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周刊 | 行而不辍的海南版画艺术: “山花”渐欲烂漫时
海南日报2025-07-21 09:26:01
近日,首届高等院校版画艺术展在湖北开展,呈现国内各大美术院校的版画创新作品,引发业内诸多关注。
版画艺术最早可追溯至汉代的汉画像石砖,目前已知我国最早的木刻版画出现于公元868年。欧洲的木刻版画起源于14世纪,后拓宽至铜版、石版、丝网版等类型。版画艺术以其单纯简约、硬朗鲜明的艺术特色以及易于传播的属性深受艺术家及广大受众欢迎。从抗战伊始,木刻一直是鼓舞人们战胜敌人的有力武器。新中国成立后,版画艺术在传承、创新的发展中持续绽放出璀璨的艺术之花。海南的版画艺术,是其中较为夺目的一朵。
北大荒版画派奠基人之一张祯麒版画作品《牧归》。王家儒供图
缘起鲁迅倡导的新兴木刻运动
海南的版画艺术与中国现代版画艺术发展同步。1938年,当时就读于杭州艺专的海南青年卢鸿基受鲁迅倡导的新兴木刻运动影响,创作了《母亲》《故乡的消息》等一批抗战作品,后又与同学罗工柳一起发动一批有志青年,成立第一个“中国全国木刻界抗战协会”。在首届木刻作品展览中,他的《母与子》《谁使你流亡》《儿呀!勇敢些,为了祖国》等多幅作品还在《五月》《木刻选集》等书刊发表,成为我国第一代现代版画的先驱者。即使在1939年抗战的至暗时刻,他仍与同仁在重庆成功举办“第三届全国抗战木刻画展览”,体现了一位爱国青年在国家危难之际的家国情怀与使命感。
林文光版画作品《交杯酒》2024年获第八届省美展银奖。王家儒供图
继卢鸿基先辈的薪火,上世纪40年代还在读小学的张祯麒受进步人士邝老师的影响,也在《国民日报》发表木刻处女作《高尔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他在海军服役期间就创作了《船坞一角》等版画作品参加全国美展。上世纪50年代末他赴北大荒屯垦戍边,在异常艰辛的环境中,他与几个同道一起打造了被艺术界广为赞誉的“北大荒版画”,并创作了《牧归》《打麦场上》等一批表达了“崇高的思想境界与审美理想”的版画经典。
正当张祯麒在远方不断创作出一幅幅艺术佳作时,在故乡海南遥相呼应的也有一批热情探索版画的艺术青年。该群体既有随部队来海南的画家谢耀庭,从广州美院毕业的版画专业学生宋飞等、杨麟阶、韦智然、黄增立、白光诚等,还有海南本土成长起来的邓子敬、邓子芳、潘正沂、柯兴发、冯和孝、符国平、王春雄、吴多艺等业余作者。他们一道扎根本土,创作出不少主题新颖又富有生活气息的版画作品,共同谱写了上世纪60、70年代海南美术的新篇章。
在这批画家中,将主题先行与地域特色相结合得最为典型的佼佼者是邓子敬。他中学毕业后一头扎进条件艰苦的五指山山区,先后创作出《流水欢歌》《初上征途》等一批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的佳作,从而一举成名,成为版画界一颗耀眼的新星。他不仅将海南的地域特色展现得淋漓尽致,还与胞弟邓子芳一起在保亭首创以“山花”命名的版画基地。20多位汉族与少数民族的美术青年,在他的悉心指导下,创作出了一批生活气息浓郁的作品。值得一提的是,这些美术青年中的邓子芳、郑志雄、黎明、林开耀、陈桂花、郭国民等,后来都成长为海南美术的中坚力量。
杨全发版画作品《娘子军·万泉河边的回忆》。王家儒供图
“海南风光”画展闪亮登场
1982年,中国美协广东分会海南支会的成立,意味着海南美协进入新的历史发展时期,以谢耀庭为首的新班子团结广大美术工作者,成功举办了地域特色鲜明的“海南风光”综合性画展,其中老中青三代版画家风格多样的作品闪亮登场,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然而,随着邓子敬考上广美研究生,宋飞等、杨麟阶等一批广美毕业的优秀版画家陆续调离海南,海南的版画事业面临着人才流失的严峻考验。为此,1986年,海南美协迅速成立版画研究会,由从海军创作组转业的著名版画家王统照出任理事长。他不负众望,马上组织邓子芳、张地茂、吴地林、徐鸿才、王春雄等骨干为核心力量并扶持新生力量重续薪火,其间不少优秀作品相继问世,特别是张地茂、吴地林的作品频频入选全国美展、获奖,并被中国美术馆收藏,极大地鼓舞了士气。
1988年随着海南建省,全国各地的优秀版画家杜鸿年、董旭、陈研等陆续加盟为省美协的版画队伍注入生机,加上海大艺术学院版画专业的设立、海师艺术系的成立,海南的版画艺术迎来一个老中青三代不同审美取向、形式风格与多元发展的新格局。
张地茂版画作品《盼》获第二届全国青年美展二等奖。王家儒供图
传承“山花”的精神文脉
然而,海南的版画事业发展并非一帆风顺。上世纪90年代后期,海南的版画事业再次面临双重困境与挑战。一方面随着艺术市场的发展与繁荣,国画、油画成为市场宠儿而持续走红,而版画由于工艺繁复、创作周期长、市场价值低迷备受冷落,许多版画家与年轻人都纷纷转向前景风光的国画、油画,这使得本来被看好的版画队伍出现了青黄不接的困局。另一方面,21世纪的艺坛正处于观念、创作手法多样化转型的节点,海南由于远离艺术中心,画家们的观念与形式手法跟不上时代急速发展的态势,作品的入选率逐年走向低谷。时任美协主席的陈茂叶心急如焚,为了重续辉煌,他大力举办版画创作培训班,亲赴黑龙江邀请年轻的优秀版画家郭红雨加盟担任导师。在经费少、设备简陋的条件下,老师与年轻学员们发挥集体的力量与智慧,迅速调整创作观念及掌握现代版画的艺术语言。2009年,第一期创作班初战告捷,共有9件作品入选全国性美展,其中1件获优秀奖,2件被国家画院收藏。直至2018年,十期的创作班不仅培养了30多位后备军,创作了几百幅具有时代精神与鲜明地域特色的作品,还创下51件作品入选全国美展、20多人成为中国美协会员的新纪录。至此,海南建立起以杨全发为老一代,郭红雨、陈为云、王娟为中坚力量,王秀明、周杰、王甲海、王楠、林文光、陈思思等为新秀的人才队伍。
2004年,海南的版画艺术迎来了一个新的发展契机,在省美协阮江华主席的策划下,海南美协与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共同打造具有社会与文化双重意义与价值的“海南版画创作实践基地”。首先,它为画家探索新的艺术语言提供了一个零距离体验少数民族生活、热带雨林的实验平台,同时也通过多种方式向当地的群众普及审美教育及挖掘黎族苗族地区的非遗文化;其次,它传承了60多年前在保亭创立“山花”版画群体的精神文脉,为海南的美术人才持续发展注入新的能量。
任何艺术史的发展,都离不开一代代人的辛勤耕耘与默默奉献,从上个世纪卢鸿基先生点燃版画的火种开始,一批一批的后续者沿着前辈的足迹,正在奋楫前行,重塑辉煌——“山花”渐欲烂漫时。
南海网版权声明:以上内容由南海网原创生产,未经书面许可,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以任何方式或理由对上述内容的任何部分进行使用、复制、修改、抄录、传播或与其它产品捆绑使用、销售。如需转载,请与南海网联系授权,凡侵犯本公司版权等知识产权的,本公司必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电子邮箱:nhwglzx@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