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国健康 | 真能治病!数字疗法在海南已有多种尝试和成果

南海网、新海南客户端记者 王康景 实习生 徐飞扬

近年来,随着医疗器械与技术进步,大数据应用的推广,数字医疗也已经步入人们的视野,并成为医疗机构救治患者的重要得力“帮手”。

何谓数字疗法?简单地说,是由软件程序驱动,以循证医学为基础的干预方案,用于治疗、管理或预防疾病。

近年来,海南在数字疗法上已有多种尝试和成果呈现。比如将数字疗法用于老年人认知障碍的预防与治疗,以及自闭儿童的治疗;通过数字疗法更加精准帮助患者进行肢体康复训练等。为推动数字疗法的落地,海南还出台系列措施,加强数字疗法试点,支持和推进数字疗法产业发展。

数字疗法让患者康复治疗更精准高效

7月4日,在海口市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的康复训练室内,33岁的汤先生正在医师的帮助下进行下肢行走康复训练,医师首先给他做了一些腿部肌肉按摩,随后指导他慢慢行走,感受腿部承受力并尝试适应。

海口市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医师在用数字疗法设备给患者进行腿部康复治疗。记者 王康景 摄

据介绍,汤先生两年前因为经常熬夜等原因,突发脑出血导致左侧肢体偏瘫,上下肢无力,一开始时连站都站不稳,上肢也动弹不了,无法正常步行。

“来到我们医院进行治疗,我们使用这款近红外脑功能成像设备给他做检查,这是一种光学的、非侵入性的神经成像技术,可以测量神经元激活后大脑组织中氧合血红蛋白和脱氧血红蛋白的浓度变化。”海口市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康复治疗师詹晓萱说,这台仪器也是数字疗法的一种,主要用于认知障碍与运动障碍的脑功能检测,以使用一些神经调控的技术加以干预治疗。

詹晓萱说,这样的检测结果能够给康复师帮助患者制定康复方案提供数据参考。比如汤先生此前的脑功能检测结果就为医师提供了恢复治疗的参考,帮助他在肌肉训练和肢体康复上更精准。

“以前我也跑了好几家医院,也进行了康复治疗,之前别说走,站都站不稳,通过在这里的治疗,已经可以慢慢站立和行走了,我很有信心。”汤先生说。

海口市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内的三维步态捕捉系统实时显示患者步态情况。记者 王康景 摄

在该院康复医学科,记者还看到有医生正在使用一款名为“等速肌力测定及训练系统”的仪器,只见医师指导患者坐在仪器上,进行大腿固定后,让患者用康复中的腿部慢慢发力训练,仪器显示屏上就会即时呈现患者膝关节伸展、屈曲的次数、力度等等数据,让医师及时了解恢复情况并制定下一步的康复计划。

“这款机器可以帮助患者训练恢复腿部力量并进行测试,可以实时生成图像,可视化、数据化,比传统的仪器更加精准,安全。”海口市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康复治疗师许剑恒说。

海口市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内的三维步态捕捉系统。记者 王康景 摄

此外,在该院,记者还看到“三维步态捕捉系统”以及外骨骼康复机器人。可用于脑卒中或脊髓损伤病人的行走康复治疗。医师给患者身体多个区域粘贴了反光装置,患者在该系统指定区域内行走,即可在电脑上生成三维步态动图,让医师了解患者行走时双腿承压的情况,步行时间及步伐长度等都可呈现,给医生为患者治疗提供数据依据。

数字疗法在防治认知障碍中发挥独特作用

据统计,2022-2024年,海南对患有脑中风、失能、残疾等60岁以上重点老年群体开展了认知障碍筛查工作,约30万重点筛查的人群中,有30%(约9万)的老年人存在不同程度的认知损伤。其中有部分被纳入日常健康管理服务的对象,仍有不少处于居家状态。

“数字疗法在防治认知障碍中有独特的作用。”海南省人民医院医疗保健中心常务副主任刘涛说。

海口市人民医院医师在用近红外脑功能成像设备帮助老年患者进行认知障碍检测。记者 王康景 摄

2024年10月,海南省人民医院的老年专科小组医护团队在海口东方洋社区开展了针对老年人的诊疗服务。医护人员通过海易办APP打开老年痴呆数字测试系统,里面有一些游戏、图案和文字以及音视频信息,医护人员引导老人参与答题测试,并由此得出初步的分数,以了解老人的认知情况,并建档记录,对于存在认知损伤的老年人给予关注和跟踪服务。

“这就是数字疗法的一种,通过人们日常所及的智能手机,让中老年朋友在玩游戏与数字拼图、跟读及简单算术等互动中,训练自己的认知能力,并且有助于我们从中了解他们的认知水平,是否存在明显的下降。”海南省人民医院医疗保健中心/老年医学中心四区副护士长王玲介绍,针对存在认知障碍的老年朋友,团队建立了社区管理群,定期上门为居家的认知障碍老人提供康复训练指导,比如做手指操做手工等。

海南省人民医院医护人员在东方洋社区使用手机给老年朋友做认知测试玩游戏互动。记者 王康景 摄

刘涛说,通过手机APP让老人居家时就可线上参与游戏互动、自我检测、参与记忆游戏和语言文字互动。比如老人在系统互动中存在记忆力差、辨别图文能力差的问题,系统就可以针对性地向老人推送有助于增强记忆力锻炼和识别力的互动游戏内容。

他介绍,海南2023全年完成筛查3.51万人次,认知康复训练人数达到2.97万,根据数字疗法干预效果分析:干预前,认知正常老年人占比53.7%,认知下降老年人占比33.8%,认知损伤老年人占比12.5%;干预后,认知正常老年人占比提升至63.8%,认知下降和认知损伤老年人占比下降至25.6%和10.6%。

除了手机移动端的数字疗法,在包括海口市人民医院、海南省安宁医院在内的多家医院,均有不同类别的数字疗法,比如VR眼镜游戏可以帮助患者进行认知康复训练,近红外脑功能成像设备可以帮助检测脑功能和认知障碍检测。

海南强化数字疗法试点工作,多举措推动数字疗法落地

记者从海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获悉,早在2022年,海南省卫健委就发布通知,推荐数字疗法产品纳入商业保险,“鼓励探索‘数字疗法+商业保险’产品创新”“鼓励将数字疗法产品纳入保险机构的保险产品设计体系”。

2022年海南省出台了支持和推进数字疗法产业发展的创新举措,措施涵盖建设全国领先的数字疗法临床科研示范基地、加快数字疗法产品注册审批、积极推广数字疗法产品应用、鼓励探索多种支付方式、加强数字疗法宣传和产业集群建设、规范发展与其他保障等六方面。

在阶段性成果上,海南此前已经立项公布了20个数字疗法临床试验中心,涵盖了慢病管理、康复、肿瘤、睡眠、骨科、精神行为与认知障碍、眼科、营养等重点领域方向;推动一批数字疗法产品在各数字疗法临床试验中心推广应用或试用等。

在具体落地项目上,“老年人认知康复数字疗法试点”纳入2023年为民办实事事项,“0—6岁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数字疗法干预”纳入2024年省级民生实事项目。其中,2023年,老年人认知康复数字疗法试点项目完成认知障碍筛查3.52万人,数字疗法干预2.6万人,2024年数字疗法干预2万人。

2025年5月,海南省医疗保障局和海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联合发布关于做好数字疗法收费管理工作的通知。通知明确,对依托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专业计算机软件的传统诊疗技术提供数字化检查、诊断、治疗等数字疗法医疗服务,医疗机构可以通过申请与现有价格项目兼容的修订方式解决收费需求,无需申请新增价格项目。鼓励将数字疗法纳入家庭签约医生服务范围,涉及数字疗法服务的家庭医生服务包由省卫生健康委会同省医保局另行制定。对已纳入家庭签约医生服务内容的,开展数字疗法产生的费用通过家庭签约医生服务费解决,不再另行收费。

作者: 王康景 徐飞扬
责任编辑: 韦晓凡

推荐阅读

海南南海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1999-2025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盘路30号新闻大厦9楼
电话:(86)0898-66810806  传真:0898-66810545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nhwwljb@163.com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06002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琼B2-2008008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966123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108281
  • 广告经营许可证:46000010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