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航海 向新图强 | 海南创新海员管理制度 助力自贸港航运业强劲发展
南海网、新海南客户端2025-07-10 19:54:37
南海网、新海南客户端7月10日消息(记者 路静)7月10日,在中国航海日设立20周年之际,中国国际海员论坛作为系列活动之一在海南琼海举行。海南海事局副局长杜海鹏在发表题为《锚定自贸港新坐标 共绘海员发展新蓝图——海南自贸港海员管理制度创新与实践》的主旨演讲时透露,海南海事局紧扣自贸港“制度创新高地”定位,聚焦海员“引、育、用、留”全链条,推动一系列创新改革举措,助力自贸港航运业强劲发展。截至2025年6月,“中国洋浦港”登记的国际航行船舶已达64艘,总运力达635.26万载重吨,船舶登记数量和运力规模均位居全国自贸港(区)首位。
7月10日,中国国际海员论坛在海南琼海举行。海南海事局副局长杜海鹏发表主旨演讲。记者 黄东光 摄
在拓宽海员来源方面,海南海事局通过建立全国最开放的海员市场,出台允许外籍人员参加船员培训考试的政策,首创外国船员适任证书承认签证机制,并实施琼港游艇证书互认,大幅提升了海员资源的国际化水平。同时,联合广东、深圳建立客船船员区域协作机制,实现三地资质互认和标准统一,有效降低了海员跨区域流动成本。
在提升海员培养质量方面,海南海事局构建了“产教融合”的培训体系,联合院校、企业共建现代航运产业学院,开发智能船舶、双燃料等特色课程,并引入VR/AR技术优化实操培训与考试评估。针对邮轮、海上风电等新兴产业,推出定制化培训项目,并推行“免申即享”服务,简化船员证书办理流程,全面提升培训供给能力。
为增强海员职业吸引力,海南海事局强化党建引领,打造“海上红色网格”,依托船员服务驿站和航运企业建立流动党员党支部,确保船舶航行到哪里,组织覆盖到哪里。同时,构建“一中心+双站点+全域阵地”的权益保障体系,设立劳动争议调解中心和海事劳工权益保障中心,并在西沙邮轮上首创船员服务驿站,为海员提供全方位支持。此外,推动将船员纳入海南自贸港高层次人才和紧缺人才目录,使其享受个税优惠等政策,进一步提升职业保障水平。
在配套政策方面,海南海事局创新推出《特定水域船舶最低安全配员管理办法》,首创弹性配员机制,允许企业根据船舶特性申请差异化配员标准,助力航运企业降本增效,进一步优化了海南自贸港的海员发展环境。
杜海鹏表示,海南海事局将以建设“中国海员管理制度改革示范区”为目标,实施“三大行动”:一是国际协同行动,构建海员流动“自由港”。推进共建“一带一路”海员标准互认,试点外籍船员单方认可机制,建立跨境执业负面清单,打造国际海员枢纽;二是数字赋能行动,打造智慧海员“新高地”。建设“海南自贸港海员数据中心”,利用数字技术,实现海员管理的智能化和精细化;三是绿色转型行动,培育低碳航运“先锋队”。扩展海南新技术、新能源船舶海员培训能力,参与制定氢能、氨燃料船舶操作规范,将绿色操作纳入考试评估体系,助力海南自贸港绿色航运发展,助力全球海员行业绿色变革。
南海网版权声明:以上内容由南海网原创生产,未经书面许可,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以任何方式或理由对上述内容的任何部分进行使用、复制、修改、抄录、传播或与其它产品捆绑使用、销售。如需转载,请与南海网联系授权,凡侵犯本公司版权等知识产权的,本公司必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电子邮箱:nhwglzx@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