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周刊 | 科学防治过敏性疾病:早诊断 早干预
海南日报2025-07-11 10:22:20
■ 海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王洪旭
今年7月8日是第21个“世界过敏性疾病日”。过敏性疾病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21世纪重点防治的三大疾病之一。生活中,有的人因花粉、尘螨、宠物毛发过敏,也有人因为吃芒果、海鲜等过敏……
那么,如何预防过敏性疾病呢?如何进行脱敏治疗?近日,海南日报全媒体记者采访我省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皮肤科专家,为大家解答疑问和支招。
早诊断 早干预
过敏不是“矫情”,而是免疫系统“反应过度”。
海口市人民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主任时文杰表示,过敏反应是人体免疫系统对无害的物质产生的过度免疫反应,导致皮肤、呼吸道、消化道等炎症性疾病。
“在海南,过敏性疾病较为多发。”时文杰表示,首先,海南高温高湿的气候环境,有利于螨虫、霉菌等过敏原生长;其次,海南有大量的热带水果食物,富含易致敏的蛋白酶;第三,海南的花粉品种比较多,播撒季节贯穿整年;第四,海南有丰富的海鲜产品,它们富含大量组胺成分,会诱发过敏性皮炎等。吃新鲜的海鲜应加热后食用。
“一旦发现过敏性疾病,应早诊断、早干预,避免反复接触过敏原,导致疾病加重。”时文杰介绍,以过敏性鼻炎患者为例,其过敏原主要是螨虫,包括粉尘螨、屋尘螨、热带螨。目前,有100多位过敏性鼻炎患者在该医院进行特异性免疫治疗,一般治疗周期为三年,治疗后达到过敏性症状的控制。
两年前,一名大学生因过敏性鼻炎出现鼻塞、流涕、打喷嚏,伴有哮喘,学习和生活受影响,到海口市人民医院就医。经过敏原检测和皮肤点测试验,诊断为对螨虫严重过敏。当时,时文杰给予鼻喷激素和口服抗组胺药控制症状;长期治疗方面,给予皮下注射尘螨变应原的特异性免疫治疗,至今已坚持治疗两年,治疗后哮喘几乎没再发作,只是偶尔有咳嗽症状,鼻炎症状控制在80%以上,可正常地参与户外活动。
海口市人民医院皮肤科副主任医师王丽表示,该医院皮肤科每天接诊的患者中,有1/5的患者属于过敏性疾病,比如荨麻疹、湿疹、特应性皮炎,尤其是特异性皮炎患者逐年增多;还有一些药物性皮炎和接触性皮炎。目前,有一些新型药物在临床应用,给过敏性疾病患者带来福音。比如,度普利尤单抗在皮肤科应用广泛,可用于6个月及以上儿童和成人中重度特应性皮炎治疗。奥马珠单抗用于治疗难治性荨麻疹。阿布昔替尼可适用于12岁及以上的儿童与成人中重度特应性皮炎。
远离过敏原 常备抗过敏药
生活中,如何预防过敏呢?
时文杰表示,生活中预防过敏要远离过敏原,尽早干预长期控制炎症发生。首先,家里要保持干燥通风,定期清洗床上用品,尤其是与皮肤接触的内衣、内裤、床罩、枕巾应用50℃以上的热水清洗,并在阳光下暴晒,尽可能除螨。其次,花粉过敏者尽量在花粉播散季减少外出,一定要外出的话,要佩戴口罩。第三,对食物过敏者首次食用某一食物,可少量试吃,观察反应,没有过敏症状再进食。第四,如果感觉到自己突然发生连续的打喷嚏、鼻子痒、流清鼻涕,同时又没有全身症状,怀疑是鼻炎,建议到医院做过敏原检测,明确诊断过敏原,并及时干预。第五,过敏性疾病患者应长期进行炎症管理和控制。
在皮肤保护方面,王丽建议,每天写下“生活日记”,记录自己一天的活动轨迹,比如接触了什么东西,去过什么地方,有没有情绪过度紧张,有没有运动后或者遇到冷空气后皮疹加重,这样有利于识别生活中的过敏原,便于后续针对性脱敏治疗和远离过敏原。
此外,过敏性疾病患者要常备一些抗过敏药,出现过敏症状可以紧急使用;如果出现荨麻疹大风团时,伴有喉头水肿、呼吸困难、气促胸闷等症状,要及时到医院就诊;要注意保护皮肤屏障,出现一些湿疹、神经性皮炎、特应性皮炎时,要避免搔抓,要用护肤霜改善皮肤屏障。
南海网版权声明:以上内容由南海网原创生产,未经书面许可,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以任何方式或理由对上述内容的任何部分进行使用、复制、修改、抄录、传播或与其它产品捆绑使用、销售。如需转载,请与南海网联系授权,凡侵犯本公司版权等知识产权的,本公司必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电子邮箱:nhwglzx@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