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历史文脉在城市更新中“活”起来
海南日报2025-07-09 10:00:07
■ 娄瑞雪 高扬
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是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举措。今年5月,《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持续推进城市更新行动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出台,对持续推进城市更新行动作出了全面系统的部署,为城市更新按下“加速键”。《意见》强调,要坚持保护第一、应保尽保、以用促保,在城市更新全过程、各环节加强城市文化遗产保护。随后,海南印发《关于支持实施城市更新行动若干政策措施》,其中指出,“将绿色、智慧、韧性、文化底蕴、历史传承和热带特色资源环境与城市更新工作相融合”。
历史文化作为城市的精神血脉与文化根基,如何在时代变迁中延续并焕发新生,是城市更新面临的重要课题。海南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是城市更新中需要重点保护和传承的对象。2024年12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听取海南省委和省政府工作汇报时发表重要讲话,指出“保护好运用好传承好历史文化、革命文化、海洋文化、民俗文化资源,增强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发展壮大文化产业”。
保护历史文化是守护城市的生命力。历史是城市的记忆,文化是城市的灵魂,历史文化是城市的灵魂与根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保护好传统街区,保护好古建筑,保护好文物,就是保存了城市的历史和文脉。城市的形成是历史的积累和文化的沉淀,历史文化以各种方式保留在城市肌体里,见证了城市的历史变迁。每一座古建筑、每一条老街巷、每一件文物,都承载着城市的历史记忆,并赋予城市独特的内涵和品质。海南的历史文化遗产不仅记录了海南自身的发展脉络,也见证了中华文化多元一体的演进历程。千余年来,海南岛虽孤悬海外,但始终保持着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和传承。要立足自贸港建设需要,对历史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科学规划是保护历史文化的重要前提。城市更新与历史文化保护,是城市建设的永恒话题。城市更新行动作为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是有计划地对不适应当前及未来经济社会发展和市民生产生活需要的城市区域或空间进行改建的活动。在城市更新行动中,应统筹好保护与发展,立足本地特色做好科学规划,谨防大拆大建、拆真建假、利用不当等突出问题。如果历史文化遗产被拆除或破坏,城市将失去其独特的历史韵味和文化底蕴,变得千篇一律,缺乏灵魂。海口是我国热带城市,也是海南唯一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2025年5月,《海口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2021—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获审批通过,从空间、时间、类型三个维度,构建了海口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传承体系,推动形成“市域—中心城区—历史城区—历史文化街区—文物古迹”层层递进、各具重点的保护圈层。我省《关于支持实施城市更新行动若干政策措施》第一条明确提出,要科学编制城市更新专项规划,强调城市更新与文化底蕴、历史传承相融合。
坚持守正创新是焕发文化时代生机的关键所在。纵观世界各地文明发展史,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文化血脉之所以绵延不绝,是因为既根植于一代代人的薪火传承,更得益于顺应时代的创新发展。城市更新要坚持守正创新,持续推进“两个结合”,让城市历史文化中的优秀因子在现代社会中不断激发新活力。守正不是墨守成规、一成不变,创新不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守正创新首先要立足本源,只有夯实文化根基,为文化创新提供坚定的价值源泉,文化之树才能枝繁叶茂。其次要拓展创新,只有结合时代发展,为文化传承提供持续的创新元素,历史文化才能焕发新的生机。
因此,海南在城市更新中,一要加强对历史文化遗产的研究,深入挖掘其多重价值,为运用好历史文化提供科学依据。以昌江史前洞穴遗址、三亚落笔洞遗址为代表的史前文化,以木棉织锦为代表的黎族文化,以东坡文化、海瑞精神等为代表的历史文化,以红色娘子军为代表的红色革命文化,以骑楼为代表的南洋文化等,都蕴含着海南独特的文化基因和历史记忆,要深入挖掘其丰富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教育价值、精神价值乃至世界价值。二要积极推动历史文化遗产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丰富城市文化内涵,为传承好历史文化提供实践路径。在城市更新中,要注重将历史文化与现代城市功能相结合,打造具有历史文化底蕴的现代城市空间,提升城市的文化软实力和竞争力。这需要进一步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建立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协调机构,将科学规划向行动引导转化,探索城市更新与活化利用历史文化相结合的创新政策机制和管理模式,确保历史文化在得到有效保护的同时,能够融入旅游、教育、创意产业等现代城市生活,打造具有海南特色的文化品牌。如海口市骑楼老街充分利用“党建+文化+运营+共享”的融合发展模式,通过建立老街商圈党建联盟、保留传统建筑风貌、植入文化业态、引入商业元素、改善民生环境等,打造集购物、休闲、旅游于一体的热门打卡地,成为保护传承海南历史文化遗产的生动实践。
(作者均系海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单位为中共海南省委党校)
南海网版权声明:以上内容由南海网原创生产,未经书面许可,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以任何方式或理由对上述内容的任何部分进行使用、复制、修改、抄录、传播或与其它产品捆绑使用、销售。如需转载,请与南海网联系授权,凡侵犯本公司版权等知识产权的,本公司必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电子邮箱:nhwglzx@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