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组图 | 雨林里的“水舞派对”:吊罗山瀑布群藏着这些自然密码
南海网、新海南客户端2025-07-09 19:57:51
南海网、新海南客户端7月9日讯(记者 刘孙谋)7月9日,刚下过一场透雨的吊罗山,像被按下了“播放键”——枫果山瀑布的水流挣脱岩壁束缚,以百米落差砸向深潭,水雾中架起的彩虹随风摇晃;山坳里的小瀑布群则玩起“接力赛”,水流顺着苔藓覆盖的岩石层层跳跃,在阳光里碎成万点金星。这场盛夏的“水舞派对”,正吸引着游客走进雨林,解锁瀑布群里的自然奥秘。
枫果山瀑布。刘孙谋 摄
从“闪电侠”到“慢舞者”:瀑布家族的性格图鉴
在吊罗山的瀑布家族里,枫果山瀑布绝对是“气场担当”。它的水流来自海拔千米的雨林湿地,雨季时每秒流量可达3立方米,相当于20个浴缸的水同时倾泻。站在观景台能感受到水雾打在脸上,连说话都要扯着嗓子。瀑布冲击岩石形成的轰鸣声,在百米外都能清晰听见。
枫果山瀑布。刘孙谋 摄
而藏在密林深处的“姐妹瀑布”则是另一番模样。两条水流从相邻的岩缝钻出,一条急着奔向山涧,在岩石上冲出雪白的浪花;另一条却慢悠悠地绕着青苔石墩打转,仿佛在欣赏自己映在水潭里的倒影。地质专家解释,这种"性格差异"源于岩石的硬度不同:坚硬的花岗岩让水流不得不“加速冲刺”,而较软的页岩被侵蚀出凹槽,自然“放缓了脚步”。
枫果山瀑布。刘孙谋 摄
最有趣的是“阶梯瀑”大里托南日瀑布,水流顺着近30度的斜坡层层跌落,形成18级连续瀑布。仔细观察会发现,每级瀑布的水潭里都藏着小鱼群,它们顺着水流“逆流而上”的样子,像在参加一场特殊的“攀岩比赛”。“这些是光唇鱼,专门靠瀑布冲击带来的氧气和食物生存。”瀑布不仅是景观,更是维系雨林生态的“氧气泵”。
大里托南日瀑布。刘孙谋 摄
雨水的“奇幻漂流”:一滴水的吊罗山之旅
你知道吗?落在吊罗山的雨滴,可能要走三个月才能抵达小妹水库。这场奇幻漂流的起点,是雨林树冠层——雨水先被参天古树的枝叶“拦截”,顺着树干渗入腐殖土,再慢慢汇聚成地下暗流。当水流遇到岩层断裂带,就会顺着落差形成瀑布,完成从“地下潜行”到“空中飞舞”的变身。
大里托南日瀑布。刘孙谋 摄
千万年来,水流像把“软锯子”,不断侵蚀岩石形成壶穴。在枫果山瀑布下方,最大的壶穴直径达5米,深约3米,足以容纳十几个成年人。这些壶穴在旱季会变成天然泳池,雨季又成为水流冲击的“缓冲垫”,默默守护着岩壁的稳定。
而所有瀑布的水流最终都会奔向小妹水库与南喜河,这里储存的水资源不仅滋养着下游的农田,更通过蒸发参与到降雨循环中。“说不定你今天看到的瀑布水流,明年又会以雨滴的形式回到吊罗山。”
打卡小贴士:和瀑布约会的正确方式
想要和瀑布群来场亲密接触?这些小贴士请收好:雨后两小时是观赏枫果山瀑布的最佳时段,此时水量最大,彩虹出现的概率也最高;穿防滑鞋很重要,“阶梯瀑”的岩石即使在晴天也可能湿滑;如果想拍瀑布全景,清晨6点到8点的光线最柔和,还能避开游客高峰。
大里托南日瀑布。刘孙谋 摄
大里托南日瀑布。刘孙谋 摄
大里托南日瀑布。刘孙谋 摄
大里托南日瀑布。刘孙谋 摄
枫果山瀑布。刘孙谋 摄
水帘幕瀑。刘孙谋 摄
水在山涧流动。刘孙谋 摄
水帘幕瀑。刘孙谋 摄
姐妹瀑布。刘孙谋 摄
南海网版权声明:以上内容由南海网原创生产,未经书面许可,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以任何方式或理由对上述内容的任何部分进行使用、复制、修改、抄录、传播或与其它产品捆绑使用、销售。如需转载,请与南海网联系授权,凡侵犯本公司版权等知识产权的,本公司必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电子邮箱:nhwglzx@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