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指山市鸿雁“候鸟”人才工作站扎根山城 为当地发展贡献银发力量

海南日报2025-07-21 07:58:07

7月16日上午8时,一辆轿车驶进五指山市澜湖路仁帝山康养基地。73岁的左兴武握着方向盘,后座载着刚抵达五指山的新“候鸟”专家。“左大哥又来当‘新海南人’导游啦!”小区保安笑着与左兴武打招呼。

在山城,有一群“新海南人”正在为家乡奔跑奋斗。自2012年从黑龙江公安系统退休后,左兴武便扎根五指山,牵头成立五指山市鸿雁“候鸟”人才工作站,建立“候鸟”人才服务网络,让600余名“候鸟”从“漂泊者”变为“建设者”。

海南日报全媒体记者走进工作站活动室时,年逾九旬的闫文英摆放制作好的布贴画手工艺品。这位来自北方的老人,连续17年用退休金资助7名五指山学子,还带领志愿者义卖手工艺品,累计筹集助学金超10万元。“孩子们叫我‘五指山奶奶’,这比任何荣誉都珍贵。”闫文英笑着说。

这样的故事在工作站比比皆是。多年来,工作站的“候鸟”老人们积极参加志愿服务、基层治理、行业交流等活动,把银发群体智慧转化为推动山城发展的磅礴力量。

“工作站医务‘候鸟’团队深入黎村苗寨义诊和开展社区健康宣传,惠及群众上万人次;配合政府做好‘候鸟’人才供需衔接,带动百余名‘候鸟’参与当地建设;热心开展助学服务,工作站志愿者长期资助贫困学生61人,累计捐献50余万元……”左兴武说,工作站的成绩有目共睹,来之不易,在今后的工作中,将继续鼓励和引导更多“鸿雁”们致力于五指山的经济建设和各项事业发展。

今年5月,五指山市鸿雁“候鸟”人才工作站入选第七届全国文明单位名单。以“候鸟”人才为主体的鸿雁工作站,在他们多年的努力下,成为全国精神文明建设领域的榜样。

“候鸟”南飞,“左兴武们”把异乡当作故乡深耕,他们在五指山的绿水青山间,正绽放出新时代精神文明建设的绚丽之花。(海南日报五指山7月20日电)

作者: 谢凯 童瑶
责任编辑: 符金花

推荐阅读

海南南海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1999-2025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盘路30号新闻大厦9楼
电话:(86)0898-66810806  传真:0898-66810545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nhwwljb@163.com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06002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琼B2-2008008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966123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108281
  • 广告经营许可证:46000010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