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昌发射场低温加注团队:攻克“冰与火”难关 护航天舟九号奔赴太空

南海网、新海南客户端7月15日消息(记者 吴岳文 通讯员 黄国畅)7月15日5时34分,长征七号运载火箭在文昌成功发射,托举着天舟九号货运飞船奔赴中国空间站。低温加注系统是文昌发射场最庞大、最复杂的系统之一,如何实现创新突破、建设自主可靠的全流程加注系统,是技术部低温加注总体团队一直追寻的目标。

7月15日凌晨,长征七号运载火箭成功发射,托举着天舟九号货运飞船奔赴中国空间站。

时针回拨到2012年,随着文昌发射场建设不断推进,刚参与完成发射场设计工作的技术部低温加注总体,立马投入某型加注软件的自主研发当中。面对从零开始的低温加注系统,这支团队长期驻扎在生产厂家,看图纸、查资料、学技术、问经验,白天在办公室交流讨论,晚上就在宿舍挑灯夜战,用一行行代码将讨论结果实现。胸怀炙热的“大火箭”梦想,他们越干越有劲。

每次发射成功,都是航天人在背后默默付出。

文昌发射场是我国首座滨海发射场,国内没有可供参考借鉴的现成经验。随着当时长征七号运载火箭合练的不断临近,各系统的匹配测试也在不断开展。

每次发射成功,都是航天人在背后默默付出。

“无法连通,怎么办?”在长征七号首次匹配测试中,困难像一座座大山横亘在技术部低温加注总体团队面前。一次次的代码核查、一次次的链路测试、一次次的状态转换,终于在最后时限前实现了数据传输准确无误。那一刻,技术部低温加注总体团队每个人脸上都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7月15日凌晨,长征七号运载火箭成功发射,托举着天舟九号货运飞船奔赴中国空间站。

长征七号合练、长征五号合练、长征七号首飞……在文昌发射场开局起步的那段日子,由技术部低温加注总体编写的某型加注软件经受住了一次次检验,出色完成了各项工作。

每次发射成功,都是航天人在背后默默付出。

在长征七号首飞后,随着设备改造和火箭方的需求变更,该软件迎来了一次升级维护。为了不影响长征五号首飞任务的执行,低温加注总体团队每天都加班加点工作到凌晨。

在大家的努力下,长征五号首飞任务中低温加注系统通过压缩流程、提高流量等手段,缩短了加注时间,为火箭成功发射创造了条件。

每次发射成功,都是航天人在背后默默付出。

为了应对文昌发射场不断增加的各型火箭加注发射功能拓展需求,同时保障现有型号火箭的高密度发射任务,近年来,技术部低温加注总体主动创新软件维护方式保障,自主设计搭建某型测试平台,不断探索新技术在软件中的应用,确保了软件的迭代拓展。

如今,技术部低温加注总体团队已完成国内最大、最复杂、自动化程度最高的低温加注控制系统建设,解决突破了多项关键核心技术,获得了10余项软件著作权和20余项专利。同时,某型加注软件在文昌发射场投入使用以来,成功执行了该发射场的所有航天发射任务,为大国重器腾飞作出了重要贡献。

作者: 吴岳文 黄国畅
责任编辑: 林靖钧

推荐阅读

海南南海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1999-2025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盘路30号新闻大厦9楼
电话:(86)0898-66810806  传真:0898-66810545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nhwwljb@163.com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06002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琼B2-2008008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966123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108281
  • 广告经营许可证:46000010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