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贸港的年轻人 | “90后”核电工匠张成亮:以青春之力点亮核电创新之路
南海网、新海南客户端2025-05-02 10:35:55
南海网、新海南客户端记者 袁玉龙
在五四青年节即将到来之际,一位“90后”核电工匠的故事,生动诠释着新时代青年的责任担当与创新精神。他就是海南核电有限公司首席技师张成亮,用奋斗与汗水书写着属于自己的青春华章。
海南核电有限公司首席技师张成亮在检修设备。受访人提供
张成亮与核电的缘分,早在学生时代便已悄然种下。中小学教科书上秦山核电站的介绍,在他心中埋下好奇的种子;大学时接触到的“两弹一星”事迹,让他对核能前辈充满崇拜。加之学校开设的核电课程,使他深入了解到核电作为未来清洁能源主力军的广阔前景。
大学毕业前夕,他顺利被海南核电录用,从此扎根海南,开启逐梦之旅。机械工程专业出身的他,深知核电工作需要多专业协同,而他的专业知识在核电站各类机械设备的设计、制造、安装与维护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海南核电有限公司首席技师张成亮在检修设备。受访人提供
初入海南核电,张成亮被分配到维修部门负责主泵检修。主泵作为核电站一回路的“心脏”,维修工作容不得半点差错。“主泵检修是极具挑战性的工作,其内部结构精密复杂,每一个零部件的安装精度都直接关系到核电站的安全稳定运行。例如主泵密封系统的装配,公差要求达到微米级,稍有偏差就可能导致泄漏风险。”张成亮回忆道,“面对这份艰巨任务,我将压力转化为动力,下班后在工作室反复练习维修技能,甚至将运维手册背得滚瓜烂熟,把图纸贴在床头加深理解。正是这份坚持与努力,让我迅速掌握主泵检修技巧,为后续工作奠定坚实基础。”
海南核电有限公司首席技师张成亮在检修设备。受访人提供
在工作中,张成亮始终保持创新精神,积极攻克技术难题。面对凝汽器出口膨胀节更换工作的诸多不便,他带领团队开展头脑风暴,研发出CEX-1800安全型自适应性凝汽器膨胀节安装系统。研发过程困难重重,没有可借鉴的经验,且缺乏真实试验场景,但他们凭借顽强毅力,通过模拟推演、制定多种应急方案,最终在大修窗口一次应用成功,该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此外,他还研发出新型便携式适用于核岛狭小空间的智能检修机器人,解决了实际工作中的难题。谈及人才培养,张成亮表示,独木不成林,单丝不成线。重大的工作和项目靠个人是无法很好完成的,只有靠团队协作才能取得最终胜利。团队的成长离不开对青年员工及骨干的培育培养,只有把年轻人培养起来了,团队也才会越来越强大,承担更多的任务和取得更多的成果。匠心筑梦,技能技术需要不断传承,我们检修队伍不仅需要精湛的检修技能,更需要善于传承的工匠精神。
基于这样的认知,张成亮依托技能工作室与创新工作室,采用多种独特培养方法,如做好人才培养规划、坚持理论与实践结合、汇总经验编制教材授课、以科研项目锻炼成员能力、鼓励参加技能竞赛等,致力于为核电行业培育人才。如今,他的团队中已有多名成员成为核电菁英人才、泵组领域专家,徒弟何琼瑞获得国际质量管理ICQCC金奖等荣誉,这些都让他倍感欣慰与自豪。
海南核电有限公司首席技师张成亮。受访人提供
对于想要在核电领域发展的青年,张成亮给出三点建议:坚持读书学习,紧跟时代步伐;注重理论与实践结合,让知识发挥价值;关注科技前沿,明确前进方向。在专业知识学习、技能提升和职业规划方面,他建议青年明确目标、制定计划、注重应用。
在张成亮看来,五四精神的核心是爱国与创新。在信息爆炸和科技迅速革新的时代,当代青年应将个人发展与国家命运紧密相连,努力科研创新。作为新时代核电青年,他将继续提升自身技能,投身科研创新,发挥工匠精神,为核电事业培育更多人才。入选2024年大国工匠培育对象名单,对张成亮来说,既是荣誉,更是鞭策。他表示将化压力为动力,带领团队创造更多效益和价值,发挥工匠引领作用,激励更多青年走技能报国之路,以青春之力,为核电事业和国家能源建设添砖加瓦。
南海网版权声明:以上内容由南海网原创生产,未经书面许可,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以任何方式或理由对上述内容的任何部分进行使用、复制、修改、抄录、传播或与其它产品捆绑使用、销售。如需转载,请与南海网联系授权,凡侵犯本公司版权等知识产权的,本公司必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电子邮箱:nhwglzx@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