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正青春:千年技艺邂逅现代生活 海南非遗派对引燃文化热潮
南海网、新海南客户端2025-07-12 20:30:58
南海网、新海南客户端7月12日消息(记者 陈望 实习生 王佳婧)看非遗演出、学东山草编、开非遗盲盒……7月11日至12日,海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中心变身“非遗游乐场”,首场“融入现代生活——非遗正青春”2025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遗宣传展示活动在这里火热上演。这场持续48小时的文化盛宴,以年轻化表达重构非遗叙事,吸引数千市民游客共赴这场传统与现代的美好相遇。
7月11日上午,“非遗番新·周末‘聚’场”演出季在观众的期待中拉开帷幕。记者 曹志 摄
视听盛宴:非遗舞台焕发新生
7月11日上午,“非遗番新·周末‘聚’场”演出季在观众的期待中拉开帷幕。黎族打柴舞率先点燃现场,木棍铿锵如雷,舞步稳健似松,将黎族先民“砍山种稻”的劳动智慧演绎得淋漓尽致。随后,疍歌《我们是疍家人》以悠扬婉转的渔家小调,唱出水上人家的质朴情怀;琼剧《阳春院》选段“劝学”用抑扬顿挫的唱腔,演绎着琼崖学子一心向学的故事;当五指山黎族民歌《阿哥妹种山兰》响起,高亢清亮的山野之音,诉说着黎家儿女的勤劳与浪漫;临高渔歌《永远的哩哩美》《临高山歌咙么哩》以欢快的渔家号子交织出渔民耕海牧渔的生命乐章。压轴的黎族共同舞更引发全场互动,观众与演员手挽手跳起共同舞,将非遗理念化作最生动的注脚。
7月11日上午,“非遗番新·周末‘聚’场”演出季在观众的期待中拉开帷幕。记者 曹志 摄
“没想到非遗可以这么年轻、这么有活力,我们都想报名学习这些传统艺术了!”几位参观的大学生兴奋地说道,现场观众纷纷举着手机全程录像,热烈的掌声和欢笑声让这场非遗展演成为一次真正的心灵共鸣。
沉浸体验:传统文化玩出新花样
活动现场摇身一变成为“非遗剧本杀”实景剧场,整个省非遗展示中心化作沉浸式游戏空间。“非遗盲盒奇遇记”以趣味闯关形式,引导亲子家庭在解谜过程中探寻非遗密码。孩子们化身“非遗小侦探”,通过互动问答、实践操作等方式完成任务,最终解锁海南非遗美食盲盒和限定文创盲盒,在游戏中完成了一场别开生面的非遗启蒙课。
7月11日上午,“非遗番新·周末‘聚’场”演出季在观众的期待中拉开帷幕。记者 曹志 摄
薪火相传:古老技艺绽放新蕾
7月12日的“潮创一夏·灵感奇遇”非遗快闪活动现场人头攒动。非遗手造工坊里,市级非遗传承人袁洁正带领参与者开启指尖上的非遗之旅。只见她手指翻飞间,一根根灯芯草仿佛被施了魔法,转眼化作实用的小篮子和杯垫。每一根草茎都在讲述海南故事,袁洁边示范边解说,“草编不仅是手艺,更是我们与自然对话的方式。”大学生小李捧着自己编织的杯垫爱不释手:“这比千篇一律的旅游纪念品珍贵多了!”
非遗手造工坊(东山草编)。记者 曹志 摄
非遗手造工坊(东山草编)。记者 曹志 摄
当日的非遗读书分享会同样座无虚席,青年戏曲化妆师吴翠华现场解读琼剧经典剧本选段、分享琼剧妆造等知识,当她现场演示如何通过“开脸”“描眉”等技法塑造琼剧人物时,观众席不时发出阵阵惊叹。一位带着孩子的母亲感慨:“原来琼剧妆容的每一笔都有讲究,这简直就是行走的非遗教科书!”
非遗读书会·琼剧专场。记者 曹志 摄
本次活动突破传统展陈模式,通过“演艺+体验+研学+数字”的立体化呈现,打造出可看、可玩、可尝、可传的非遗新生态。在这里,非遗不再遥远,而成为可触摸、可参与、可创造的鲜活存在,让每一位参与者都成为了非遗传承的见证者和践行者。正如带着孩子前来体验的王女士所说:“这样的活动让传统文化真正走进了我们的生活,孩子在玩耍中就爱上了非遗,这比传统的文字说教生动多了。”
非遗读书会·琼剧专场。记者 曹志 摄
据悉,“融入现代生活——非遗正青春”2025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遗宣传展示活动将持续至8月17日,在为期一个多月的活动中,每周末都将推出独具特色的非遗体验项目。从非遗演出到手作体验再到互动学习,这场文化盛宴将为市民游客带来“周周有新意、场场有惊喜”的沉浸式非遗之旅,让传统文化在现代生活中绽放异彩。
南海网版权声明:以上内容由南海网原创生产,未经书面许可,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以任何方式或理由对上述内容的任何部分进行使用、复制、修改、抄录、传播或与其它产品捆绑使用、销售。如需转载,请与南海网联系授权,凡侵犯本公司版权等知识产权的,本公司必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电子邮箱:nhwglzx@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