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海日海口主场:多项海洋智能装备成果落地,助力向海图强
南海网、新海南客户端2025-07-13 21:10:00
南海网、新海南客户端7月13日消息(记者 叶长文)为加快海洋经济创新发展,推进海洋高端装备产业链协同创新与产业孵化集聚创新,7月12日,时逢中国航海日20周年之际,海南省海洋厅联合海南省交通运输厅、海南海事局指导海口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海洋局),在海口市北港岛村举办了以“智能绿色 安全航行”为主题的绿色智能船艇海上试验场(筹)建设揭牌发布会。
海南省海洋厅戴文达副厅长、海南海事局刘浩纪检组组长共同为海口市绿色智能船艇海上试验场(筹)揭牌。绿色智能船艇海上试验场(筹)是国内首个聚焦“绿色智能船艇”的开放试验场,通过在划定海域内开展实船测试,为无人艇、新能源船舶等产品在实际海况下的实战化应用提供了场地保障和技术支持,极大加速了技术迭代。接下来将加快建成覆盖“研发-测试-认证”全流程服务的综合海上试验场,进一步为缩短新技术转化落地周期,高新技术产业化提供重要保障。
与会人员共同见证了中国船级社天津分社向陕西欧卡电子智能科技有限公司颁发全国首张“无人艇感知和自主航行系统(海工级)”型式认可证书。该证书的颁发标志着国内船舶智能驾驶技术已具备国际海工领域准入资质,进一步突破了复杂海况作业技术堡垒,填补了我国深海智能装备标准空白,为智能船舶规模化、模块化应用扫清技术准入障碍。该系统可为近海环卫、休闲渔业、海上快递等海上场景提供自主可控的技术支撑,推动水上作业模式向智能化、无人化迈进,也将为海南海洋经济“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协同发展的新格局贡献中国智造力量。
沈义俊教授宣读“海南省绿色智能船艇研发设计中心和创新联合体筹备”倡议书。
省政府参事、海南大学海洋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沈义俊教授宣读“海南省绿色智能船艇研发设计中心和创新联合体筹备”倡议书。旨在抓住全球海洋经济向绿色化、智能化转型机遇期,联合高校和企业共同攻克绿色智能船艇领域的关键核心技术瓶颈,推动科研成果快速转化和产业化应用。海南凯浦、陕西欧卡等企业积极响应倡议,现场发布了海洋智能船舶示范场景,并和多家企业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为加快实现智能无人艇在“渔文旅”融合应用场景的实际应用贡献力量。他们表示,后续将继续加大力度联合推广智能航运技术标准,驱动产业生态助推海洋产业升级。
多家企业签约战略合作协议。
在活动现场,三亚市农业农村局向四川凯迈新能源有限公司下达了海南首艘新能源智能休闲渔船“琼三亚渔休88388”开工令。四川凯迈公司聚焦“休闲+海钓”双重应用场景,紧抓“安全、绿色、智能”关键问题,建设出搭载全新智能航行系统和新型动力电池的新型休闲渔船,不仅实现了船艇驾驶智能化和动力电动化,使新能源智能休闲渔船质量更稳定、能源更高效、产品更安全,更为进一步推动渔民转产转业、海南省“三无”渔船升级改造提供了优秀范本,为海南省休闲渔业安全升级与低碳转型奠定良好基础。
三亚崖州港湾投资有限公司发布港池垃圾清理海上环卫智能装备“揭榜挂帅、赛马测评”行动计划,以无人智能绿色技术和低成本的费用解决海上环卫垃圾处理的“痛点”问题。通过“揭榜挂帅、赛马测评”的方式吸引企业竞标,号召更多从事海上智能装备研发、生产企业和科研团队积极参与,推动水面清洁机器人等无人智能装备迭代升级,吸引优质涉海企业入驻海南,让更多先进技术在海南省碰撞出创新火花。
活动最后是“商渔共治”联合执法监管与护航海洋经济健康发展启动仪式。在仪式上,海口市综合行政执法局和海口海事局联合声明将建立常态化联合执法机制,并依托智能监控平台和无人装备,进一步提升海上安全治理效能,努力实现琼州海峡航行更安全。在场的执法人员在活动现场郑重表态,要严控商渔船碰撞风险,护航海上交通安全,全力保障海口海洋经济安全发展,并坚持以高标准的服务为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添砖加瓦。
南海网版权声明:以上内容由南海网原创生产,未经书面许可,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以任何方式或理由对上述内容的任何部分进行使用、复制、修改、抄录、传播或与其它产品捆绑使用、销售。如需转载,请与南海网联系授权,凡侵犯本公司版权等知识产权的,本公司必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电子邮箱:nhwglzx@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