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国智库·观察 | 百年琼剧正“年轻化” 以青春之潮焕新生
南海网、新海南客户端2025-07-10 19:07:04
南海网、新海南客户端记者 陈望
在海南,有一种会“跳舞”的古老方言——琼剧。它是海南省的地方传统戏曲剧种,以海南话演唱,已有约四百年历史。2008年,琼剧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如今,古老琼剧正在“年轻化”,海南越来越多年轻人喜欢琼剧、学习琼剧。在海南自贸港建设中,年轻琼剧演员用青春潮流与传统戏剧碰撞出不一样的火花,让琼剧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琼剧进海口校园现场。 海口市教育局供图
琼剧在校园生根开花 孕育出许多小演员
7月10日,记者从海南省教育厅获悉,海南共有15所中小学校被评为海南省琼剧特色学校。近年来,这些学校通过多种方式,积极探索“戏曲进校园”的途径,结出丰硕果实。
海口市十一小学为了传承发展本地戏曲艺术,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2018年,该校组建了琼剧社团,特邀国家二级演员、琼剧艺术家吴叙勇亲自执教。教学内容从培养中小学生对琼剧文化艺术的兴趣入手,普及琼剧文化的基础知识。林朗如和孔令坤就是海口市十一小学培养出来优秀小琼剧演员,他们获得了少儿戏曲“小梅花”奖项。
海口小琼剧演员林朗如在演出中。 受访者供图
林朗如是海口市十一小学六年级小学生,她一年级时加入学校琼剧社团。“一开始上课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她也并没有出色的表现。”林朗如的妈妈陈虹媚这样形容朗如一开始学琼剧的状态。
让她惊喜的是,到第二学期,朗如突然对琼剧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恰巧这时,学校琼剧社团排练《刁蛮公主》,朗如很喜欢这个剧,下课后她也不忘训练。为了帮助朗如训练,父母主动扮起“驸马”的角色。“我们家人都帮她配过戏,支持她唱好琼剧。”陈虹媚说。
林朗如演绎的《刁蛮公主》栩栩如生,她凭借优异的表现被选中,代表学校参加2020年海口市中小学生美育展演艺术表演类大赛,并一举摘得声乐表演类小学组二等奖。从此,她开始在琼剧表演上崭露头角。
海口小琼剧演员林朗如(左)在演出中。 受访者供图
如今11岁的朗如已经学唱琼剧5年。在别的孩子刷手机、玩游戏时,她通常在练习唱琼剧,每个音调、每个动作、每个表情,她都力求做到最好。在正式演出时,她要穿上古装,戴上厚重的头饰,仅化妆就要1个多小时,可年纪尚小的她总是耐心配合,从不叫苦叫累。
凭借这股迎难而上的韧劲儿和对琼剧的热爱,林朗如成为学校琼剧团吸引更多学生加入的榜样,而她也有自己的榜样——琼剧大师陈素珍,同时也是她的伯乐。
梅花香自苦寒来!林朗如以优异的表现获得众多荣誉,她曾获得少儿戏曲“小梅花”称号;获得2021年海南省琼剧比赛第一名等。
海口小琼剧演员林朗如在日常练习琼剧。 记者王威 摄
定安素有“琼剧之乡”的美称,民间流传着“无定安不成戏班”的说法。2014年开始,定安县教育局联合定安县琼剧团,持续推进“琼剧进校园”活动。定安县第一小学是第一批活动试点,由外聘琼剧专家及学校老师组成的琼剧教研组,把国学文化与琼剧艺术相结合,创编了古诗词琼剧曲目。
定安县第一小学相关负责人介绍,学校开设琼剧欣赏课,组建琼剧社团,通过琼剧舞台美术、漫画琼剧、琼剧服装鉴赏、参加演出和比赛等方式,使学生深入了解琼剧艺术的相关知识,如今越来越多学生爱上琼剧。
据介绍,近年来,随着“琼剧进校园”的不断推进,海南多所中小学校学生与琼剧结缘,琼剧演员“胚子”正在许多校园中孕育。许多学生穿上琼剧戏服,走上舞台,在新时代背景下演绎新的琼剧传奇。他们不仅是“琼剧进校园”的受益者,未来也将成为琼剧的传承者。
2025年“琼剧艺术进校园”现场。 主办方供图
专业学校为琼剧输送人才 用新媒体方式传播琼剧
2019年4月26日晚,海南省琼剧院国家一级演员林川媚凭借琼剧《冼夫人》荣获第29届中国戏剧梅花奖。海南省琼剧演员收获国家荣誉的同时,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将琼剧表演及相关专业作为职业方向。
作为海南省琼剧人才的“摇篮”,海南艺术职业学院重视琼剧专业人才的培养。该院琼剧教研室主任李丹叶介绍,如今琼剧表演专业招生规模显著扩大,每年招收新生35-40人/班 。目前,琼剧教研室拥有表演专业学生达179人,琼剧伴奏专业学生有80人。招生规模的扩大,学制的增加和专业班级的增多,为琼剧专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人才基础,吸引了更多有志于琼剧艺术的学生投身其中。
海南艺术职业学院的学生演的琼剧上海南春晚。 海南艺术职业学院供图
该学院积极拓展多元化培养路径。一方面,与中国戏曲学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为学生搭建更高的学习平台,鼓励应届毕业生报考中国戏曲学院、吉林艺术学院等高校的多剧种专业以及形体教育专业,拓宽学生的艺术视野和发展空间。另一方面,注重实践教学与艺术创作的结合,通过编排折子戏、移植剧目等方式,提升学生的表演能力和艺术素养。在各类国家级赛事中,琼剧专业学生表现卓越。
海南艺术职业学院为琼剧艺术的传承和发展培养许多优秀人才,如年轻演员黄瑾、刘修修、贾璐名、阮丹青、刘玮玮、潘戴林等等。这些年轻优秀琼剧演员肩起发扬琼剧的担当和责任,他们除了自身将演出表演好外,还运用新媒体的方式传播琼剧。
开演前一个小时,演员们都在忙着化妆、准备服装。而琼剧演员刘修修进行所有准备的第一步,却是打开手机,开始直播。
“因为现在年轻人都喜欢比较年轻化,比较潮流的东西,想说通过一些短视频平台去宣传一下琼剧,试一下效果还挺好的。很多年轻人刷到以后,看上去说觉得还不错,然后停留看一下,现在确实有很多年轻人通过短视频平台喜欢上琼剧。”刘修修说。
通过短视频、网络直播这些年轻人喜好的传播方式,去展示琼剧的魅力,刘修修也收获了大批年轻“粉丝”。在直播过程中,刘修修不仅向观众展示琼剧表演前的准备,还会跟大家讲解一些背后的“讲究”。
从小痴迷琼剧,长大后圆梦年轻琼剧演员的潘戴林,用行动把这项古老的非遗技艺传承下去,除了自己演戏,他还经常邀请身边的朋友去看戏。他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今年以来不是在演出,就是在去演出的路上,每个月差不多有20多场演出。”他认为,让更多年轻人通过琼剧接受艺术熏陶,可以让大家看到更大的世界,而非一时刺激的视听享受。
此外,潘戴林还在抖音上注册自己的账号,分享日常的演出和训练,将琼剧的魅力通过这些平台传播出去,吸引更多的人来关注琼剧,让更多的年轻人走进剧院,参与到这个行当。
2025年“琼剧艺术进校园”现场。 主办方供图
年轻演员挑起大梁唱响琼剧 专家建议多举措吸引更多人加入
当前,省、市两级政府相关部门重视琼剧的传承与发展,“老带新”成为琼剧业界常见的现象,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能挑起大梁唱响琼剧。
近日,大型古装琼剧《汉文皇后》登上第四届全国戏曲(南方片)会演舞台,为全国观众献上了一场情与法交织的视听盛宴。该剧的重要角色由优秀青年演员叶建宏、黄辅升担任,他们在剧中表现十分出色。
叶建宏本次在剧中饰演汉文帝刘恒,为精准诠释角色,叶建宏在表演上侧重“动态情感切换”。同时,他通过反复研读剧本,锚定人物在不同剧情阶段的情感基调,使神态、语气与动作形成连贯的心理逻辑,强化“法理抉择”的悲剧感染力。黄辅升饰演窦广平一角,表演可圈可点,他以细腻眼神和肢体语言传递从亲情羁绊到法理抉择的心理转变,演活了一个被阴谋吞噬的悲剧少年。
海南有一个社团是以青年人为主,它就是霞霞青年琼剧团。目前剧团里吸引了30多名青年琼剧演员,其中年龄最小的是25岁的陈文锐。“对琼剧的热爱,让大家走在一起。”陈文锐对记者说。
“我个人认为,要想为琼剧文化传播出力,要做的事也很简单。”剧团的创始人曾春霞说,那就是尽力做好每一次的上台演出,吸引观众,让更多人喜欢上琼剧,就是在为传播琼剧文化作贡献。
国家一级演员、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林川媚认为,近年来,琼剧舞台上的演员确实呈现出越来越年轻化的趋势,这是令人欣喜的现象。一方面,这体现了琼剧作为海南传统文化瑰宝的独特魅力,依然能够吸引年轻一代投身其中。另一方面,年轻演员的加入为琼剧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创造力,他们带来了新的思维方式和表演风格,有助于推动琼剧在新时代的发展。
对于如何让更多年轻人加入琼剧这个队伍中来,林川媚建议,首先,要扩大琼剧进校园的范围和深度,不仅在中小学开设琼剧课程,还可以在高校设立琼剧选修课或社团活动,让更多的学生有机会接触和了解琼剧。
“人才培养师徒传承与创新结合。”林川媚说,在传统的师徒传承模式基础上,鼓励年轻演员在继承前辈技艺的同时,结合现代审美和表演理念进行创新。支持琼剧演员学习其他艺术领域的知识和技能,拓宽他们的艺术视野,提升综合素养。同时,自媒体时代要借助抖音、微信等新媒体平台,通过短视频、直播等形式展示琼剧的魅力,吸引年轻观众的关注。
她还称,要定期举办琼剧比赛、演出活动等,为年轻演员提供展示平台,同时营造浓厚的琼剧文化氛围。同时,要改善演出环境,提升琼剧演出场所的设施条件,提供更舒适、专业的观演环境,以迎合年轻观众的偏好。
林川媚最后表示,琼剧的年轻化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政府、学校、剧团、演员等多方面的共同努力,通过教育普及、人才培养、剧目创新、宣传推广等多措并举,让琼剧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吸引更多年轻人加入琼剧队服伍。
南海网版权声明:以上内容由南海网原创生产,未经书面许可,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以任何方式或理由对上述内容的任何部分进行使用、复制、修改、抄录、传播或与其它产品捆绑使用、销售。如需转载,请与南海网联系授权,凡侵犯本公司版权等知识产权的,本公司必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电子邮箱:nhwglzx@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