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卫工翻8吨垃圾找回儿童手表,大同最新回应,多个细节披露→

人民日报客户端2025-07-14 20:42:34

近日,“山西大同市两名环卫工人4小时翻8吨垃圾帮游客找回儿童手表”一事引发网友普遍质疑,认为“这样的行为没有必要!”“环卫工人有没有额外奖励?”“游客是不是有特殊身份?”

针对网友关心问题,7月14日下午,人民日报记者独家采访了大同市城管局副局长肖志刚、大同市新城环境公司经理王军和大同市新城环境公司清洁部部长温东。

肖志刚介绍,城市管理局本身是一个服务单位,对12345热线转办的事情接诉即办,没有过多考虑“值不值”的问题,此次求助的卢女士就是一位普通游客,没有其他身份,不管是本地市民还是外地游客,他们都会提供帮助。肖志刚坦言,此次事件对工作有促进作用,坦诚接受网友的批评,下一步会对环卫工人有一定奖励。肖志刚表示,“以后遇到市民求助的事情还是会做,不会因为这次事情影响正常工作。”

具体怎么奖励,王军介绍,环卫公司将拿出一部分经费,成立“助人为乐”基金,目前正在落实资金来源、制定奖励规则,将给予此次事件涉及的两名环卫工人奖励。并且这项工作将会常态化,以后对所有乐于助人的员工都会进行一定奖励。王军坦言,“没想到这次事件引起这么大讨论,对内部职工有些打击。成立基金就是为了鼓励员工继续帮助他人。”

温东直接参与了整件事情的处理过程,他介绍,他是当天上午10点半左右对接上卢女士,当时确定卢女士丢失的手表已随垃圾进入中转站挤压箱,但箱内有约8吨垃圾,为尽快找回失物,下午,大同市新城环境公司将垃圾转运至富乔垃圾焚烧发电场的一个平台寻找,这块平台在室内,类似厂房,有通风设备,不存在室外暴晒情况。

寻找途中,卢女士有提出,“实在找不到就别找了。”但是温东介绍,因为工人已经将垃圾都摊开了,并且手表有定位功能,会发出“滴滴”的声音,所以他们还是决定继续寻找。手表找到后,卢女士确实发了一个微信红包,请他转交给两位环卫工,但是温东认为,这是本职工作,不应该收钱,便没有点开红包。因为此前,他们也曾在垃圾中帮市民找过药品、钥匙、手机、人工耳蜗等物品,没有收钱的先例。

据介绍,目前,两位环卫工人在正常工作。

【早前报道】

两环卫工徒手翻8吨垃圾寻找儿童手表,城管局:求助者打的是投诉电话

潇湘晨报消息,近日有媒体报道,7月1日下午,来自深圳的卢女士一家乘坐高铁从太原抵达大同,车上孩子将儿童手表装入干净的纸质垃圾袋中玩耍,下车后不慎遗忘。次日上午,卢女士拨打了12345热线向大同市城市管理局求助。随后两名环卫工人花费4小时徒手在8吨垃圾中找到。

在当地媒体强调此事中展现的城市温度的同时,也有许多网友质疑:一个儿童手表是否有必要?谁来体恤一线环卫工人?

据山西晚报报道,1日出站发现后,卢女士立即向大同南站派出所求助。由于儿童手表具备定位功能,经查询发现,手表定位仍显示在大同南站,卢女士由此判断手表已被当作垃圾处理。

次日上午,卢女士拨打12345热线向大同市城市管理局求助后,大同市新城环境公司工作人员与卢女士取得联系,并为尽快找回失物,紧急将垃圾转运至富乔垃圾焚烧发电场空地。两名环卫工人经过4个多小时的不懈努力,从8吨垃圾中找到,并于当晚送还至卢女士手中。后来,卢女士向两位环卫工人发送红包表示感谢,但被婉拒。

7月14日,潇湘晨报记者就此事致电山西12345热线,接听人员称,如果有失物寻找求助,“只能帮助报警,让警方去帮助协调、寻找。”至于为什么会转接至大同市城市管理局,接听人员称需咨询大同市城市管理局。

大同市城市管理局工作人员告诉潇湘晨报记者:“求助者打的是投诉电话。人家是找的市民热线,然后反馈到我们这。人家就要求政府需要帮人家找。”

该工作人员表示,谁都会有需要帮助的时候,应该换位思考。既然群众有求助需求,政府部门就不应不理睬。求助者丢失的是智能手表,有精确的定位,“如果对方有一定的要求,也在我们能力范围内,我们会提供帮助。如果帮忙找了,没找到,那也没办法。这是找到了。”

对于两位环卫工的工作,该工作人员称,其原有工作会有其他环卫工来接替。此外,两位环卫工的工作并非露天进行,是在一个非常大的场地内,装有风机,并不炎热。

对于两位环卫工婉拒求助者红包感谢,以及公司是否会对两位环卫工有嘉奖,该工作人员称这是后续发展,也由大同市新城环境公司定夺,自己尚不清楚。

潇湘晨报记者也多次拨打大同市新城环境公司和富乔垃圾焚烧发电场的电话,截至发稿前未获回复。

【锐评】

环卫工翻8吨垃圾找手表,该有的奖励不能丢

让环卫工翻8吨垃圾找一块儿童手表,究竟值不值得?

近日,山西大同。卢女士孩子的手表因不慎放入高铁的纸质垃圾袋中,被当作垃圾处理。在拨打了市政服务热线后,大同市相关单位的环卫工人在高温下寻找4个小时,在翻找了8吨垃圾后,终于找到了手表。事后,卢女士曾发红包感谢两位环卫工,但被婉拒。

报道一经发出引发热议,网友质疑“浪费人力、不体恤工人”。

对此,大同市城管局的工作人员回应称,不能说值不值;只要老百姓有需求,我们肯定去做。

站在事件的起点,失主心急求助、相关部门积极找寻,都无可指摘。这也正是城市温度的体现,民生无小事,个人的“小麻烦”值得被公共服务的“大系统”认真对待。

然而,在暖心叙事的背后,争议不容忽视。以往,让环卫工劳师动众找寻的,多是贵重物品。为价值几百元的儿童手表,就如此耗费公共资源真的合理吗?高温下徒手翻找垃圾4个多小时,是否缺乏对基层劳动工作者的体恤与共情?

忍脏忍臭忍高温,两名环卫工的辛苦不是几句“漂亮话”就能简单代过的。令人寒心的是,对两名环卫工的防护措施和补贴奖励,在回应中只字未提。这件事,落脚点变成了劳动者权益缺失的问题。

网友那些“不值得”的质疑,归根结底是在追问,为什么对环卫工人没有补偿?为什么淡化他们的苦劳?都是普通老百姓,谁来心疼他们?言外之意,谁又来呵护我们这些底层打工人?

莫让暖心变寒心,希望相关部门对环卫工给予表彰和激励回馈。以完善的制度,给到劳动者真金白银的回报,如此,才能让公共服务的温度与善意,不辜负每一位真诚付出的服务者。

事有轻重缓急,公共服务需要更科学的响应制度。而那些在垃圾堆中弯腰流汗的身影,也需要最有力的撑腰,最大声量的鼓励。(正观新闻 韩静)

作者: 付明丽
责任编辑: 王平

推荐阅读

海南南海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1999-2025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盘路30号新闻大厦9楼
电话:(86)0898-66810806  传真:0898-66810545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nhwwljb@163.com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06002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琼B2-2008008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966123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108281
  • 广告经营许可证:46000010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