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哥”结伴游泳途中遇民警,硬核“防溺水”教育上演
南海网综合2025-07-21 16:52:49
盛夏时节
游泳池、海滩成为人们
消暑纳凉的首选去处
碧波荡漾间
游泳不仅能够带走夏日的燥热
更是一项对身心健康极为有益的运动
然而在清凉放松背后,也可能隐藏有健康隐患。那么如何在享受游泳乐趣的同时确保健康安全呢?
游泳运动存在诸多健康益处
游泳是一项全身性运动,对身体和心理健康存在诸多益处。
在身体健康方面:
游泳作为一项有氧运动,能提高心肺耐力,促进心血管健康,提高肺活量。游泳时水的阻力能够提供均匀抗力,强化核心、上肢、下肢及背部等全身肌肉。
游泳动作需要多关节协同作用,有助于提高身体灵活性和平衡能力。游泳属于低冲击性运动,水的浮力可以减少关节承受的重量和压力,适合康复期或关节敏感人群进行。
坚持游泳可以促进代谢与体重管理,游泳1小时可消耗400-700卡路里,有助于降低体脂率。
在心理健康方面:
游泳运动具备社交属性,适合各个年龄段人群参与,可以增强社会互动。游泳的韵律性动作配合规律呼吸,能有效降低压力激素水平。
游泳中的健康隐患不容忽视
游泳池作为一种公共场所,人群密集,流动性大,存在多种健康影响因素,若在游泳过程中不讲究卫生,容易交叉污染,感染传染病。
那么游泳池究竟有哪些健康威胁,如何选择游泳池才能远离这些烦恼呢?
常见的游泳后的疾病
急性化脓性中耳炎
预防措施:避免游泳池水进入耳朵,如果不小心造成游泳池水入耳后,可以将头朝水侧倾斜,辅助单脚跳动,使其自然流出,切忌用手或者其他未经消毒的物品掏取耳朵内部。游泳后若出现耳痛,应当第一时间就医。
急性出血性结膜炎
预防措施:自行携带毛巾、手帕等物品,勤洗手,不用手频繁地揉眼睛,若在游泳后感到眼睛不适,应当尽快就医。
咽喉炎
预防措施:游泳者在初学游泳的时候,由于对游泳的技巧掌握得不熟练,容易喝入游泳池内的水,引发咽喉炎,初学者在游泳时应当量力而行,若在游泳后出现喉咙不适,应当及时就医。
足癣
预防措施:足癣属于一种足部真菌感染,如果有足癣患者进入泳池,或者穿足癣患者穿过的拖鞋,都有可能被感染,推荐自行携带拖鞋,若在游泳后出现足部瘙痒,建议及时就医。
如何选择游泳场所
查看证件。合格的游泳池通常会在售票处的显眼位置挂上由卫生监督部门颁发的卫生许可证,同时游泳池近期的水质检测报告也会同步公示出来,在这里我们需要留意水质检测结果是否显示“合格”。
了解环境。游泳池的周围环境,更衣室、厕所应保持清洁,无异味。室内空气质量良好。
查看设施。完成更衣之后,需要经过强制性淋浴以及含有较高余氯的浸脚消毒池之后,才可以进入游泳池内,防止大量微生物被带入游泳池中。
如何判断游泳池的水质
看。站在泳池旁边,由于光的反射原理,水呈现为蓝色,以白色瓷砖铺底的泳池,池水将呈现明亮的浅蓝色。如果池水发白,且略带浑浊,不能清澈见底,则提示水质较差,不建议游泳。
闻。若有轻微的消毒剂气味,说明游泳池消毒剂投放适中,若有呛人的“漂白粉”的气味,则最好别下水。
摸。触摸泳池内壁的瓷砖,手感滑腻,提示可能有藻类生长。
游泳时的注意事项
1.控制游泳时间和强度:
建议初学者每次游泳不超过30分钟;有游泳经验者可适当延长至1小时,但避免过度疲劳。游泳时若感到胸闷、头晕,应立即休息。
2.避免危险行为:
不要跳水,除非在专业跳水池;不在深水区嬉闹,打闹可能导致呛水或溺水;不盲目挑战极限,如长距离游泳、憋气比赛等,容易引发意外。
3.预防抽筋:
抽筋是游泳常见问题,多因水温低、疲劳或缺钙引起。若小腿抽筋,可抓住脚趾向身体方向拉,同时伸展膝关节。
4.注意呼吸节奏:
自由泳、蛙泳时保持规律呼吸,避免过度换气导致缺氧。初学者可先练习漂浮和换气,再学习完整泳姿。
游泳后的护理
1.及时清洁身体:
游泳后应用清水冲洗全身,尤其是头发、耳朵等部位。
2.护理眼睛和耳朵:
眼睛干涩可用人工泪液缓解,避免揉眼;耳朵进水可侧头单脚跳排出水分,或用棉签轻轻吸干(勿深入耳道)。
3.补充水分和营养:
游泳后,多喝温水或运动饮料,补充电解质;吃富含蛋白质和维生素的食物,如鸡蛋、牛奶、水果等。
4.观察身体反应:
若游泳后出现持续耳鸣或听力下降、皮肤瘙痒、红疹、咳嗽、呼吸困难等症状,应及时就医。
南海网版权声明:以上内容由南海网原创生产,未经书面许可,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以任何方式或理由对上述内容的任何部分进行使用、复制、修改、抄录、传播或与其它产品捆绑使用、销售。如需转载,请与南海网联系授权,凡侵犯本公司版权等知识产权的,本公司必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电子邮箱:nhwglzx@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