措资金,但相关行动都还在起步阶段,较难迅速发挥作用。“目前托管站已进入平稳运行阶段,托管服务也依据各方特色有序展开。但我们仍希望,社会各界能共同关注爱心托管事业,集智聚力,为更多孩子带来安全且愉快的暑期。”该负责人说。

(海南日报海口7月22日讯)

218个托管站分类及特点

社区及村委会相关场所

▶ 贴近居民生活圈

▶ 方便周边家庭送托

▶ 尤其是社区内站点

▶ 步行可达性强

学校及教育机构

▶ 有现成的教室、活动场地等

▶ 便于开展课业辅导、文体活动

新时代文明实践相关场所

▶ 官方主导的公共服务场所

▶ 分布较广 在城市街道和乡镇均有覆盖

文化及活动中心类

▶ 文化氛围浓厚

▶ 适合开展阅读、科普、手工等文化类托管活动

其他特色场所

▶ 具有地方特色

▶ 部分结合了当地文化历史资源

作者: 范平昕
责任编辑: 符金花

推荐阅读

海南南海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1999-2025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盘路30号新闻大厦9楼
电话:(86)0898-66810806  传真:0898-66810545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nhwwljb@163.com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06002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琼B2-2008008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966123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108281
  • 广告经营许可证:46000010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