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国智库·观察|向新而繁,朝质而育

春风拂面四月天,南繁收获季又至。在南繁育种重要基地三亚,一束束颗粒饱满、沉甸甸的稻穗压弯了稻秆。4月底,2025海南南繁水稻新品种展示、第五季“大稻论剑·三亚春晓”水稻新品种展示、江西省2025年水稻新品种展示先后在三亚举行,集中展示的500多个水稻新品种、新组合,不仅成为我国水稻种业的风向标,也是我国水稻南繁育种向新而繁,朝质而育的最好体现。

南海网、新海南客户端记者 利声富

2025海南南繁水稻新品种展示的水稻品种。记者 利声富 摄

众多新品种彰显硬核生产力

开展水稻新品种展示评价,是提高粮食单产水平的重要举措之一。

在三亚水稻国家公园130亩水稻田,南海网、新海南客户端记者看到,来自全国17个省区市的302个水稻新品种、新组合挂穗斗艳。

在4月28日至29日举行的2025海南南繁水稻新品种展示观摩会上,专家现场盲评,对参展品种的丰产性、适应性、抗逆性、整齐度等农艺经济性状进行综合鉴评,选出适宜海南种植品种10个,南繁苗头组合10个。

4月25日,三亚南繁白鸡基地举行的第五季“大稻论剑·三亚春晓”水稻新品种展示现场,覆盖我国南方稻区的112个新优品种吸引前来观摩的嘉宾的目光。在中国种子集团有限公司水稻业务产品测评总监周华的讲解下,嘉宾们深入田间开展品种测评,观看水稻新品种田间表现。同时,通过扫码获取品种特征图谱、适应性分析等23项核心数据。从实验室到田间地头的全链条信息可视化模式,让嘉宾领略到科技赋能种业的新质生产力。

4月18日至20日,江西省2025年水稻新品种展示现场,集中展示的169个新品种,涵盖了高产优质型、抗病抗逆型、节水节肥型等七大类别。

记者梳理发现,众多水稻新品种、新组合硬核生产力显硬,是此次三个水稻新品种展示的共同特点。

2025海南南繁水稻新品种展示观摩会现场,专家对302个水稻新品种、新组合通过盲评方式进行田间鉴评,选出适宜海南种植品种10个,南繁苗头组合10个。

第五季“大稻论剑·三亚春晓”水稻新品种展示中,“荃广优A6”、“荃两优荔香丝苗”等明星品种,凭借挺拔株型、健壮茎秆、直立剑叶等优良农艺性状,以及突出的产量潜力和馥郁米香,成为现场关注和讨论的焦点。“贵两优九里香”则以修长的稻米外观、田间转色优赢得经销商、种植大户的好评。

江西省2025年水稻新品种展示中,“陵两优天涯系列”品种、“赣菌稻1号”等品种以优质高产、耐高温、抗稻瘟病等为应对极端天气种植提供了新选择、新方案。

2025海南南繁水稻新品种展示的水稻品种。记者 利声富 摄

推动南繁成果海南就地转化

水稻新品种展示、现场观摩,是推动南繁成果就地转化的有效手段。

近年来,海南依托南繁硅谷建设的政策优势、资源要素集聚优势,加强新品种展示评价体系建设,将展示基地打造成为展示南繁成果的窗口、优良品种的擂台、企业科研的舞台和国际交流的平台。同时,不断完善品种审定与展示评价连接机制,加大新品种展示评价和示范推广力度,引进、筛选适合海南种植且市场急需的优良品种,加快南繁成果在海南转化应用,充分发挥良种在单产提升和品质改进中的重要作用。

在2025海南南繁水稻新品种展示观摩会上,与会专家表示,参展水稻新品种、新组合不仅展示了南繁水稻的育种成果,也为优良新品种的推广应用搭建了重要平台,有助于加快南繁成果就地转化,推动海南水稻产业升级。

“经过专家评价、优选出来的品种作为海南主要推荐品种进行推广,供农民选择。”海南省水稻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王效宁说,观摩会的鉴定评价,加速南繁水稻成果的转移转化,促进这些新品种在海南的本地应用。

据了解,接下来,海南将进一步健全品种审定与展示评价的连接机制,从机制创新、政策创设、科学鉴评、品牌打造等方面完善品种展示评价网络、扩大品种展示评价规模、提升品种评价技术水平,把南繁育种创新成果展示在大地上,把突破性优良新品种送进农民家。

2025海南南繁水稻新品种展示的水稻品种。记者 利声富 摄

种植户看禾选种的直观平台

先后举行的三个水稻新品种、新组合展示、观摩,不仅是我国水稻品种展示的重要窗口,也成为种植户看禾选种的直观平台,指导种植户科学选种。

品种好不好,田里一看便知晓。“市场上那么多品种,让人眼花缭乱。我们农户想选择优良品种,但不知道哪个品种好。有了现场观摩这一平台,我们亲眼看到了品种的表现,相中品种就直接联系相关育种单位,帮我们种植户解决了一大难题。”种植户李忠平说。

现场观摩会,不仅是种植户看禾选种的好平台,也是种子企业比拼种子的擂台。“田间观摩会实地一看,哪个品种耐高温,哪个品种高产,一眼就看出来。”海南农乐南繁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王仕明说。

据了解,现场观摩会后,到江西省水稻育种基地学习交流、选种的各地种业机构、科研单位、企业代表、种植户等不少。

在2023年海南南繁水稻新品种展示观摩会上,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首席专家王玉玺表示,近年来,全国农技中心组织实施国家农作物品种展示示范评价体系建设,打造农民选用良种、企业推广良种、科研单位选育良种、政府推荐良种的共享服务平台。为提升农业生产和单产,2024年,在全国农技中心的支持下,海南承担建设的4个国家级农作物品种展示评价基地,包括水稻、玉米、西甜瓜等。

“通过集中展示,现场观摩看禾选种方式,帮助种植大户等筛选出适应本地生态环境、种植习惯、市场需求的品种,引导他们科学选种,提升种植质量,促进增产增收,助力乡村振兴。”海南省农业农村厅相关负责人说。

2025海南南繁水稻新品种展示的水稻品种。记者 利声富 摄

优良品种更新换代的加速器

水稻新品种集中展示、评价,不仅是种植户看禾选种的直观平台,也是遴选推广优良品种的有效手段,是水稻良种更新换代的加速器。

为加大水稻优良新品种宣传推广力度,推动南繁成果在海南首育首种,促进品种更新换代,海南省农业农村厅、海南省种子总站、三亚市农业农村局、三亚市热带农业科学研究院等举办海南南繁水稻新品种展示观摩会。

“截至目前,海南南繁水稻新品种展示观摩会已连续举办7年,在加强优新品种宣传推广的同时,也服务农民科学选种用种,促进品种更新换代,助力水稻大面积单产提升。”海南省种子总站副站长文彤明介绍。

无论是海南南繁水稻新品种展示,还是“大稻论剑”水稻新品种展示,其展示的优良品种已成为我国水稻优良品种更新换代的加速器。

“截至目前,‘大稻论剑’已举办五年,已发展成为我们水稻育种创新的成果展示窗口和转化枢纽。”周华说,五年来,平台累计开展水稻新组合测评800余个,成功助推众多优质品种通过国家审定并走向市场。

“从这里可以看到全国水稻产业的发展趋势。”隆平高科水稻首席专家杨远柱介绍,2025海南南繁水稻新品种展示参展品种的类型和综合性状均有进一步提升,不少品种兼具丰产、多抗和优质等特性。

粮安天下,种筑基石。“筛选适合海南及同纬度种植的优良水稻品种,进一步夯实粮食安全的基石。”三亚市热带农业科学研究院院长孔祥义介绍,三亚充分发挥南繁硅谷优势,深入推进种业振兴机制体制创新,助力水稻品种更新换代。

构建种业创新链打通产业链

水稻新品种除了育得出、种得好外,还要推得动、卖得好。为此,海南省种子总站从水稻新品种展示评价、展示评价体系建设和水稻优良品种推广上做文章,打通育种、展示、推广全链条。连续7年举行南繁水稻新品种展示、观摩会,便是构建种业创新链、打通产业链思路的集中体现。

同时,为打通南繁水稻新品种产业链,海南以品种展示评价为抓手,以“海南好米”为重点,全面推动落实粮食大面积单产提升工作。

为筛选出适合海南种植的优质米、高端米,2019年起,海南省种子总站举行“海南好米”评选,目前累计评选出20多个金奖品种。2025海南南繁水稻新品种展示的302个新品种、新组合中,除了“海南好米”金奖品种展区8个金奖品种外,“海南好米”筛选评价展区还包含67个潜力品种。

“借助水稻现场观摩的平台,我们参展的‘海南好米’金奖品种‘美两优秋香’获得种植大户普遍认可,目前已在东方、儋州、琼海、屯昌等地推广种植1.2万亩。”王仕明说。今年,他们在东方、儋州、琼海、屯昌等地推广种植1.2万亩。下一步,他们利用海南的光热优势,持续推出月月鲜米,让更多适合海南种植的南繁水稻新品种落地发展。

通过构建“实验室研发-田间测试-市场推广”三位一体的全链条服务体系,已连续举办5年的“大稻论剑”平台有效打通了从科研创新到产业应用的壁垒,实现“把论文写在大地上,让成果留在农户家”,为种业科技成果转化树立了榜样。“下一步,我们重点攻关耐高温、抗逆性强等关键性状,通过数字化种业平台实现品种精准推广,让更多育种成果惠及广大农民,为保障粮食安全注入科技动能。”周华介绍。

据了解,为打通“海南好米”全产业链,海南将加强品种示范,建设一批高标准水稻示范基地,开展优良品种集中示范,让良种良法走进寻常百姓家。同时,构建协同推广机制,推动种子企业与生产基地、粮食或米业企业紧密对接,全面激发育好种、推良种、种好粮的积极性,促进水稻产业转型升级。

作者: 利声富
责任编辑: 林鸿伟

推荐阅读

海南南海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1999-2025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盘路30号新闻大厦9楼
电话:(86)0898-66810806  传真:0898-66810545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nhwwljb@163.com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06002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琼B2-2008008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966123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108281
  • 广告经营许可证:46000010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