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晚没睡?打呼噜却震天响?这种“失眠”可能是感觉骗了你!
科普中国2025-10-30 20:55:03
老王最近有个烦恼,就是感觉自己失眠很厉害,一晚上几乎都是醒着的。但更让他烦恼的是,妻子不理解他。就诊时,他刚刚说完失眠的苦恼,妻子就说:“我觉得他睡着了,我在旁边开手机的声音他听不到,他自己还打呼噜呢,这不睡得挺好么。”
医生没有否定老王的感觉,而是让他做了夜间的睡眠脑电监测。报告显示,老王确实睡着了,睡眠的时间也大致正常。而他自认为的失眠,其实是另一种睡眠障碍:主观性失眠。
什么是主观性失眠?
主观性失眠是指对睡眠状态感知不良,虽然患者自诉睡眠很少、根本没睡或白天犯困想睡,但实际上并无睡眠紊乱的客观证据,老王所接受的睡眠脑电监测就是对睡眠最为客观的判断方法。所以主观性失眠又称为无客观阳性发现的失眠、假性失眠、反常失眠、睡眠感缺失或睡眠疑病症。
普通的失眠,不论是从主观体验还是客观观察上,通常都有明确的失眠证据。但主观性失眠的患者不仅要为所谓的“失眠”烦恼,还要试图说服别人相信自己就是没有睡着。
主观性失眠可发生于任何年龄,青中年相对更为多见,女性更为常见。总体而言,主观性失眠还是比较少见的,在失眠患者中的比例不足5%。

图源:AI生成
主观性失眠的明确病因与发病机制尚不清楚。
对睡眠状态的感知不良,可能与本病的发生机制有关。有患者把在睡眠过程中发生的心理活动,错误地判断为是处于觉醒状态时出现的感受。
另有某些肥胖患者在睡眠过程中可能对于某些躯体功能和全身产生过度警觉,还有某些大龄的患者发病前数年就已经出现了入睡问题,在有限的睡眠不足中,产生了对于总睡眠时间的扭曲认知。
以往有学者对7例主观性失眠患者进行了2个月的研究,认为主观性失眠可能是介于正常睡眠和客观性失眠之间的睡眠功能异常的前驱状态或转换状态,即它可能是一种过渡状态。
目前认为,在主观性失眠患者的睡眠生理过程中可能确实存在某种细微的变化,但采用目前的研究与观察手段,尚难以发现这些异常情况。2
主观性失眠的症状和治疗
主观性失眠患者无明确的心理病理损害,虽然其主观体验与睡眠脑电结果之间存在显著差异,但患者坚信自己的"失眠"是客观存在的,并可具体描述为入睡困难、睡眠不足或根本不能入睡。

图源:AI生成
自诉睡眠不好是所有类型失眠患者的共性,夸大入睡困难或低估睡眠维持时间,也是普遍现象,但是主观性失眠患者的主观和客观睡眠感觉的不一致性更为显著,也更具有临床诊断意义。
轻度的主观性失眠:其症状体验与轻度失眠很像。患者晨起后感到有些睡眠不足,缺乏休息后的清醒感,可以有轻微的不安急躁、焦虑和疲劳。一般对工作、生活、学习等不存在或仅有轻微的影响。
中度的患者:晨起后会感到相对更明显的睡眠不足,更加缺乏休息后的清醒感,会有一定程度的不安急躁、焦虑和疲劳感,对社会与职业功能也会带来一定的影响。
重度的患者:晨起后感到明显的睡眠不足,严重缺乏休息后的清醒感,有明显的急躁不安、焦虑和疲劳,对社会与职业功能有显著的影响,很多患者因此不能正常上班,反复求医。
重度患者常抱怨“失眠”导致自己白天不能正常工作、学习和生活,而一旦失眠感觉缓解,这些日间活动即可改善。患者如果发病后未经有效治疗,可能会出现焦虑和抑郁症状。如果存在作息不规律等睡眠卫生不良表现,以及应激性刺激、服用药物等因素,就会使得主观性失眠的临床表现得更为复杂。患者常不同程度地应用助眠药物,有的甚至会出现药物依赖。
治疗上,对于轻度的主观性失眠,患者通常不需要就诊。患者需要注意睡眠卫生,比如规律作息,避免熬夜,维持稳定的生物钟等。睡前避免思虑过度,尝试做一些腹式呼吸、冥想练习等让自己放松下来,睡前可以阅读纸质书以产生自然的视觉疲劳而诱导入睡。优化睡眠环境方面,注意保持卧室安静黑暗,温度适宜,使用舒适的被褥及枕头。睡前禁止喝咖啡、茶等兴奋性饮品。
还可以尝试进行专业的认知行为治疗。因为出现主观性失眠,可能与记忆的选择性偏差有关,患者更容易记住夜间醒着的片段,而忽略整体睡眠时间。通过科学了解主观性失眠,改善对睡眠的感知,降低主观性失眠带来的焦虑情绪,并减少对失眠的关注。
如果主观性失眠达到了中重度,对工作学习以及日常生活带来明显影响,并且导致主观体验不好,那么就需要及时就诊了。研究发现,有些精神科的药物可以减少主观性失眠,有的当天服用,第二天就能看到效果。医生会在综合评估后,通过药物及心理治疗,帮患者找回失去的睡眠感。
南海网版权声明:以上内容由南海网原创生产,未经书面许可,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以任何方式或理由对上述内容的任何部分进行使用、复制、修改、抄录、传播或与其它产品捆绑使用、销售。如需转载,请与南海网联系授权,凡侵犯本公司版权等知识产权的,本公司必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电子邮箱:nhwglzx@163.com.