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国智库·市县观察 | 青年夜校,如何精准拿捏三亚青年的“精神脉搏”?

南海网、新海南客户端记者 刘丽萍

“手慢无,拼的就是网速!”晚上8点刚过,陈思颖的微信朋友圈就跳出一条“哀嚎”,配的是三亚市吉阳区2025年第三期“自贸港青年夜校”报名推文。

就在几分钟前,这位24岁的社区网格员还在加班处理一些报表,瞥见课程上线通知,她火速报名,但7月12日录取名单出来后,依然与心仪的爵士舞课失之交臂。“30多个名额,很快就抢光了,这热度堪比演唱会门票。”幸运的是,这期她报上了喜欢的网球课。

与此同时,街舞、飞盘等课程的名额也迅速被抢光,500多人报名,仅有156个“幸运儿”。看似寻常的课程,为何在城市青年中激起如此热浪?其实,这背后是一座城市对青年精神需求的精准回应与温柔托举。

年轻人在“青年夜校”网球课上挥洒汗水。记者 刘丽萍 摄

从“技能填鸭”到“精神按摩”:课程设计精准触达

7月17日晚上9点,记者走进三亚奈杰尔网球馆,报名夜校的年轻人已经就位,隔网相对、挥汗如雨,从体能训练到技术传授,大家享受着运动快乐。“砰、砰、砰”的网球声交织,让整个空间显得热闹。教练手把手练习击球,步伐移动等核心技巧。

“准备、降重心、转身、挥拍……”随着教练的技术动作要领提醒,学员们按照要领,瞄准教练抛出的网球打向对面,整个连贯动作看起来一板一眼。偶尔也会因为一个滑稽的动作,逗得全场笑声一片。

陈思颖说,“我一直对网球挺感兴趣,正好赶上‘青年夜校’免费为青年开课,我就报名了,运动一两个小时特别解压,夜校的很多课程都是我喜欢的!”

的确,与刻板印象中夜校的“技能填鸭”不同,“青年夜校”的课程像一份精心调制的“精神菜单”。

年轻人在搏击课上享受不一样的“夜生活”。记者 刘丽萍 摄

自由搏击课的注意事项里,一句“女生可穿着紧身上衣”的温馨提示,不动声色地消解了女性参与力量型运动的顾虑;羽毛球课细心地配备了两位教练——李泽诚专注打磨学员基础动作,李维钜则擅长混双男双战术指导,满足不同层次需求;美妆课请来了曾服务世界小姐的资深导师黄小琦。

年轻人在工作之余学习化妆技术。记者 刘丽萍 摄

“课程设计者仿佛钻进了我们年轻人的脑子里。”报名美妆课的胡婷(化名)是一位普通职员,“白天一直坐办公室没时间打理自己,晚上想学点新潮技巧提升自己,这里专业又免费,还不用被推销产品,太对胃口了!”

课程师资更是“硬核”背书,街舞课的林玮老师手持国家体育总局认证教练证书,自由搏击课的张桂荣老师是国家一级裁判员,飞盘教练王凯是吉阳区飞盘协会会长,搭档刘欢则是全国联赛冠亚军选手……当专业性与公益性碰撞,青年对自我提升的渴望被瞬间点燃。

“免费不敷衍”:公益底色下的城市温度

要问“青年夜校”为什么如此受欢迎?报名过的学员最有发言权。

“免费?质量能保证吗?”这是29岁公司会计夏叶飞初闻夜校时的疑虑。但抱着试一试的态度报名后,她成了“青年夜校”的常客,从街舞到爵士舞,她密切关注着报名通知,两次成功“抢”到名额。

年轻人洗去一身“班味”,正在学习爵士舞。记者 刘丽萍 摄

7月16日晚,三亚大固街舞室,夏叶飞跟着爵士舞老师挥汗如雨,中场休息期间,她说,“动一动感觉全身都有劲了,疲惫感统统被丢掉,上课的老师很专业,而且很有责任心,一个动作会耐心纠正很多次!”

既能“充电”,又能放松,这是大多数年轻人报名夜校的心声。

正如报名网球课的张娜(化名)所说,她一个人在三亚工作、生活,下班回家就是刷手机、追剧,很想开启不一样的夜生活,报兴趣班费用很高,后来在夜校选择了自己感兴趣的课程,既能锻炼“充电”,又可以充实夜生活。

在原子化生存的现代都市,“认识新朋友”成了许多青年的隐形刚需。吉阳夜校敏锐地捕捉到这一脉动,18-40岁的招募范围,精准覆盖城市青年主力军,共同的兴趣成为打破沉默的天然催化剂。

“没想到学个网球,还认识了一帮球友。”网球课上,陈思颖说,“现在每周四晚上成了最期待的时间,课上跟教练学技巧,课后可以和本地球友约练习,朋友圈一下子打开了。”夜校的灯光下,青年们褪去职场的标签,以“羽毛球爱好者”“爵士舞学员”的身份重新连接,正生长出一个个以兴趣为纽带的“朋友圈”。

“青年夜校”成为年轻人夜生活的新去处。记者 刘丽萍 摄

夜校微光 照亮城市与青年的共生未来

吉阳区“青年夜校”并非“单打独斗”,其高效运转依赖于精心构建的“团区委+夜校合伙人”模式。由共青团三亚市吉阳区委员会牵头,招募夜校合伙人(各类社会培训机构)参与运营。团区委负责人介绍:“很多机构愿意加入,都‘卷’起来了,目前已有11类课程,我们也希望为学员找到更宽阔的场地和更多课程。”

共青团三亚市吉阳区委员会工作人员雷乃成说,夜校课程设置的多元化,是对青年生活方式多样性的真诚接纳与尊重,也是关注青年“下班后去哪里”的朴素需求,将公共服务延伸至八小时之外的精神生活领域,青年热情参与回馈城市的用心,人才黏性与城市活力也会在互动中悄然提升。

下一步,共青团三亚市吉阳区委员会将继续以“青年夜校”为载体,聚焦城市青年实际需求,不断丰富课程内容,举办更多有温度、有深度的青年夜校活动。今年以来,青年夜校已开设11类课程,累计开课119节,服务青年近400人次。

“青年是一座城市的未来,他们需要的不仅是就业机会和住所,还有被尊重、被满足的精神文化生活和社交圈。”共青团吉阳区委相关负责人道出初衷,“夜校虽小,我们希望它成为青年感受城市温度、找到归属感的一扇窗。”

夜幕降临,城市的喧嚣逐渐沉寂下来,在一个个青年夜校课堂里,繁忙的年轻人洗去一身“班味”,将生活调到自己喜欢的频道,享受不一样的“夜生活”……

责任编辑: 吉训侦

推荐阅读

海南南海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1999-2025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盘路30号新闻大厦9楼
电话:(86)0898-66810806  传真:0898-66810545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nhwwljb@163.com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06002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琼B2-2008008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966123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108281
  • 广告经营许可证:46000010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