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海南“亲子友好型”旅游生态
海南日报2025-07-09 10:00:07
■ 胡玲玲 梁海明
暑期将近,亲子家庭再次成为旅游市场的“主角”。据多家旅行社及旅游平台反馈,亲子类订单占比已超60%。亲子游作为旅游市场近年增长速度最快的细分领域之一,正迅速从“补充品”转向“主力军”,市场规模突破千亿元,并持续以双位数增长。海南要把握住亲子游发展机遇,推动旅游产品提质升级,为加快建设国际旅游消费中心注入强劲动力。
1 看市场
亲子游占比增大 行业前景可期
在国家生育支持及“双减”政策双重影响下,亲子游占旅游市场比重逐渐增大。有的旅游平台数据显示,我国亲子游市场规模已破千亿元。亲子游价值超越单纯消费行为,既是增进家庭成员情感、促进代际沟通的重要渠道,也是推动教育、文化、科技等多领域融合发展的新动能。
不仅在我国,亲子游在世界各国也正成为旅游消费提质升级、旅游业态创新的强劲引擎。例如,日本东京迪士尼乐园打造“亲子主题住宿+沉浸式游乐体验+IP衍生消费”的全链条业态,不仅吸引家庭游客深度体验童话里的世界,还带动周边餐饮、文创等产业蓬勃发展,形成集游乐、购物、餐饮于一体的复合型消费场景,促使游客延长停留时间,为旅游消费提质扩容注入动力。又如,新加坡圣淘沙岛以环球影城、S.E.A海洋馆、水上探险乐园等多元亲子项目为依托,构建起覆盖文化娱乐、科普教育、休闲度假的立体化旅游生态,成功吸引全球家庭游客纷至沓来,显著提升了岛屿型旅游消费的深度与广度。上述案例显示出,亲子游在拓展消费新场景、丰富旅游业态方面潜力巨大,并且对提高就业率、带动经济增长有重要作用。
2 看海南
教育资源丰富厚重 市场持续升温
海南亲子游凭借丰富的自然生态、科技资源和高质量的旅游配套,正迅速成为国内外家庭旅游的热门选项。比如,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面积超4000平方公里,拥有全国约1/3的爬行类动物和近四成的鸟类资源,为亲子家庭提供优质的生态研学场所;广阔的珊瑚礁海域适合开展浮潜、海洋观察等活动,是孩子探索自然奥秘、提升环保意识的天然课堂。
海南的人文与科技资源也为亲子游增添教育功能。文昌航天发射场及其科普基地,为青少年提供近距离接触航天科技的平台;三亚崖州湾种子实验室成为孩子了解农业前沿科技的重要窗口;黎族船型屋、竹竿舞等非遗项目,为亲子游打造沉浸式民族文化体验课堂,提升孩子的文化认同感与参与感。与此同时,海南拥有一批高端度假区,集主题乐园、亲子水上项目、高端酒店于一体,形成一站式亲子旅游服务体系,满足家庭游客吃住玩学全方位需求,提升出行便利性与舒适度。
从现状看,海南亲子游市场持续升温,节假日尤为火爆。基于此,海南高度重视亲子游发展,积极推动儿童友好型景区、科教研学基地、非遗文化体验中心等项目建设,鼓励各地整合生态、科技、文化等资源,打造兼具教育功能和互动体验元素的亲子游产品。同时,旅游企业不断创新,推出面向不同年龄段儿童的分龄化、主题化亲子游线路,提升产品的专业性和吸引力。
3 看短板
产品优势不突出 体验感待提升
海南亲子游发展势头良好、基础稳固,但在迈向更高质量和国际化的过程中,仍面临一些不可忽视的短板和挑战。对照国际一流亲子游目的地,存在以下短板。
其一,气候适应性不足,制约亲子游体验。海南热带气候特征明显,尤其是夏季户外高温高湿,限制部分户外亲子活动开展。目前,景区遮阳避雨设施覆盖率不足,室内高品质替代性体验产品相对匮乏,难以满足亲子家庭全天候舒适游玩需求。
其二,内容同质化严重,专业性和教育性项目供给不足。当前在海南,无论城市景区还是乡村旅游点,亲子游产品多停留在浅层次体验阶段,缺乏创意与深度。研学类项目“游而不学”现象普遍,课程设计缺乏专业知识支撑,与高校、科研机构联动不够。乡村亲子游多以采摘、农家乐项目为主,内容雷同,服务水平参差不齐。
其三,精细化服务水平与安全保障需加强。适儿化设施建设存在短板,部分景区母婴室、儿童休息区、安全通道等配套设施需进一步完善,服务标准不够细化。从业人员在儿童心理、应急救护等方面的专业培训技能有待强化。
此外,个别景区安全管理存在短板,如水上项目操作不规范等乱象时有发生,反映出安全监管体系隐藏漏洞,需进一步改进完善。
4 看前景
增强专业力量 抢占细分市场先机
海南推动亲子游高质量发展,助力国际旅游消费中心建设,可考虑从以下五个方面发力。
其一,构建“清凉+室内”双轮驱动的产品体系,增强全天候旅游适应性。针对海南夏季高温高湿的气候特点,可考虑破解气候制约因素,一是鼓励景区完善遮阳避雨等基础设施,提升户外游览舒适度;二是引导社会资本加快投资建设文旅综合体,在交通枢纽、城市商圈等重点区域布局亲子互动空间、亲子乐园与共享育儿服务点;三是大力发展亲水避暑项目,规范提升赶海、海钓、帆船等传统业态,创新推出亲子直升机观光、夜间海洋探索等“清凉+创意”新体验。
同时,可考虑系统整合博物馆、科技馆、文化馆、儿童剧场等优质资源,打造分龄化、互动式、沉浸感强的高品质室内亲子游产品。不妨进一步依托海南康养产业基础,拓展儿童健康服务项目,打造集休闲、教育与健康于一体的亲子文旅新业态,增强海南在亲子游市场的全天候吸引力与综合承载力。
其二,推动内容创新与本土融合,打造研学与乡村亲子游样板。可考虑进一步依托海南本地高校与科研机构,系统开发分龄化、模块化研学课程,鼓励自然教育、非遗体验、种业科普等内容进景区、进乡村。通过“亲子游+乡村共建”模式,引导人才、资源下沉乡村,提升产品供给与服务质量。如依托三亚抱古村睡莲科技小院莲花种植基地,开发集自然观察、农耕体验、文化传承与农业科技为一体的亲子研学课程,助力乡村文旅转型升级。
其三,完善儿童友好型服务体系,提升安全保障能力。可考虑进一步推动制定亲子游服务标准,建设一批儿童友好型景区,实现设施适儿化与服务精细化。同时,考虑探索引入AI识别、儿童定位手环、智慧安防系统等科技手段,提升游客识别、安全预警和应急响应效率。同时,可考虑建立亲子服务质量评定机制,强化水上项目、营地活动等高风险区域的标准化管理与专业培训,全面筑牢亲子游安全底座。
其四,提升国际化水平,增强亲子游全球竞争力。可考虑引入国际知名潮流文化IP,打造集游乐、美育、展览与零售于一体的互动式亲子综合空间,塑造兼具潮流魅力与国际视野的亲子旅游新业态。同步推进多语种导览系统建设,提升景区及文旅企业的跨文化服务能力,营造更加包容、友好、便捷的国际化亲子游环境。
其五,健全政策支持体系,夯实产业发展基础。建议编制海南亲子游发展专项规划,设立专项资金支持内容创新与基础设施建设。用好自贸港政策红利,探索财政奖补、信贷贴息等支持方式,引导社会资本投入,推动亲子游与教育、科技、文化、农业等产业融合发展,打造集群式产业生态。
暑期游旺季在即,亲子游热潮持续升温。海南自贸港更应把握这一消费黄金档期与产业发展机遇期,以系统化、长期化思维谋划亲子游提质升级,让“孩子乐、家长省、市场活”的亲子游新格局在海南率先实现,为建设国际旅游消费中心注入动能。
(作者胡玲玲系海南大学“一带一路”研究院国际数据与舆论研究中心副主任,梁海明系海南大学“一带一路”研究院院长)
南海网版权声明:以上内容由南海网原创生产,未经书面许可,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以任何方式或理由对上述内容的任何部分进行使用、复制、修改、抄录、传播或与其它产品捆绑使用、销售。如需转载,请与南海网联系授权,凡侵犯本公司版权等知识产权的,本公司必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电子邮箱:nhwglzx@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