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航海 向新图强 | 海南创新海员管理制度 助力自贸港航运业强劲发展

南海网、新海南客户端7月10日消息(记者 路静)7月10日,在中国航海日设立20周年之际,中国国际海员论坛作为系列活动之一在海南琼海举行。海南海事局副局长杜海鹏在发表题为《锚定自贸港新坐标 共绘海员发展新蓝图——海南自贸港海员管理制度创新与实践》的主旨演讲时透露,海南海事局紧扣自贸港“制度创新高地”定位,聚焦海员“引、育、用、留”全链条,推动一系列创新改革举措,助力自贸港航运业强劲发展。截至2025年6月,“中国洋浦港”登记的国际航行船舶已达64艘,总运力达635.26万载重吨,船舶登记数量和运力规模均位居全国自贸港(区)首位。

7月10日,中国国际海员论坛在海南琼海举行。海南海事局副局长杜海鹏发表主旨演讲。记者 黄东光 摄

在拓宽海员来源方面,海南海事局通过建立全国最开放的海员市场,出台允许外籍人员参加船员培训考试的政策,首创外国船员适任证书承认签证机制,并实施琼港游艇证书互认,大幅提升了海员资源的国际化水平。同时,联合广东、深圳建立客船船员区域协作机制,实现三地资质互认和标准统一,有效降低了海员跨区域流动成本。

在提升海员培养质量方面,海南海事局构建了“产教融合”的培训体系,联合院校、企业共建现代航运产业学院,开发智能船舶、双燃料等特色课程,并引入VR/AR技术优化实操培训与考试评估。针对邮轮、海上风电等新兴产业,推出定制化培训项目,并推行“免申即享”服务,简化船员证书办理流程,全面提升培训供给能力。

为增强海员职业吸引力,海南海事局强化党建引领,打造“海上红色网格”,依托船员服务驿站和航运企业建立流动党员党支部,确保船舶航行到哪里,组织覆盖到哪里。同时,构建“一中心+双站点+全域阵地”的权益保障体系,设立劳动争议调解中心和海事劳工权益保障中心,并在西沙邮轮上首创船员服务驿站,为海员提供全方位支持。此外,推动将船员纳入海南自贸港高层次人才和紧缺人才目录,使其享受个税优惠等政策,进一步提升职业保障水平。

在配套政策方面,海南海事局创新推出《特定水域船舶最低安全配员管理办法》,首创弹性配员机制,允许企业根据船舶特性申请差异化配员标准,助力航运企业降本增效,进一步优化了海南自贸港的海员发展环境。

杜海鹏表示,海南海事局将以建设“中国海员管理制度改革示范区”为目标,实施“三大行动”:一是国际协同行动,构建海员流动“自由港”。推进共建“一带一路”海员标准互认,试点外籍船员单方认可机制,建立跨境执业负面清单,打造国际海员枢纽;二是数字赋能行动,打造智慧海员“新高地”。建设“海南自贸港海员数据中心”,利用数字技术,实现海员管理的智能化和精细化;三是绿色转型行动,培育低碳航运“先锋队”。扩展海南新技术、新能源船舶海员培训能力,参与制定氢能、氨燃料船舶操作规范,将绿色操作纳入考试评估体系,助力海南自贸港绿色航运发展,助力全球海员行业绿色变革。

作者: 路静
责任编辑: 庞小晴

推荐阅读

海南南海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1999-2025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盘路30号新闻大厦9楼
电话:(86)0898-66810806  传真:0898-66810545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nhwwljb@163.com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06002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琼B2-2008008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966123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108281
  • 广告经营许可证:46000010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