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昌发射场低温加注团队:攻克“冰与火”难关 护航天舟九号奔赴太空
南海网、新海南客户端2025-07-15 10:49:43
南海网、新海南客户端7月15日消息(记者 吴岳文 通讯员 黄国畅)7月15日5时34分,长征七号运载火箭在文昌成功发射,托举着天舟九号货运飞船奔赴中国空间站。低温加注系统是文昌发射场最庞大、最复杂的系统之一,如何实现创新突破、建设自主可靠的全流程加注系统,是技术部低温加注总体团队一直追寻的目标。
7月15日凌晨,长征七号运载火箭成功发射,托举着天舟九号货运飞船奔赴中国空间站。
时针回拨到2012年,随着文昌发射场建设不断推进,刚参与完成发射场设计工作的技术部低温加注总体,立马投入某型加注软件的自主研发当中。面对从零开始的低温加注系统,这支团队长期驻扎在生产厂家,看图纸、查资料、学技术、问经验,白天在办公室交流讨论,晚上就在宿舍挑灯夜战,用一行行代码将讨论结果实现。胸怀炙热的“大火箭”梦想,他们越干越有劲。
每次发射成功,都是航天人在背后默默付出。
文昌发射场是我国首座滨海发射场,国内没有可供参考借鉴的现成经验。随着当时长征七号运载火箭合练的不断临近,各系统的匹配测试也在不断开展。
每次发射成功,都是航天人在背后默默付出。
“无法连通,怎么办?”在长征七号首次匹配测试中,困难像一座座大山横亘在技术部低温加注总体团队面前。一次次的代码核查、一次次的链路测试、一次次的状态转换,终于在最后时限前实现了数据传输准确无误。那一刻,技术部低温加注总体团队每个人脸上都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7月15日凌晨,长征七号运载火箭成功发射,托举着天舟九号货运飞船奔赴中国空间站。
长征七号合练、长征五号合练、长征七号首飞……在文昌发射场开局起步的那段日子,由技术部低温加注总体编写的某型加注软件经受住了一次次检验,出色完成了各项工作。
每次发射成功,都是航天人在背后默默付出。
在长征七号首飞后,随着设备改造和火箭方的需求变更,该软件迎来了一次升级维护。为了不影响长征五号首飞任务的执行,低温加注总体团队每天都加班加点工作到凌晨。
在大家的努力下,长征五号首飞任务中低温加注系统通过压缩流程、提高流量等手段,缩短了加注时间,为火箭成功发射创造了条件。
每次发射成功,都是航天人在背后默默付出。
为了应对文昌发射场不断增加的各型火箭加注发射功能拓展需求,同时保障现有型号火箭的高密度发射任务,近年来,技术部低温加注总体主动创新软件维护方式保障,自主设计搭建某型测试平台,不断探索新技术在软件中的应用,确保了软件的迭代拓展。
如今,技术部低温加注总体团队已完成国内最大、最复杂、自动化程度最高的低温加注控制系统建设,解决突破了多项关键核心技术,获得了10余项软件著作权和20余项专利。同时,某型加注软件在文昌发射场投入使用以来,成功执行了该发射场的所有航天发射任务,为大国重器腾飞作出了重要贡献。
南海网版权声明:以上内容由南海网原创生产,未经书面许可,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以任何方式或理由对上述内容的任何部分进行使用、复制、修改、抄录、传播或与其它产品捆绑使用、销售。如需转载,请与南海网联系授权,凡侵犯本公司版权等知识产权的,本公司必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电子邮箱:nhwglzx@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