琼中创新托管站课程体系 让民族文化深入人心

南海网、新海南客户端7月18日消息(记者 任桐)为丰富乡镇“爱心托管站”课程体系,近期,共青团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委结合县域特色与青少年成长需求,联动多部门在各乡镇“爱心托管站”推出了系列民族团结特色课。

琼中营根镇“爱心托管站”课堂。共青团琼中县委供图

近日,琼中营根镇“爱心托管站”迎来了第一堂民族团结进步教育课。琼中民族事务局副局长徐世明以“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为题,从“认识民族团结”切入,结合图片、故事等形式,一一介绍各民族的独特文化。他特别融入琼中本地黎族苗族同胞与各民族和谐共处的故事,让孩子们在熟悉的生活场景中感受“中华民族大家庭”的温暖。

琼中营根镇“爱心托管站”课堂。共青团琼中县委供图

在琼中湾岭镇“爱心托管站”的课堂上,身着苗族服装的三江栋梁人才、苗族民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邱建东为孩子们带来了一堂别开生面的非遗音乐课。

琼中湾岭镇“爱心托管站”课堂。共青团琼中县委供图

“‘唉甘苞’是苗语里对美好生活的赞美,大家跟着我先念歌词,感受它的韵律!”邱建东首先向孩子们讲解了苗族民歌《唉甘苞》(音译,意为“爱劳动”)的歌曲寓意,再逐句教唱。整首歌曲旋律明快、节奏活泼,孩子们很快就被朗朗上口的曲调吸引,跟着老师拍手打节拍,稚嫩的歌声里满是朝气。邱建东还结合歌词内容,讲述苗族人民劳作、欢庆的生活场景,让孩子们在学唱中理解歌曲背后的文化内涵。

在红毛镇“爱心托管站”的课堂上,针线穿梭。黎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黄桂亲正带领和指导孩子们,学习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在穿针引线过程中,在腰织机吱吱声里,那些缤纷的图腾图案不仅是民族美学的呈现,更藏着黎族先民与自然共生的智慧。

此外,该托管站还邀请省级民歌传承人王梅燕在课堂上,带着孩子们学唱黎族民歌《捡螺歌》,歌词里既有对农耕生活的吟唱,也有对生活与自然的赞美。

共青团琼中县委相关负责人表示,这些课程不仅丰富了“爱心托管站”的教育内涵,还能引导青少年在触摸民族根脉中增强文化自信,在感知团结力量中凝聚同心共识。未来,团县委将推进更多类型的民族团结进步教育融入托管站,让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新时代青少年心中生根发芽、茁壮成长。

责任编辑: 陈倩柔

推荐阅读

海南南海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1999-2025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盘路30号新闻大厦9楼
电话:(86)0898-66810806  传真:0898-66810545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nhwwljb@163.com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06002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琼B2-2008008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966123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108281
  • 广告经营许可证:46000010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