肛瘘与痔疮、肛裂症状区分:别再混淆了

健康科普2025-05-07 17:16:42

肛门区域的健康问题常让人羞于启齿,但它们却是临床上的常见病。肛瘘、痔疮、肛裂作为肛门疾病的“三大代表”,症状相似却本质不同。许多患者因混淆症状而延误治疗,甚至导致病情加重。本文将从病因、症状、高危人群等角度,为您详细解析这三种疾病的区别,助您精准识别、科学应对。

一、肛瘘:隐藏的“地下通道”

1. 定义与发病机制

肛瘘是肛门直肠与肛周皮肤之间形成的异常通道,如同在体内挖了一条“地下隧道”。其形成多与肛腺感染有关:当肛隐窝(肛门内的小腺体)被细菌入侵引发脓肿,脓肿破溃后若未彻底愈合,就会形成瘘管。数据显示,半数肛周脓肿可并发肛瘘,男性发病率是女性的2-3倍,尤以20-40岁青壮年多见。

2. 典型症状

持续性分泌物:瘘管外口反复排出脓性/血性/黏液性分泌物,伴有异味,内裤常被污染。

疼痛与肿胀:急性感染期(如瘘管堵塞时)可出现肛门剧烈疼痛,局部红肿触痛,甚至发热。

瘙痒与湿疹:分泌物刺激肛周皮肤致潮湿、瘙痒,严重时导致皮肤增厚、色素脱失。

特殊体征:用探针从外口探入可触及条索状瘘管,直肠指诊可触及内口处硬结。

3. 鉴别要点

肛瘘的核心特征是“瘘管形成”,这是痔疮和肛裂不具备的。若肛门周围反复破溃流脓,或触摸到条索状硬结,需高度警惕肛瘘可能。

二、痔疮:肛门处的“小肉球”

1. 定义与发病机制

痔疮是肛门周围静脉丛因压力增大、血液回流受阻而形成的静脉曲张团块。根据发生部位可分为内痔、外痔和混合痔。久坐、便秘、妊娠、长期饮酒或辛辣饮食是主要诱因。

2. 典型症状

无痛性便血:内痔的标志性症状,表现为便后滴血或喷射出血,鲜血不混粪便。

肛门肿物脱出:当内痔发展到Ⅲ度及以上程度时,患者在排便后会出现肛门处脱出“肉球”状肿物的症状。在疾病初期阶段,这个脱出的肿物还能够自行回缩至肛门内;但随着病情的逐步进展,到了后期阶段,则需要患者借助手部辅助才能将脱出的肿物复位。

疼痛与不适:外痔(尤其是血栓性外痔)可出现剧烈疼痛,局部可见紫蓝色肿物;内痔一般无痛,但嵌顿或感染时可伴疼痛。

肛周潮湿瘙痒:痔核脱出导致分泌物增多,引发肛周潮湿不适。

3. 鉴别要点

痔疮的核心症状是“便血+脱出”,疼痛多由血栓形成或嵌顿引起。若便血为鲜红色且无痛,或肛门有柔软肿物脱出,应优先考虑痔疮。

三、肛裂:刀割般的排便痛

1. 定义与发病机制

肛裂指的是肛管皮肤出现全层纵向裂开所形成的溃疡,这种病变通常发生在肛管的后正中线区域(约6点钟方向)。便秘、腹泻、分娩、肛管狭窄等因素导致肛管机械性损伤,是肛裂的主要病因。数据显示,肛裂患者中约90%伴有便秘史。

2. 典型症状

排便剧痛:排便时剧痛达峰,便后缓解;随后括约肌痉挛致半小时至数小时疼痛,痉挛缓解后痛渐消。此"痛-缓-再痛-再缓"循环为肛裂典型特征。

便血:多为手纸染血或滴血,血量较少,血色鲜红。

便秘与疼痛恶性循环:因恐惧排便疼痛而刻意憋便,导致粪便干结加重,进一步加剧肛裂。

哨兵痔与肛乳头肥大:慢性肛裂患者可在裂口下端形成皮赘(哨兵痔),上端出现肛乳头肥大。

3. 鉴别要点

肛裂的核心特征是“排便剧痛+便血”,疼痛呈周期性,且多伴有便秘史。若排便时出现撕裂样疼痛,需高度怀疑肛裂。

四、三分钟快速鉴别表

五、结语

肛瘘、痔疮、肛裂虽同属肛肠疾病,但病因、治疗和预后差异显著。正确区分症状不仅能帮助患者及时就医,更能避免“痔疮膏治肛瘘”“忍一忍肛裂自愈”等认知误区。记住:肛门无小事,健康需重视!若出现相关症状,请及时到正规医院肛肠科就诊,让专业医生为您的“出口”健康把关。

作者: 主治医师儋州市人民医院胃肠外科蔡沾焕
责任编辑: 符慧华

推荐阅读

海南南海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1999-2025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盘路30号新闻大厦9楼
电话:(86)0898-66810806  传真:0898-66810545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nhwwljb@163.com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06002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琼B2-2008008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966123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108281
  • 广告经营许可证:46000010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