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药物性肾损伤及预防措施
海南成美医院肾内科主治医师 覃龙2025-07-21 18:27:33
肾脏是人体的重要器官,负责过滤血液中的废物和多余的液体,维持体内电解质平衡。然而,某些药物可能对肾脏造成损害,导致药物性肾损伤。了解常见药物性肾损伤的原因和预防措施,对于保护肾脏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一、常见药物性肾损伤的类型
药物性肾损伤可以分为几种不同的类型,每种类型的机制和表现都有所不同。以下是几种常见的药物性肾损伤类型:
(一)肾小管损伤
肾小管损伤是最常见的一种药物性肾损伤,通常由以下药物引起:
一是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如庆大霉素、妥布霉素等,这些抗生素对肾小管上皮细胞有直接毒性作用。
二是造影剂。用于CT、MRI等影像学检查的造影剂可能导致急性肾小管坏死。
(二)间质性肾炎
间质性肾炎是由药物引起的肾脏间质和小管的炎症。常见的致病药物包括:
一是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萘普生等。
二是抗生素。如青霉素、头孢菌素类药物。
(三)急性肾衰竭
急性肾衰竭是肾脏功能在短时间内迅速下降。以下药物可能导致急性肾衰竭:
一是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如卡托普利、依那普利等。
二是血管紧张素II受体拮抗剂。如缬沙坦、氯沙坦等。
(四)肾小球损伤
肾小球损伤是肾小球滤过功能受损,常见药物包括:
一是金属化合物。如金制剂、铂类化疗药物(顺铂、卡铂等)。
二是某些抗生素。如万古霉素。
二、药物性肾损伤的临床表现
药物性肾损伤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取决于损伤类型和严重程度。常见的症状和体征包括:
一是尿量减少。可能是急性肾衰竭的表现。
二是血尿。肾小球损伤的常见症状。
三是蛋白尿。提示肾小球滤过屏障受损。
四是高血压。与肾脏功能不全有关。
五是浮肿。水肿常见于肾小管和肾小球损伤。
三、药物性肾损伤的危害
药物性肾损伤是由于药物的毒性作用或药物代谢产物对肾脏造成的损害。其危害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急性肾衰竭。药物性肾损伤是急性肾衰竭的常见原因。急性肾衰竭可以导致肾功能突然恶化,表现为血清肌酐水平急剧升高、尿量减少(少尿或无尿)、电解质紊乱(如高钾血症)和酸碱平衡失调等。
二是慢性肾病。长期使用某些药物可能引起慢性肾损伤,导致肾功能逐渐下降,进而发展为慢性肾病。慢性肾病会导致肾功能不可逆的损害,最终可能需要透析或肾移植。
三是电解质紊乱。药物性肾损伤可以干扰肾脏对电解质的调节能力,导致电解质不平衡,如高钾血症、高钙血症、低钠血症等。这些电解质紊乱可能危及生命,需要紧急处理。
四是酸碱平衡失调。肾脏在维持体内酸碱平衡中起重要作用。药物性肾损伤可能导致代谢性酸中毒或碱中毒,影响全身多个系统的功能。
五是尿毒症。严重的药物性肾损伤可以导致尿毒症的发生,这是由于肾功能严重受损,无法有效清除体内代谢废物和毒素,导致毒素在体内积聚,引起多系统损害。
六是其他器官功能影响。肾脏损伤会影响心血管系统、神经系统、消化系统等多个系统的功能。例如,高血压、心力衰竭、神经系统异常、消化不良等。
四、预防药物性肾损伤的措施
预防药物性肾损伤需要综合考虑药物选择、使用剂量、治疗时间等多个因素。以下是一些有效的预防措施:
(一)合理选择药物
一是了解药物的肾毒性。应了解所开药物的肾毒性,并在可能的情况下选择对肾脏影响较小的替代药物。
二是避免不必要的药物使用。减少不必要的药物使用,尤其是对肾脏有明确毒性的药物。
(二)调整药物剂量
一是剂量调整。根据患者的肾功能调整药物剂量,尤其是对老年人和肾功能不全的患者。
二是监测血药浓度。对于需要长期使用的药物,定期监测血药浓度,避免药物积累导致肾毒性。
(三)定期监测肾功能
一是肾功能检查。定期进行肾功能检查,包括血清肌酐、尿素氮、尿常规等。
二是早期发现和干预。一旦发现肾功能异常,应及时调整用药方案,避免进一步损害。
(四)适当的水化
一是充足的水分摄入。保持充足的水分摄入,特别是在使用对肾脏有毒性的药物期间。适当的水化可以帮助减少药物在肾脏中的浓度,降低毒性。
二是避免脱水。脱水会加重肾脏负担,增加药物毒性。因此,患者应避免剧烈运动或高温环境中的过度出汗。
(五)避免联合使用多种有肾毒性的药物
应特别注意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避免联合使用多种有肾毒性的药物。例如,避免同时使用NSAIDs和ACEI或ARB类药物。
(六)教育和指导患者
患者或家人要充分了解药物使用的风险和预防措施,鼓励患者遵循医嘱,不随意增减药量或停药。
教会患者识别药物性肾损伤的早期症状,如尿量减少、浮肿等,及时就医咨询。
五、特殊人群的预防措施
某些特殊人群如老年人、慢性肾病患者、糖尿病患者等更容易发生药物性肾损伤,因此需要特别关注。
一是老年群体预防措施。老年人的肾功能随着年龄增长逐渐下降,对药物的耐受性也较差。因此,在老年人用药时应特别注意。要根据肾功能情况调整药物剂量,避免过量使用。老年人应定期进行肾功能检查,及时发现和处理药物性肾损伤。
二是慢性肾病患者预防措施。慢性肾病患者本身肾功能已经受损,更容易发生药物性肾损伤。因此,这类患者用药时应特别谨慎。
要选择肾毒性小的药物,尽量选择对肾脏影响较小的药物;要密切监测,定期监测肾功能和尿常规,及时调整用药方案。
三是糖尿病患者预防措施。糖尿病患者容易发生肾损伤,使用某些降糖药物时应特别注意。
要选择合适的降糖药物,避免使用对肾脏有明显毒性的降糖药物,如某些口服降糖药。
要控制血糖,良好的血糖控制有助于减少糖尿病相关的肾损伤风险。
药物性肾损伤是临床上常见的问题,了解其原因和预防措施对于保护肾脏健康至关重要。合理选择药物、调整剂量、定期监测肾功能、适当的水化、避免联合使用多种有肾毒性的药物以及患者教育和指导等都是有效的预防措施。特别是对于老年人、慢性肾病患者和糖尿病患者等特殊人群,更应采取积极的预防策略,确保用药安全,保护肾脏健康。通过综合措施的应用,能够有效减少药物性肾损伤的发生,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
南海网版权声明:以上内容由南海网原创生产,未经书面许可,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以任何方式或理由对上述内容的任何部分进行使用、复制、修改、抄录、传播或与其它产品捆绑使用、销售。如需转载,请与南海网联系授权,凡侵犯本公司版权等知识产权的,本公司必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电子邮箱:nhwglzx@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