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天补阳气,用自然“热能”调理体质
海口市人民医院中医科副主任医师 符琼方2025-06-17 18:43:42
三伏天是一年中最热的时期,通常出现在夏至后的四十天左右,中医认为,这段时间气温高、湿度大,人体阳气最为旺盛,也是养生和调理身体的最佳时机之一。三伏天补阳气即通过调理饮食、药物和生活习惯等方法来增强体内的阳气,以达到养生、防病和治病的目的。
一、三伏天为何是补阳气的黄金时期
中医认为,三伏天是利用自然“热能”补阳气的最佳时期。这是因为:
一是人体的“外热内虚”状态。三伏天酷热难耐,为了散热人体毛孔大开,大量出汗而消耗人体的气(气随津泄);另外阳气外浮以抗热,从而导致身体内部尤其是脾胃和肾等脏腑的阳气相对空虚,使人体呈现出“体表燥热,脏腑深处偏虚寒”的状态,即人体内部容易出现“阳气不足”的情况。
二是深藏的“老寒病”隐患。很多人在冬天容易出现感冒、咳嗽、鼻炎、哮喘、关节痛等“老寒病”。中医认为,这些疾病多是由于阳气不足或寒气、湿气在体内潜伏造成的,夏天阳气旺病不发,冬天寒冷时就会“原形毕露”。因此,三伏天补阳气可以有效驱散体内寒气、湿气,从而预防冬季疾病的发生。
三是自然界的“巅峰火力模式”。三伏天太阳最烈、气温最高、雨水多湿度大,是大自然“阳气”(能量)最旺盛的时期。这种强大的自然能量,为人体补阳气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二、三伏天补阳气的具体方法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中医关于三伏天补阳气的具体方法很多,主要的有以下几种:
一是艾灸和三伏贴。在三伏天进行艾灸或三伏贴,可以借助大自然的阳气,更好地发挥其温补作用。常用的穴位包括关元、神阙、足三里、背部俞穴等,这些穴位与人体的脾胃、肾等脏腑密切相关,能够有效补充阳气,增强体质。
二是温补食疗。在三伏天,可以通过食用一些温补性质的食物来补充阳气。例如,每天饮用一杯姜枣茶,也可以适量食用羊肉、桂圆、大枣等食物。而不能大吃燥热之物,如人参、鹿茸、麻辣火锅等,此等食物过于温燥,可助火伤津。
三是适度晒太阳。晒太阳是补充阳气的天然方法之一。在三伏天,可以选择在上午9-10点或下午3-4点,阳光较为温和的时候,适度晒晒太阳,特别是晒晒背部。背部是人体阳气汇聚的地方,晒太阳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增强阳气,起到温阳散寒、强身健体的作用。但需注意避免长时间暴晒,以免引起皮肤损伤和中暑。
三、三伏天补阳气的注意事项
三伏天的阳气不可乱“补”,否则适得其反。
一是要因人而异。三伏天补阳气适合阳虚、气虚体质的人群,或寒湿内伏伺机而动的疾病,如慢性风湿性疼痛、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腰痛、哮喘、慢性支气管炎、鼻炎、肺气肿、慢性胃肠疾病、产后恶寒、痛经等病证。但并不适合阴虚火旺的人。
二是循序渐进。补阳气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循序渐进,不可急于求成。在三伏天进行补阳气时,要根据自己的身体反应,逐渐增加补阳的强度和频率。例如,刚开始使用艾灸时,可以先选择温和的穴位和较短的时间,随着身体的适应,再逐渐增加时间和强度。同时,要注意观察身体的变化,如有不适,应及时调整补阳方法。
三是要综合调理。补阳气不仅仅是三伏天的事情,更需要在日常生活中进行综合调理。除了在三伏天采用艾灸、三伏贴、温补食疗等方法外,平时还应注意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规律作息、适度运动、保持心情舒畅等。这些良好的生活习惯可以增强身体的阳气,提高身体的抵抗力,减少疾病的发生。
四是避免过度贪凉。过度贪凉会损伤阳气。因此,要避免长时间待在空调房间,空调温度不宜过低,一般建议设置在26℃左右。同时,要减少冷饮、冰镇食物的摄入,以免损伤脾胃阳气,影响消化吸收功能。
南海网版权声明:以上内容由南海网原创生产,未经书面许可,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以任何方式或理由对上述内容的任何部分进行使用、复制、修改、抄录、传播或与其它产品捆绑使用、销售。如需转载,请与南海网联系授权,凡侵犯本公司版权等知识产权的,本公司必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电子邮箱:nhwglzx@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