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病患者术后药物管理注意事项
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附属海口医院(海口市人民医院)心脏血管外科副主任护师 吉丽银2025-07-22 18:50:41
心脏病手术成功完成,只是康复之路的第一步。术后合理的药物管理对于维持心脏功能、预防并发症、促进身体恢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很多患者对术后药物管理存在诸多疑惑,今天就为大家详细介绍相关注意事项。
一、严格遵医嘱按时服药
心脏病术后,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开具一系列药物,如抗血小板药物(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抗凝药(华法林等)、降压药(硝苯地平、沙坦类等)、降脂药(他汀类)等。这些药物的作用各不相同,有的是为了防止血栓形成,有的是控制血压血脂,减少心脏负担。患者务必严格按照医生嘱咐的时间和剂量服药,不能自行增减药量或停药。例如,抗血小板药物对于预防心脏支架内血栓形成至关重要,一旦随意停药,可能导致支架内血栓堵塞,引发严重的心梗。
二、了解药物的不良反应
每种药物都可能有一定的不良反应,患者需要了解这些信息,以便及时发现异常并处理。比如,华法林的主要不良反应是出血,包括鼻出血、牙龈出血、皮肤瘀斑、血尿、黑便等。如果出现这些症状,应立即就医,检测凝血功能,调整药物剂量。他汀类降脂药可能会引起肌肉疼痛、肝功能异常等,在服药期间要定期复查肝功能和肌酸激酶。如果出现不明原因的肌肉酸痛,尤其是伴有乏力、发热等症状,应及时告知医生。
三、注意药物间相互作用
心脏病患者术后往往需要服用多种药物,这些药物之间可能会发生相互作用,影响药效或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风险。例如,阿司匹林与华法林合用时,出血风险会显著增加;他汀类药物与某些抗生素(如红霉素、克拉霉素)合用,可能会增加肌肉损伤的风险。因此,患者在就诊时,一定要告知医生自己正在服用的所有药物,包括非处方药和保健品,以便医生评估药物相互作用的可能性,并调整用药方案。
四、定期复查与监测
术后定期复查是药物管理的重要环节。通过复查,医生可以了解患者的病情恢复情况,评估药物治疗效果,及时调整药物剂量。一般来说,患者需要定期检查心电图、心脏超声、血常规、凝血功能、肝肾功能等指标。对于服用华法林的患者,更要频繁监测凝血指标(INR),根据结果调整药物剂量,确保 INR 维持在合适的范围。
五、关注药物储存
药物的储存条件会影响其疗效和安全性。大多数药物需要储存在阴凉、干燥的地方,避免阳光直射和高温。患者应仔细阅读药物说明书上的储存要求,并按要求存放药物。过期药物应及时处理,不再继续使用。
六、特殊情况的处理
1、忘记服药怎么办?
如果偶尔忘记服药,不要在下次服药时加倍剂量。如果距离下次服药时间较长,可以尽快补服;如果接近下次服药时间,则跳过漏服的剂量,按正常时间服用下一次药物。
2、生病需用其他药物怎么办?
在心脏病术后,如果因其他疾病需要使用其他药物,一定要先咨询医生或药师。比如,感冒时很多常用的感冒药可能含有影响血压或与心脏病药物相互作用的成分,需要谨慎选择。
心脏病患者术后的药物管理是一个长期而细致的过程,关系到患者的康复和生活质量。患者要充分认识到药物管理的重要性,严格遵守医嘱,积极与医生沟通,注意药物的不良反应和相互作用,定期复查监测。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控制病情,降低心脏病复发的风险,回归健康生活。
南海网版权声明:以上内容由南海网原创生产,未经书面许可,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以任何方式或理由对上述内容的任何部分进行使用、复制、修改、抄录、传播或与其它产品捆绑使用、销售。如需转载,请与南海网联系授权,凡侵犯本公司版权等知识产权的,本公司必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电子邮箱:nhwglzx@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